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象回家了,熊猫降级了…… 近期,"网红"动物们佳讯频传,成为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网友们为动物"操碎了心"背后,也恰好证明了我国广大民众保护动物的意识在日渐提升.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对物种濒危等级划分,由高到低划分为9类: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易危、近危、无危、数据缺乏和未评估.此次大熊猫从"濒危"降为"易危",虽是降级,但仍属于受威胁物种,对其保护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
<正><正>在已经被人类鉴定出的170万个物种里,银杏孑然一身,它曾经的那些亲缘物种,都在2.7亿年以来的无数场浩劫里,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银杏被称为世界第一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从物种受威胁的等级来看,银杏比大熊猫还要“大熊猫”。根据《世界自然保护红色名录》,银杏属于濒危物种,而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已经在2021年从濒危降为易危。那么,为什么大街小巷里还有这么多的银杏树呢?  相似文献   

3.
灭绝的警示灯,近年一直环绕着中华鲟.2017年至今,我国已连续4年未监测到"水中大熊猫"的自然繁殖. 中华鲟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20世纪70年代长江中华鲟有近一万尾,80年代减少到2000尾左右,90年代只剩下200~300尾. "拯救"它们的方法是人工繁育.同样的手段已在大熊猫身上取得了成果——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的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4.
灭绝的警示灯,近年一直环绕着中华鲟.2017年至今,我国已连续4年未监测到"水中大熊猫"的自然繁殖. 中华鲟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1.5亿年.20世纪70年代长江中华鲟有近一万尾,80年代减少到2000尾左右,90年代只剩下200~300尾. "拯救"它们的方法是人工繁育.同样的手段已在大熊猫身上取得了成果——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的快速优质增长,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22,(19):30-31
<正>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又是一则悲伤的消息。9月6日,在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成立40周年暨2021年度工作会议上,《中国灵长类动物濒危状况评估报告2022》发布。报告显示,过去几十年中,中国分布的白掌长臂猿、北白颊长臂猿在野外均没有被监测到,符合野外灭绝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21,(21):18-21
10月8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里面一组数据令人惊喜:随着人工繁育大熊猫数量快速优质增长,40年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已经从1114只增加到1864只,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实现野外放归并成功融入野生种群. 与大熊猫一起"喜提降级"的还有藏羚羊,同时"东方宝石"朱鹮从7只增至5000余只,曾经野外消失的麋鹿总数突破8000只……这些珍稀动物"喜提降级"的背后,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1,(15):26-26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了2011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这份"红名单"是世界上最全面的全球动植物保护现状名录。斯欧岛眼镜猴受火山活动以及狩猎行为威胁,斯欧岛眼镜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新的极度濒危物种,面临着极高的灭绝风险。这种猴子的栖息地只有印度尼西亚的小岛斯欧岛,生存受到一座活火山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速死的物种     
<正>科学家发现,目前全球物种的消失速度比正常灭亡快了大约100倍,它们的加速灭绝可能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最新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报告称,全世界70%的植物、35%的无脊椎动物、37%的淡水鱼类、30%的两栖动物、28%的爬行动物、  相似文献   

9.
<正>人口增长和农牧业发展,对非洲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使得很多生物走向灭绝。南非雏菊这种雅致的雏菊只在南非西开普的几个水塘里才能看到。然而农牧业的发展,不断蚕食这种植物的生长栖息地,导致它的数量越来越少。2010年9月1日,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把这种植物纳入到它的物种濒危红色警报名单里。  相似文献   

10.
它们回来了     
《科学大观园》2024,(10):12-13
<正>羚牛出游九寨沟,林麝现身富宁驮娘江,东方白鹳现身北京大宁调蓄水库,青头潜鸭成群现身梁园,黑颈长尾雉出现在茂兰。我国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实现稳中有升。其中,大熊猫野外种群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现在的近1900只。海南长臂猿野外种群从40年前仅存2群、不到10只,增长到现在的6群、37只。朱鹮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加到现在的1万多只。藏羚羊野外种群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6万到7万只,恢复到现在的30多万只。野生攀枝花苏铁增加到38.5万株,成为欧亚大陆自然分布面积最大、株数最多、分布最集中的天然苏铁群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1.
<正>入侵物种是世界各地自然保护区的一大问题,因为一些外来的动物会捕食当地物种,不但威胁了它们的生存,还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一问题在海岛环境中尤为严重,极端情况下的入侵物种(通常由人类活动带来)会导致当地物种走向灭绝。根据国际鸟盟的统计,在过去的500年间,诸如老鼠、猫等动物已经导致超过70种鸟类灭绝,而如今这种  相似文献   

12.
自从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生存过,如今绝大多数早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的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是,自从人类进人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务以后,使物种灭绝的时间表大大地提前了。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一种;到1600年-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1850年-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1种,印有100多种动物灭绝了,而且这种灭绝还在以加速度的趋势进行着。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  相似文献   

13.
<正>"灭绝意味着永远,濒危意味着还有挽救的时间"。地处非洲最南端的南非在19世纪被誉为"猎人的天堂",当时大批殖民者涌入该地肆意猎杀那些野生动物。在人类的枪口下,斑驴、蓝马羚、开普狮等大型动物直接或间接地走向了灭绝。其中,斑驴则在这些灭绝动物中成为广受关注的成员之一。在一百多年前,动物分类学的发展还很落后,人们还分不清  相似文献   

14.
<正>全球超过15000名科学家联名发布了一份《致人类警告信》,提醒众人地球正身处险境。气候变化、沙漠化、淡水减少、物种灭绝、人口爆炸式增长……都在对人类与地球的未来造成威胁。这封警告信最初撰写于1992年,由包括大多数在世诺奖得主在内的1500名科学家签署。信中指出,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悲惨结局",并对地球  相似文献   

15.
<正>在珍稀濒危特有物种保护中,云南省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一大批濒临灭绝物种获得新生。日前,“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举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表示,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全省90%典型生态系统和8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获得新生,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一支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对全球已建立种群的入侵物种进行了分析。外来物种是指那些被人为引入其先前不曾自然存在过的地区,并发展成一定数量,以至威胁到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由英国杜伦大学主导的国际团队对8个类别的生物数据进行了分析,包括两栖动物、蚂蚁、鸟类、淡水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蜘蛛和维管植物,涉及186座岛屿和423个大陆区域。而成种  相似文献   

17.
<正>大熊猫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威胁,首屈一指的就是栖息地丧失与破碎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一种论调,认为受到种群数量持续下降、遗传多样性低、繁殖能力低下以及专吃竹子等生物学特征的限制,大熊猫必将走向灭绝,它们将走向演化的尽头,或者说演化的死胡同。时至近年,这一论调还不断地被提起。在2009年,BBC媒体人ChrisPackham就曾撰文表示,我们应该让大熊猫灭亡,从而把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的动物上。  相似文献   

18.
林曼 《科学大观园》2010,(1):I0002-I0003
<正>据英国《卫报》报道,从2000年至2009年短短的10年间,从中华白鳍豚到圣赫勒拿岛红杉,因为过度捕猎和开采、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污染以及人类活动,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们,一些已在野生环境中消失,或者被宣告彻底灭绝。以下是十年内野生环境中消亡的十个物种:  相似文献   

19.
海南长臂猿是世界四大类人猿之一,栖息在海南岛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濒危物种。它们天性机警、行动敏捷,而且居无定所,野外观测十分困难。据1998年的普查,其数量仅有20只左右。为增强对海南长臂猿的保护力度,国务院己于2003年8月批准,将海  相似文献   

20.
雷景 《科学大观园》2014,(23):30-31
<正>已经灭绝的古老动物还可能复活吗?许多科研项目正试图使消失的物种起死回生。目前,科学家们几乎已经成功复活了一种青蛙和一种山羊。被称作"胃育溪蟾"的澳洲青蛙1983年在地球上灭绝,而它们唯一留下的东西就是被人类保存起来的一些机体组织。人类曾经扰乱它们的栖息地,并把对它们而言具有致死性的真菌传播给它们。负责"拉扎勒斯计划"的科学家迈克尔·马尼奥表示:"但是胃育溪蟾的灭绝不会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