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目前空气冲旋钻头钻进中牙齿频繁断裂、脱落以及磨损严重,导致破岩效率低、使用寿命短等问题,采用纳米改型技术,在硬质合金中掺杂纳米Al2O3制备出Al2O3/WC Co纳米/微米复合材料,对其性能、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对其耐磨性、耐冲击性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加入3%的纳米Al2O3并添加适量的抑制剂和稀土元素能明显改善Al2O3/WC Co纳米/微米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细化晶粒,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和耐冲击性能得到大幅提高,较硬质合金YG8提高4~8倍。为大幅度提高钻头破岩效率,延长钻头使用寿命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在7.5m螺杆泵螺杆基体表面上制备纳米掺杂30%AT13(Al2O3+13%TiO2)陶瓷涂层,采用Philips XL-30型扫描电镜(SEM)、能谱(EDS)和Philips X-port型X射线衍射仪(XRD)等现代分析手段对纳米掺杂AT13等离子喷涂粉末及螺杆表面等离子喷涂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进行了观察测定。结果表明:纳米掺杂等离子喷涂粉末结构呈微米级粒子表面包覆纳米粒子的麻团状,尺寸在50~70μm内,流动性好,适用于大气等离子喷涂。纳米掺杂使等离子喷涂涂层元素分布均匀性提高,孔隙度降低,涂层内出现(Al2O35.333与斜方晶态的Al2TiO5物相。涂层断口分析证明:在纳米掺杂30%的涂层中,出现大量直径约为10nm的蠕虫状晶须,断裂方式变为韧性的穿晶断裂,为纳米掺杂螺杆使用寿命成倍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混合载体质量分数为1%的Pd/Al2O3-TiO2催化剂,借助XRD和XPS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混合载体Al2O3-TiO2为无定形结构;TiO2降低了Pd和Al2O3的相互作用能力。将样品应用于C3H6选择催化还原NO反应,以NO转化率为活性评价指标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对比,发现TiO2的含量对催化剂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TiO2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50%,催化剂活性迅速增加;TiO2质量分数超过50%,催化剂活性增加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能球磨法在800℃保温2h预烧合成MgNb2O6粉体,研究了MgNb2O6陶瓷的相结构、显微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随烧结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高能球磨法有效促进MgNb2O6粉体的低温合成,降低MgNb2O6陶瓷的烧结温度。1220℃保温2h烧结MgNb2O6陶瓷,密度为4.80g/cm3,平均粒径为3.5μm,介电常数εr为19.7,品质因数(Q·f)为29444GHz的优良微波介电性能,MgNb2O6粉体有望成为新一代中温烧结高频微波介质基板材料。  相似文献   

5.
Al2O3或TiO2掺杂的ScSZ固体电解质纳米晶薄膜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溶胶-凝胶旋涂法,在单晶硅基片(100)上分别制得了厚度约为0.31μm的(Al2O3)0.10(Sc2O3)0.08(ZrO2)0.82和0.36μm的(Sc2O3)0.125(TiO2)0.175(ZrO2)0.70固体电解质纳米晶薄膜。烧结实验结果表明,两种薄膜均在650℃以上开始晶化,温度越高,晶化越完全,在800℃可完全晶化;所得纳米晶颗粒呈纯的萤石结构立方相;铝和钛掺杂的纳米晶颗粒的平均大小分别为47和51nm。铝掺杂的薄膜非常均匀致密,然而,钛掺杂的薄膜存在少量微气孔。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然界丰富的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能源问题的理想方法之一,也是光催化领域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Fe2O3半导体由于其禁带宽度窄,具有优异的可见光吸收性能,而且对环境友好、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有望成为未来光催化领域的重要材料。但Fe2O3半导体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速率很快,导致其光化学能转化效率很低。综述了近年Fe2O3半导体中光生电荷分离和传输的研究进展,从杂原子掺杂、半导体复合、Fe2O3半导体微观形貌控制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Fe2O3半导体光催化剂光电转化效率的因素,提出有效抑制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是提高Fe2O3半导体光电催化分解水活性的关键。论述了Fe2O3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构成原理、设计思想、目前效果以及存在问题,展望了Fe2O3半导体光催化剂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aCu3Ti4O12陶瓷材料,用阻抗分析仪测定其介电常数和内耗.结果表明:在频率一定的条件下,CaCu3Ti4O12陶瓷的内耗在某一温度时出现了一个最大值,偏离该温度时内耗迅速下降;随着频率增加,内耗峰向高温区域移动.在低温条件下,CaCu3Ti4O12陶瓷的介电常数较小;当达到某一温度后,介电常数发生突变;当大于该温度后,介电常数基本维持在较高值,且随频率增加,所对应的温度逐渐升高.CaCu3Ti4O12陶瓷的介电常数与其内禀结构、阻挡层电容有关,内耗和频率与温度的关系满足极化子模型;而在一定温度下介电常数发生的突变亦与极化子本身的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频内耗仪,以强迫振动方法测量了锂离子导体Li5La3Ta2O12在升温过程中的内耗和相对模量,并结合晶体结构分析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在大气环境的升温过程中,Li5La3Ta2O12出现2个明显的弛豫型内耗峰,其弛豫元(锂空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由Debye峰拟合得到其激活能和弛豫时间指数前因子分别为0.80~1.00 eV和10-14~10-26 s,利用耦合模型处理得到弛豫峰的激活能约为0.60~0.70 eV,与锂离子电导率的激活能(0.50~0.60 eV)接近;2个弛豫型内耗峰分别对应于锂离子在相邻四面体和八面体间(24d48g)以及相邻八面体间(48g48g)的扩散;随着Li5La3Ta2O12在空气中的放置时间增加,其内耗峰逐渐向高温区域移动,且其峰高度和激活能逐渐增大;Li5La3Ta2O12经室温时效处理后,水进入其晶格替代Li2O而形成新的锂离子化合物Li5-xLa3Ta2O12-x(OH)x(0相似文献   

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γ-Fe2O3及γ-Fe2O3/SiO2复合氧化物,以透视电镜(TEM)、热重 差热分析(TG-DTA)、Brunauer Emmett Teller (BET)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以CH4为模型反应,在固定床流动反应器中对复合氧化物进行催化活性评价,并制作了气敏元件。考察了γ-Fe2O3及γ-Fe2O3/SiO2敏感元件对CO和其他还原性气体的灵敏度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度的影响,得到对CO检测的合适焙烧温度分别为500℃和600℃和最佳操作温度310℃。结果表明,γ-Fe2O3/SiO2纳米复合氧化物中SiO2对γ-Fe2O3的相变温度、加强热稳定性及提高气体灵敏度起到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V2O5/TiO2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状态对催化性能影响很大,影响活性组分状态主要是活性组分含量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焙烧.本文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V2O5/TiO2催化剂,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氮吸附/脱附(BET)、X射线光电子谱(XPS)、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结构表征.XRD和TEM表明定量掺杂活性组分可以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且活性组分很均匀的分布在催化剂之中.BET、XPS和Raman光谱表征表明,催化剂结构、活性组分状态受活性组分含量和焙烧温度影响.活性组分含量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强烈影响,主要表现在催化剂的热稳定性、相组成、活性组分分散性和状态,并最终表现在用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催化活性上.  相似文献   

11.
 微波烧结是一种新型、高效的陶瓷烧结工艺,具有升温速度快、节能省时、改善微观结构以及降低烧结温度等特点.本文采用微波烧结工艺制备了Fe2O3掺杂的0.55Pb(Ni1/3Nb2/3)O3-0.45Pb(Zr0.3Ti0.7)O3(简写为0.55PNN-0.45PZT)压电陶瓷,烧结温度为1200℃、保温时间为2h.利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阻抗分析仪及铁电分析仪等测试表征方法,研究了Fe2O3掺杂对陶瓷的结构、介电以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陶瓷样品均为钙钛矿结构,随着Fe2O3掺杂量的增加,压电和介电性能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当Fe2O3掺杂量为0.8%(质量分数)时,陶瓷达到最优电学性能:压电常数(d33)、平面机电耦合系数(kp)、相对介电常数(εr)和介电损耗(tanδ)分别为d33=520pC/N,kp=0.51,εr=4768,tanδ=0.026.  相似文献   

12.
以Pd/Al2O3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对CO偶联合成草酸二丁酯反应进行了研究。对焙烧后的载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载体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200℃的高温焙烧对γ-氧化铝载体的晶型、比表面、孔分布和表面酸性有很大的影响,有利于催化剂性能改善。在优化工艺条件下,CO的转化率可达46%,草酸二丁酯选择性可达94%左右,而且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时间范围内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钛白粉经过氧化硅、氧化铝包膜后的水悬浮液pH值和颗粒表面电位特性的变化。实验获得连续、均匀、致密的无机氧化物膜状包覆,膜层厚度随包覆量增加而增加。根据国家标准GB/T1706—2006中的测定方法,将包膜后钛白粉制成质量分数为10%的悬浮液,检测悬浮液pH值随包覆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钛白粉经氧化硅和氧化铝表面包膜处理后,水悬浮液pH值偏离中性;包氧化硅后钛白粉悬浮液呈碱性,随包覆量增加,pH值增高直至pH9.7;包氧化铝后钛白粉悬浮液呈酸性,随包覆量增加,pH值降低直至pH4.4。颗粒表面包覆量对颗粒表面的ζ电位的影响与pH值相似。通过对包硅产品进行微量包铝、或对包铝产品进行微量包硅能够有效调控最终包覆产品水悬浮液的pH值。  相似文献   

14.
 以微硅粉和工业氧化铝为原料,在空气气氛下固相反应合成莫来石粉体。研究了煅烧温度和Al2O3/SiO2的物质的量比对反应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Al2O3 /SiO2的物质的量比为3:2.5、煅烧温度为1450℃时,制备莫来石粉体质量分数达到最高,根据K值法计算其质量分数为95%。莫来石粉体平均粒径随球磨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小,最终粉体平均粒径为0.58μm,比表面积为9.26m2/g,粒径分布由单峰分布演变为双峰分布,莫来石粉体颗粒形状不规则,以多边体状存在。  相似文献   

15.
以NiCl2·3H2O、4,4′-联吡啶和(NH4)3PW12O40·5H2O(摩尔比3∶6∶2)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合成出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Ni3(C10H8N2)6(PW12O40)2·3H2O。该化合物为绿色块状晶体,最佳的形成条件是:去离子水为溶剂, pH=6,140℃下反应3d。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的光学能隙为2.12eV,属于半导体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在温度低于366℃时可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微型等温积分反应器,在2.4~4.0 MPa ,240~370 ℃和裂解汽油中噻吩质量分数220~620μg/ g 的条件下,对国产LY-9802 催化剂上的噻吩催化加氢脱硫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Simple-Powell 和Merson 复合法对动力学数据进行最优化参数估值,建立了适宜于工业应用的幂函数型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