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 ,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 ,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加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 ,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 .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2.
蒙古林油田高效开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改善常规注水开发效果,在蒙古林油田通过应用以重建地质模型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基础的三项稳产技术,即砂岩整体化学调剖为主体的“调水增油技术、砾岩层状区横向驱替稳产技术和块状区整体和密优化注水稳产技术,实现了由低含水期到高含水期的相对稳产,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3.
以塔里木油田的塔中16油田为例,介绍一种适合层状低渗边水油藏特点的开发模式。开发初期通过对水平井、直井试井的产能对比,确定了以水平井为主、直井为辅,沿构造轴线布井的思路,运用容积法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油藏的水体大小。水平井见水后,来取保持工作制度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含水率的快速上升。通过计算每采出1%地质储量的平均地层压降来评价驱动能量,证明塔中16油田的开发效果非常好,说明采用塔中16油田的模式能高效开发层状中低渗边水油藏。  相似文献   

4.
宝浪油田宝北区块属于低渗高陡背斜油藏.针对高陡构造认识难度大、低渗油藏开发过程中易造成油层伤害等开发难点,开展了油藏地质综合研究,形成了以波动方程串级深度偏移处理方法为主的高陡构造识别技术、高气油比低渗油藏注水开发配套技术及以屏蔽暂堵技术和油管传输负压射孔技术为主的整体油层保护技术.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实践证明,综合开发技术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近海低渗油藏开发生产后,产能指标预测是油藏开发方案制定及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由于海上平台获取资料成本高、难度大,导致近海低渗油藏的产能及压力测试资料较少.在缺乏油藏资料条件下如何准确预测近海低渗油藏的产能指标成为一大难题.通过分析地层压力传播过程中低渗油藏产能的变化规律,认为该类型油藏开发过程中压力与时间的关系符合线性...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渤海湾相继发现40多亿t地质储量的原油,但这些原油多为稠油和重油,难以开发,在陆上油田开发经验不能用于海上,又无国际先例可借鉴的情况下,基于海上稠油开发历程及现状,深入分析了海上稠油油田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地集成、创新了适合于海上稠油开采的先进技术,逐步建立完善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思路和技术体系。该技术有效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并成功地开发了被国际石油公司称为“21世纪挑战”的海上最大稠油油田。成功研发了开发海上边际油田的“三一模式”和“蜜蜂模式”,应用于渤海边际油田开发实践,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海上油田开发的优快钻完井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渤海油田产量进一步增长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经过长期技术探索与矿场实践,大胆提出了海上稠油高效开发新模式,即模糊一、二、三次采油界限,通过技术创新和创新技术集成,使油田在投产初期迅速达到高峰产量并高速开采,始终保持旺盛生产能力;采取多枝导流、控制适度出砂、早期注水、注水即注聚、注水注聚相结合等技术;通过以聚合物驱为主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多枝导流技术、电潜螺杆泵举升技术和地面除砂工艺等技术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采出更多的原油,达到最大采收率。基于高效开发新模式思想,成功开发了迄今为止世界海上最稠的渤海南堡35-2油田,并已在多个油田进行应用。这一创新的认识与实践,不仅为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也为世界海上油田,特别是稠油油田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三工河组为浅水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非均质性强。通过河道类型分析,运用沉积旋回原理划分出4个退积式叠置的短期旋回。不同沉积旋回导致河道类型、砂体规模、夹层分布、储层厚度、砂体拼接方式等非均质特征呈规律性变化,可容空间变化引起储层非均质改变。夹层的成因、类型、分布特点是造成该区储层严重非均质的主要原因。准确认识砂体叠置关系及储层夹隔层特征有助于提高油田的开发水平,对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西峰油田西41井区长8油藏油水分布规律。方法利用铸体薄片、常规物性、试油试采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西41井区单井产能及产水率与储层物性无明显正相关关系,出水井和高产水井基本为物性相对好的储层,而物性较差的储层产水率低。结论西41井区储层物性好的部分形成构造-岩性油藏,浮力对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作用,从而导致相对优质储层构造低部位出水或高含水,但构造高部位高产;物性差的储层形成岩性油藏,浮力对油水分布无控制作用,具有普遍低产水、低产油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卫城低渗油藏自1982年投入开发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开发水平,但2010年以后,由于事故井增多,注水调控效果变差,含水上升加快,递减加大,开发效果变差。本文通过对水驱开发效果变差的原因进行系统剖析,并开展潜力研究、工艺适应性研究,提出改善开发效果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大量的特低渗透油田,一些特低渗透油田甚至是储量惊人的整装级大油田,因此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采效果及最终的采收率对挖掘我国石油开采潜力,持续提升石油产量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作为陆地石油开采大国,近几年在特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为石油开采向低渗透油田挺进打下了基础。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对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以某油田在创新低渗透油田开采技术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超前注水技术,希望为广大低渗透油田创新开采技术,提升采收率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百49油藏属典型的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地层倾角较大,开发难度大,含水上升快,目前已进入高含水期。针对影响油田开发生产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油藏先后经历了压裂、酸化、补孔以及注水等措施,在高含水期实施了大修扶躺、封堵换层、周期注水等措施。现场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油田增产、稳产发挥了较大作用。实现了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的增储上产,有效控制了含水上升率,增加了可采储量,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低渗复杂断块油藏高含水期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各向异性、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现象是低渗油藏最显著的特征。建立了同时考虑以上三因素的低速非达西渗流数学模型,考虑方程强烈的非线性,用近似的解法求出稳定渗流以及不稳定渗流方程的解;根据物质平衡原理,得到了定产量、变产量和定流压生产时动边界的运动规律、地层压力分布特征以及产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各向异性地层激动区边界以椭圆形式向外拓展,改变了井网合理井排距;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使油井产能降低,边界移动速度变慢,单井控制面积减小,增大了油藏的开采难度。  相似文献   

13.
低渗透储层研究出现的许多错误认识,是由于实验手段的不正确和缺少理性的科研方法所致。低渗透储层发育一些微裂缝,但裂缝开度小,连续性差,在地下被迫闭合(地下没有张开的缝),因此,渗透率极低。低渗透储层的微裂缝与粒间孔隙相当,因此,为单一介质,而不能称作双重介质。低渗透储层的岩石高压缩性和强应力敏感是由实验的系统误差所致,根本不是岩石自身的性质。滑脱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属于实验假象,其实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牛20高压低渗透低饱和岩性油藏开发过程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低渗透油藏在特殊地质条件下开发的基本作法:油层压裂改造;依据地层裂缝方向布署注采井网;适时选择注水时机,及时补充地层能量;采用高压注水,水质精细过滤,密闭输送工艺配套,注水量保持长期稳定。并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低压油气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开发低压油气藏的一些技术现状,包括钻、完井地层保护技术,开发井网调整技术,注水(气)增压开发技术,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增产措施。国内外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渗透、低丰度油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采用基于非达西渗流条件下的不同井网产量计算模型,作为低渗透油田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将动用系数作为衡量低渗透储层动用程度的指标,为井网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以某低渗透油田区块为例,结合启动压力梯度,考察了井距、注采压差与油井产量和动用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井距越大,克服启动压力所消耗的压力越多,动用系数越低,在某低渗透油田区块目前300m井距下无法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需要减小井距。  相似文献   

17.
低渗储层的流体渗流具有明显的非达西渗流特性,在试油过程中,即使地层没有受到污染,流体也需要克服一定的阻力之后才能开始流动。因此,对于低渗油气藏的试油,不仅准确求取产能难度大,而且获取稳定的地层压力和储层参数更是十分困难。通过有针对性的测试工艺技术研究,采用合理分配测试时间方案、积极推广分层跨隔测试技术、利用测试技术进行压裂效果评价等,圆满地解决了低渗透储层试油测试中获取资料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义65井区沙三段九砂组油藏属中等水敏性和速敏性的地层,油藏为轻质油-稀油油藏,原油具有低密度、低黏度和高凝固点等特点,地层水总矿化度较高,一般为1100~19900mg/L,水型为NaHCO3型。研究了义65井区高温低渗储层伤害机理,从地层特性、注入水水质、悬浮物堵塞、游离油和乳化油滴、结垢、细菌及以往增产措施等方面评价了可能对储层造成的损坏及损坏程度。义65井区地层的水敏性、速敏性和低渗透性是注水井损害的内在因素,注水井中悬浮固相颗粒、含油量和细菌严重超标,水质不合格是注水井损害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压降漏斗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降漏斗对油井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压降漏斗扩大了储层的生产压差,使得更多的储层储量被动用;另一方面压降漏斗在供给边缘附近下降很缓慢,而在井底附近变陡,说明流体从供给边缘到井底其能量大部分消耗在近井地带.而与常规油藏相比,低渗透油藏的压降面更陡,能量补充更为困难.在此背景下,提出了描述低渗透油藏压力分布的公式.通过油藏实例,系统分析了影响低渗透油藏压降漏斗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南部的低渗透砂岩储层中普遍存在受断层和沉积微相控制的4组高角度构造裂缝,其中以近东西向裂缝渗透性最好,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裂缝对储层中流体的渗流也起着相当重要作用,这3组裂缝是油田开发井网布置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在泥岩夹层中,除了高角度构造裂缝外,还发育有低角度顺层滑脱裂缝,因此,该区泥岩的吸水能力普遍较强,对注水效果有重要影响,因而在注水时应严格控制注入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