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容 《奇闻怪事》2011,(2):22-26
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不是罗马帝国,不是大英帝国,也不是俄罗斯帝国,而是由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蒙吉时代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了40多个国家,征服了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族人口数目达6亿人。全盛时期的蒙古帝国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千米,从中国东海到西方地中海,从幼发拉底河到鄂霍次克海,从西伯利亚的冰冻的土地到印度河酷热的平原,从越南到匈牙利,从朝鲜到巴尔干,从太平洋到大西洋,从北冰洋到印度洋,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相似文献   

2.
英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其迅速崩溃中的殖民统治,竭力维持其伸展到世界各大洲的军事基地,它把一半以上的“战略后备兵力”驻在海外。由于英帝国主义把由地中海延伸到印度洋以至北加里曼丹一带,视为它的“生命线”,故除开西德(驻军五万三千人)外,把主要兵力放在这条线上。扼地中海西部咽喉的直布罗陀,为自英国本土伸往亚、非地区的第一个接脚站。在地中海,它向塞浦路斯攫取了建筑庞大军事基地的权利,平时有驻军六千人。在马耳他岛上,驻有一个步兵营,建有海军船坞和空军基地。在地  相似文献   

3.
许萍 《科技信息》2011,(31):I0283-I0283,I0307
优质服务工作与电费回收工作同是供电企业的两条生命线,如何在新形势下将这两条生命线灌输新鲜血液、取得双赢是供电营销人思考、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殖民主义的禍害激流滾滾的魯弗馬河穿过非洲大陆东南部的山崗丛林,奔向印度洋。这条河的南岸,是莫三鼻给,北岸是坦桑尼亚。沿河两岸人民肤色相同,土地一样富饒,但是,他們今天的处境却是多么不一样啊。垂死掙扎的葡萄牙殖民主义者遭到莫三鼻给人民越来越强烈的反抗和全世界人民的憤怒譴責。但他們不仅依旧頑固地无視莫三鼻給人民要求独立的正当权利,而且在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  相似文献   

5.
景色秀丽的桑给巴尔,以盛产了香著称,是印度洋西岸的一个旅游胜地.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这里的幽静环境,宜人景物所陶醉,更为岛上浓厚的宗教气氛所吸引. 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桑给巴尔,先在沿海地区,后来渐次深入内地.1832年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德·赛义德把阿曼帝国的首都从马斯喀特迁到桑给巴尔以后,伊斯兰教便普遍地渗入到桑给巴尔居民的日常生活中了.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美日印澳四国"印太战略"出台,印度洋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更加受人关注,对于印度洋在地缘政治博弈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更加充分的讨论。浏览一下近年国际上关于"印度洋世纪"的研究,似乎人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种假定:在实现了"太平洋世纪"之后,"印度洋世纪"将在21世纪下半叶来临,印度洋将在未来的国际政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这一假定恐怕也是各种版本"印太战略"出现的背景之一。然而,这一假定本身是值得深入分析和探究的。印度洋的确重要,但  相似文献   

7.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而课程的质量是这条生命线的核心环节.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精品教材的编撰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实施教学改革的需要.精品教材应该是比较完善的、立体化的系列教材.在此简述了南开大学"化学概论"课程立体化教材的编撰工作,希望抛砖引玉,使大一化学有更多更好的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8.
辛迪 《创新科技》2005,(9):30-31
技术从来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对高科技企业来说更是如此,而技术创新是延长这条生命线的最有效形式,对方正来说如此,对所有的企业也许都应该如此!  相似文献   

9.
马六甲海峡与海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是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之间相互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全球贸易中1/3的货物运输和差不多一半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这里,年过往的商船超过6.3万艘。然而,这条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也是海盗活动最为猖獗的地区之一。马六甲海峡:海盗的“天堂”?马六甲海峡这条“世界经济的生命线”,长1080公里,宽约37公里,最窄处不足600米。自19世纪初起,马六甲狭长的海域就成为海盗的“天堂”、全球海盗事件的中心。根据“国际海事局海盗报告中心”的统计,单单2004年,有记录的海盗事件就有37起。如果算上马六甲…  相似文献   

10.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1.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2.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3.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4.
苏联入侵阿富汗,是它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之一,就是以阿富汗为跳板,南下波斯湾,从而把西起红海和阿拉伯半岛,经过马六甲海峡,直至它在东南亚的军事基地这一弧形地带连接起来,形成迂回包抄西欧、威胁美国和日本的战略态势;以便控制西方生命线的石油运输航道,加强它夺取基地和资源、争霸全球的战略地位。为此,我们发表如下一组小知识,简要介绍从红海到印度洋的几个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海峡和岛屿。  相似文献   

15.
非洲正在修建一条横贯大陆的公路干线,全长5,000公里,预计在1984年竣工。这条公路东起印度洋沿岸肯尼亚的蒙巴萨,西迄大西洋沿岸尼日利亚的拉各斯,中间经过乌干达、卢旺达、布隆  相似文献   

16.
<正>土耳其,对于中国来说,在很长一段时间犹如陌路,虽然在将近1400年前土耳其人的祖先——当时中国称他们为突厥人——与中国人的关系,曾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法磨灭的记忆,而突厥人西迁并建立自己的帝国正是这种关系的结果;虽然在将近500年的时间里,明清时期的中国与奥斯曼帝国,同是位于亚洲大陆东西两端的两大帝国。但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却对奥斯曼帝国产生了格外的关注。因为这两个"老大帝国"都面临着类似的命运,一个被称为  相似文献   

17.
迄今为止,世界级前近代帝国在大国游戏中被淘汰出局后,其嫡传文化继承者能够凤凰涅磐且成功地重返世界大国之列者,惟有中国。与世界其他几个从大河流域崛起的世界级帝国的核心力量都是在帝国中心地带兴起,一旦灭亡,支撑着帝国的核心力量便随之冰消瓦解的情景不同,古代中国的世界级帝国均形成于中原地带的边缘,他们为中国链条式世界级帝国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前仆后继的能量。虽然这些帝国建立者出身的民族(族群)各不相同,但维系帝国链条运作的"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论、"华夷共祖"谱系等古代中国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使得古代中国的各个世界级帝国之间具有内在的文化承继性与疆域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东非的肯尼亚是个自然景色十分壮丽的国家。它不仅有黑石和白雪相间的非洲第二高峰肯尼亚山,更有世界最大的裂谷——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恰好与横穿全国的赤道相交叉。因此肯尼亚得到一个有趣的称号:“东非十字架”。据说这条裂谷北起约旦的死海,穿越东非,南至莫桑比克,最后延伸到印度洋底消失,全长6,500公里。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而这条"海丝"必经的两个周边大国印尼和印度也都有着各自的"海上宏图":印尼新总统佐科在就职演说中誓言要将印尼打造成海洋强国,而印度也早就有其印度洋发展规划。而且,颇具意味的是,这两个国家对中国"海丝"的需求和态度相去甚远。如此,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怀揣着不同"版本"的"海上宏图"的三个大国间会演绎出怎样的故事,其间潜在的风险又该如何化解呢……——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20.
古代交通系统曾经被看作"国脉"。以道路为基本条件的交通体制既是统一王朝的"血脉",也是社会文化的"血脉"。而这"血脉"的畅通与否,也决定着帝国的强弱盛衰。回顾世界交通史,中国古代帝国的交通系统较早形成并具备了相对完善的制度。应当说,古代交通道路也是中国文明创造的杰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