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研究了X油田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在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时纵、横波速度计算方法,并将计算数据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岩石物理参数计算和时移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正演模拟表明,X油田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时,地震纵波速度变化十分明显,而横波速度变化较小;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变化很小.油藏有效压力变化对地震纵、横波速度有近似程度的影响,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在入射角较小(θ<20°)时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在入射角中等(30°<θ<50°)时变化明显.模拟结果对分析X油田时移地震可行性,确定油藏变化范围,区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乃至真正实现时移地震定量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饱和度和压力变化的时移地震AVO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X油田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在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时纵、横波速度计算方法,并将计算数据与实际测井资料进行了对比。岩石物理参数计算和时移地震振幅随偏移距变化(AVO)正演模拟表明,X油田油藏含油饱和度变化时,地震纵波速度变化十分明显,而横波速度变化较小;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变化很小。油藏有效压力变化对地震纵、横波速度有近似程度的影响,储层顶反射P-P波AVO曲线在入射角较小(θ<20°)时变化明显,而P-S转换波AVO曲线在入射角中等(30°<θ<50°)时变化明显。模拟结果对分析X油田时移地震可行性,确定油藏变化范围,区分油藏含油饱和度和压力变化,乃至真正实现时移地震定量解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泥砂岩薄互层储层时移地震研究需求,实现油藏开发后测井曲线预测,在岩石物理模型理论分析、实际岩心观察和测井数据分辨率分析基础上,提出在薄互层储层测井曲线预测时将砂岩薄层与泥岩薄层分开,并将油藏参数变化限定于砂岩薄层的方案,从而使计算过程符合实际油藏条件.建立了时移测井曲线预测工作流程,并利用实际薄互层油藏开发前测井曲线和开发前后温度、压力和饱和度变化参数,实现了油藏开发后测井曲线预测.实际油藏开发后测井曲线预测结果与油藏参数变化有很好一致性,变化范围合理.  相似文献   

4.
油田注水过程中不仅会引起储层流体饱和度的变化,而且会引起储层温度、压力的变化。它们的变化都会对纵波速度造成不同的影响,并会在时移地震剖面上有所反映。利用Biot Gassman方程,并结合各种经验公式,获取流体体积模量、岩石弹性模量,分析讨论了砂岩地层纵波速度随温度、压力、含水饱和度单独变化和共同作用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渤海油田砂岩地层纵波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该地区时移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时移地震监测油藏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BISQ机制的双相介质模型,通过有效结合宏观条件和微观条件研究了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能量耗散和频散机制;基于泥砂岩岩石物理模型,分析了油藏注水开发条件下泥质含量变化引起的油藏弹性模量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双层地质模型时移地震响应数值模拟与差异属性分析,研究了油藏泥质含量变化前后P-P波和P-S转换波不同分量地震归一化均方根振幅属性随偏移距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油藏泥质含量变化能够很好地模拟油田开发的动态过程,其引起的时移地震响应在不同分量和不同偏移距条件下差异清晰,P-P波、P-SV转换波归一化均方根振幅随偏移距变化差异明显,部分叠加处理技术将有利于提高时移地震处理与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麻皮效应对鸭儿峡油田白垩系砂砾岩油藏取心分析含油饱和度的影响,综合运用压汞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和生产资料,利用岩石物理模型和取心样品对压汞法产生麻皮效应的机理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构建J函数,计算油藏的平均毛管压力,并对毛管压力曲线的4个切点开展系统论述;分析油藏排驱压力、不同类型孔喉的进汞饱和度、麻皮效应影响区间和麻皮系数。依据麻皮系数,对岩心含油饱和度进行校正;对校正前后的饱和度参数与阿尔奇公式计算的理论值以及生产资料分别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经麻皮系数校正后的岩心测量含油饱和度较岩心视含油饱和度低15%左右,与测井计算的饱和度和生产资料吻合较好。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为研究区岩心基础资料研究提供技术参考,为油藏饱和度评价及资源量计算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透镜状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可压缩多孔介质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原理,对东营凹陷牛35-B砂岩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模拟考虑了砂体区地层沉积(剥蚀)、地层厚度变化、岩石孔渗条件变化、流体物性变化、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油气生成等一系列过程和参数.模拟再现了石油在砂体中聚集的过程,模拟得到的最终含油饱和度及其分布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和砂体的毛管压力差异是驱动石油在类似牛35-B这样的透镜状砂岩油藏中聚集的根本动力,而这一驱动力是由于围岩和砂体物性上的差异以及石油生成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透镜状砂岩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利用可压缩多孔介质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原理,对东营凹陷牛35-B砂岩油藏的成藏过程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模拟考虑了砂体区地层沉积(剥蚀)、地层厚度变化、岩石孔渗条件变化、流体物性变化、毛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油气生成等一系列过程和参数。模拟再现了石油在砂体中聚集的过程,模拟得到的最终含油饱和度及其分布与现实情况基本吻合。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围岩和砂体的毛管压力差异是驱动石油在类似牛35-B这样的透镜状砂岩油藏中聚集的根本动力,而这一驱动力是由于围岩和砂体物性上的差异以及石油生成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砾岩储层岩性复杂、电阻率测井响应受岩石骨架和孔隙结构影响严重的问题,通过建立岩石亲油和岩石亲水2种砾岩地层模型,研究基于COMSOL有限元计算软件的恒定电场中砾岩地层电阻率的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及复杂砾岩地层模型网格剖分方法,分析各向异性砾岩地层中的电流分布,揭示了砾岩地层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给出了由电阻增大系数和含油饱和度数值拟合后确定各向异性砾岩地层岩性参数的方法,为砾岩油藏的评价和解释提供依据,扩展对各向异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滨里海盆地M油藏属于稠油油藏,目的层埋深较浅,储层较为疏松。油田开发主要以热采为主,水窜容易造成油藏水淹,且新井初期含水率较高,为此开展水淹层测井评价对于制定科学合理开发调整方案,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J函数建模求取原始含油饱和度来评价水淹层,基于M油藏取芯井的岩心资料,结合粒度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压汞实验等方法,通过毛管压力曲线对目的层J函数进行建模,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对比原始含油饱和度与目前含油饱和度评价水淹层。结合生产测试结论,证明J函数方法在水淹层评价方面效果较好,这种方法对于构造油藏水淹层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岩石物理解释图版通常应用于储层岩性及流体定量预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时移地震则常应用于油藏监测及剩余油气的定性或半定量的解释。随着油气田开发的深入,对剩余油气分布的认识精度需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此需求,探讨了一种利用时移地震信息对剩余油气进行定量解释的方法。通过构建油藏流体特征参数(如流体饱和度、压力等)的变化与时移地震敏感参数变化率的关系图版,将表征某个静态时间点的岩石物理解释图版换为一种随流体变化的动态物理解释图版,从而实现了对剩余油层厚度及分布的定量解释,降低了解释多解性。在S油田应用取得较好应用效果,剩余油厚度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高,有效指导了研究区生产井井位优化,降低了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12.
行业公认技术作为流体检测的重要工具,近年来,在单一薄层AVO响应特征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为地层中单一薄层流体检测定性解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作为地层中沉积更为普遍更的地质结构——砂泥岩薄互层,研究相对较少。文中首先对声学介质和弹性介质条件下的薄互层AVO响应进行研究,其次利用交错差分弹性波动方程对韵律型含气等厚薄互层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薄层数和单层厚度对薄互层AVO响应的影响,最后利用梯度的变化特征,对薄互层层进行分类,研究其截距梯度交会(P-G)属性。结果表明,薄互层的AVO响应在声学介质情况下会出现假亮点,在弹性介质中进行数值模拟更加合理。在弹性介质中与单层薄砂岩AVO响应进行比较,发现薄互层单层厚度小于1/8波长时,薄互层对顶面AVO效应起到加强的作用;而当薄互层单层厚度大于1/8波长小于1/4波长时,AVO效应较薄层情况减弱。随着薄互层单层厚度的增加,P-G值发生明显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工区薄互层单层厚度和层数确定出薄互层发育的P-G属性的分布范围,从而指导储层预测,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常规的注水压力设计仅考虑裂缝开裂的压力,不能预测长期注水过程地层岩石物理参数及地应力的变化。从疏松砂岩注水过程近井筒周边受力分析入手,分析地层周边地应力及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得到疏松砂岩在注水过程中拉伸及剪切破坏机理;并根据有效应力概念预测出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通过分析长期注水过程油藏及上覆盖层岩石物理性质及地应力的变化,建立以盖层的剪切破坏、拉伸破坏和断层的重新开启为依据的注水完整性分析模型。以乌干达Buffalo油田为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地层参数及应力变化及不同注水压力敏感性分析,确定了该油田的安全注水压力,通过该方法大大提高了注水能力,在保证注水安全的情况下,为油田的增产增注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注水油藏开发中储层原始电阻率准确恢复的问题,以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基于储层纵向侵入的地层模式,利用岩石物理体积模型建立砾岩油藏原始电阻率恢复的理论模型,分析影响水淹储层电阻率变化的2个因素。在细分砾岩岩性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分析数据、生产动态以及测井曲线等资料建立了黏土变化量、束缚水电阻率和含水体积增加等3个变量的反演模型,并且依据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储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最终定义原始含油饱和度和目前含油饱和度的差值与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比值为储层的采出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储层电阻率的因素主要为注入水对泥质的冲刷导致黏土体积减少,以及注入水对孔隙中原油的驱替导致含水体积升高,并且由于矿化度的差异注入水与原始地层水进行离子交换和平衡。采出指数利用相对值的原理消除了砾岩岩性和非均质对水淹层定量评价的影响,相对于含油饱和度和产水率2个传统的水淹敏感参数,采出指数的解释精度达到了82%,为油田二次开发方案的制定和井网的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缝洞型潜山油藏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缝洞型潜山油藏具有特殊的储集类型和特征,其饱和度参数解释、有效厚度划分、储层平面分布的确定是储量计算中的难题。利用成像、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东部的埕岛油田埕北30块缝洞型潜山油藏,定量描述其裂缝、计算裂缝孔隙度和解释含油饱和度,将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确定井点以外储量参数分布;对西部的塔河油田塔3,4块油藏,针对缝洞型油藏的储量不确定性,采用容积法、动态法、概率统计法多种方法计算储量,并给出了储量的期望值。通过对东、西部缝洞型潜山油藏采用的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该类油藏储量参数研究和储量计算的方法。经过开发井资料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计算的储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根据苏里格地区致密砂岩储层的横波测井资料开展岩石物理分析与AVO正演;进行纵波、转换波资料联合标定,改进了在模型正演控制下的纵波、转换波匹配方法;利用多分量资料属性分析技术定性预测了主要目标层段储层物性与含气性的变化;开展了基于各向异性理论的多分量叠前联合反演,半定量地预测有效砂体分布。对苏里格地区实际资料的研究,降低了纵波地震技术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17.
缝洞型潜山油藏储量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缝洞型潜山油藏具有特殊的储集类型和特征,其饱和度参数解释、有效厚度划分、储层平面分布的确定是储量计算中的难题。利用成像、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对东部的埕岛油田埕北30块缝洞型潜山油藏,定量描述其裂缝、计算裂缝孔隙度和解释含油饱和度,将测井与地震资料相结合,确定井点以外储量参数分布;对西部的塔河油田塔3,4块油藏,针对缝洞型油藏的储量不确定性,采用容积法、动态法、概率统计法多种方法计算储量,并给出了储量的期望值。通过对东、西部缝洞型潜山油藏采用的不同储量计算方法对比分析,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该类油藏储量参数研究和储量计算的方法。经过开发井资料进一步证实,该方法计算的储量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原始含油饱和度是容积法计算石油地质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其准确与否影响着储量计算的精度。为求取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以A油田X区长2油层组为例,综合应用岩心分析测试、试油及测井等各项资料,详细介绍了密闭取心分析法、压汞法、相渗法和测井解释法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时的各类图版及具体计算方法。长2油藏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结果,密闭取心分析法47.4%,压汞法48.3%,相渗法47.5%,测井解释法47.2%,测井解释计算值与岩心分析值误差不大,可以用于储量计算。研究为储量计算确定原始含油饱和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下期要目     
李景叶等高孔低胶结砂岩储层饱和度压力变化时移地震AVO响应陈雪莲等相控线阵声波测井辐射器物理模拟实验波形特征分析印兴耀等一种球面波叠前地震记录的合成方法吴向阳等高邮凹陷油气运移特征研究———运移系数法的应用王夕宾等濮城油田南沙区沙二上4-7砂层组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顾军等大地电磁测深法探测地下油气资源的解释模型康晓东等考虑流动边界影响的气井非达西效应评价谷建伟等基于微观渗流机理的宏观油藏数值模拟研究黄世军等考虑生产段耦合流动的阶梯水平井产能模型邓少贵等提升测井曲线分辨率的第一类算子问题处理方法段礼…  相似文献   

20.
现有商品化黑油数值模拟器的数学模型未考虑疏松砂岩油藏因适度出砂导致油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幅度提高的特征,忽略了介质形变对油藏开发动态的影响,导致疏松砂岩油藏开发方案设计和开发指标动态预测可能存在不可靠性。基于渗流力学和岩石力学理论,建立了一个疏松砂岩油藏耦合多相流渗流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应变引起的渗透率和孔隙度随地层压力变化的影响,采用显式耦合方法进行流固耦合处理。对耦合数学模型进行有限差分数值求解,改写了BOAST II程序源码,并对某疏松砂岩油藏进行了流固耦合模拟实例研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①考虑流固耦合和不考虑流固耦合计算预测开发指标存在较大差别;②前者预测的原油采出程度高于后者预测的原油采出程度;③由于疏松砂岩油藏普遍为高渗储层,使得两种模拟计算在前期差别比较显著,在后期差别逐步不明显。该理论和研究方法较好地解决目前常规油藏数值模拟对疏松砂岩油藏的不适应和局限性问题,为该类油藏合理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