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高原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上高原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急性高原反应的影响。急性高原反应带来的一些症状,若不及时控制,就会诱发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危及生命。因此,对于初上高原的人,很有必要了解产生急性高原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使其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2.
白洁  陈祎晟  李小惠 《甘肃科技》2012,28(17):81-83
高原旅游已逐渐成为旅游热点,但高原特有的低氧环境会给旅行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威胁.通过高原环境、高原病、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就高原低氧环境对旅行者生理、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加以分析和论述,旨在帮助短期进入高原的旅行者克服低氧环境的影响,以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3.
高原青少年最大耗氧量的测定及低氧负荷运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高原青春期青少年最大耗氧量(VO2max)及相关指标的测定,旨在指导青少年在高原低氧及低氧负荷运动时进行合理的有氧运动训练提供依据。方法:对西宁地区(2260m)88例健康青少年,采用自行车负荷递增法直接测定VO2max等相关氧动力学指标。结果:高原青春期青少年的最大耗氧量较低。并且VO2max及相关指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之间存在差异。结论:高原低氧是限制最大有氧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青少年在低氧负荷运动时应掌握最佳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效率。  相似文献   

4.
藏族——高原适应的佼佼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有世界上最为博大高耸的青藏高原,所以研究低氧对人类的影响是我国高原生命科学中的一项重点课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更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青藏高原是地球上一个特殊的低氧环境,不同高原人群(世居和移居)的低氧适应问题涉及高原环境与人类进化、遗传、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疾病状态等一系列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青藏高原作为人类和医学地理学的研究已引起世界性的关注。在我国,青藏高原有以藏族和汉族为主的1,000多万长住居民。其中,藏族约占48%,汉族约占38%,其它少数民族,如蒙、回、土、撒拉…  相似文献   

5.
高原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东良 《甘肃科技》2004,20(10):110-111
我国大约 6 5 %的地域处于高原 ,高寒和高热的自然环境防碍了这里大量宝贵资源的开发利用 ,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力的发展 ,特别是占我国总面积 5 2 %的西部地区幅员辽阔 ,资源丰富 ,发展潜力巨大 ,但自然环境恶劣 ,为保障世居高原的人民和高原建设者的健康 ,以及拓宽人类生存空间 ,研究高原低氧对人体的影响 ,低氧适应机制及低氧防护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高原反应与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萍 《甘肃科技》2009,25(7):141-142
详尽介绍了高原反应以及具体的预防措施,以保障高原建设者和世居高原民族的健康,为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的开发和巩固国防以及拓宽人类的生存空间服务,有利于人们上高原后减少反应,加快适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初进高原的大学新生发生急性高原反应情况,及其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西藏大学2013年入学的506名汉族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06名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为(5.63+4.60)分,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为50.99%,对高原反应诱因认知得分为(0.95+1.19)分,SAS得分为(39.82+7.64)分,SDS得分为(34.55+7.53)分。两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存在性别差异(p0.01)。急性高原反应组与未反应组比较,SAS、SD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急性高原反应得分与SAS得分(r=0.49)、SDS得分(r=0.35)呈正相关(p0.01)。结论:大学汉族新生急性高原反应发生率高,对发病诱因的认知水平低,女生更易出现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越重,焦虑、抑郁情绪障碍越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高原鼢鼠为材料,运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方法,对营地下生活的高原鼢鼠经过低氧处理后延髓中Fos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低氧适应后,高原鼢鼠延髓中Fos蛋白表达的量随低氧浓度的降低而升高,较常氧组,低氧浓度14.1%7天组、低氧浓度10.5%7天组、低氧浓度6.5%1天组Fo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升高了3.67倍、7.76倍和33.38倍.同时在一定的低氧浓度中,Fos蛋白的表达量随低氧时程的延长而降低.高原鼢鼠在低氧浓度14.1%以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5);同时在低氧浓度10.5%下,7天低氧适应延髓中Fos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4天适应的表达量(P<0.01).由此可见,高原鼢鼠能够适应低氧环境,在低氧刺激下,神经系统反应敏感,能够主导机体各系统的低氧反应.  相似文献   

9.
从急性低氧对长期移居海平后藏族的体力活动能力的影响来探索藏族的高原低氧适应机制,结果提示藏族的最大体力负荷强度没有显著下降,最大氧耗和氧脉搏也没有明显变化,动脉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汉族,这更显示藏族对高原低氧适应机制有独特之外,推测可能是藏族在氧的摄取、传递和释放等过程比汉族更有利于对高原低氧环境的适应。  相似文献   

10.
用一年的时间随青藏铁路列车采集了2 882份样本数据,随机抽取其中的1 693份,利用非参数检验及 相关分析的方法从统计学上对可能影响耐缺氧反应的因素做分析,最后发现以前到高原时缺氧反应严重程 度、性别、吸烟习惯、肥胖度、年龄5个因素对个体的抗缺氧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该结论不仅可以为减 少旅客高原反应提供指导性意见,为高原旅客列车供氧系统设计和改进提供重要依据,也可以为后续的医学 研究提供统计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谈文博 《科技信息》2013,(12):286-286
模拟低氧训练是近些年来在高原训练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科学的训练模式,对运动训练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主要论述了:1、高原训练的利与弊;2、模拟低氧训练模式的提出和思路;3、模拟低氧训练的方法与模式。对国内外的模拟低氧训练各种训练方法的最新发展状况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低氧对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生殖机能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海拔雄性高原鼠兔繁殖期睾丸指数,附睾指数,附睾尾精子数量,精子活率和睾丸组织LDH-C4和LDH比活力及其比值;同时还统计了不同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结果显示:不同海拔高原鼠兔睾丸指数、睾丸组织LDH-C4比活力和LDH比活力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海拔高原鼠兔附睾指数和附睾尾精子数量均极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1);高海拔高原鼠兔精子活率和LDH-C4比活力/LDH比活力均显著高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而高海拔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数却显著低于低海拔高原鼠兔(P﹤0.05)。以上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低氧对高原鼠兔精子生成和精子活率不仅没有抑制,反而明显提高,但低氧对雌性高原鼠兔胎仔有显著影响,随着低氧程度提高,胎仔数下降。  相似文献   

13.
彭丽娜  李洁 《甘肃科技》2009,25(1):136-138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了高原低氧环境及运动对人体Hb及Hb与O2亲和力的影响,对提高有氧运动代谢能力以及运动成绩有良好的效果。为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原反应是长期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人群在进入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因为不适应空气稀薄、气压降低等高原气候特点而引发的一系列高原适应不全症状,严重妨碍人们在高原地区的工作生活。笔者通过多年来临床实践总结,运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中医药治疗高原反应显示出一定疗效,本文即浅谈自己在此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选用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当地海拔2300 m和模拟海拔5000 m8、000 m下,进行了1d、10d和25d处理,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各样本进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鼠兔血红蛋白电泳条带呈现多态现象,四条带出现的频率为95.24%,三条带出现的频率为3.71%,两条带出现的频率为1.59%;在低氧1—25天后其带谱百分比变化无差异;根田鼠血红蛋白电泳带均为两条,低氧处理后其百分比亦无差异.这说明高原鼠兔和根田鼠在低氧1—25天处理时,其对低氧适应不通过不同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来抵御低氧,高原鼠兔和根田鼠虽各自具有较稳定的Hb谱型,但两种类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初进高原(1周之内)的汉族与高原世居藏族的血常规18项指标及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研究低氧对机体代谢功能的影响,尤其是低氧对机体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指尖采血的方法,利用Sysmax的Poch100i型血液自动分析仪(日本产)进行血常规18项指标的检测;使用水银血压测量仪进行静息状态下右上肢肱动脉...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阐明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对低氧环境的适应机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低氧环境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xxx剪切体的组成、VEGFxxx剪切体mRNA表达水平以及微血管密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海拔(3 200 m)和高海拔(4 200 m)的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VEGF144和VEGF120都有表达,而低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表现为VEGF189,VEGF165和VEGF121,高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只有VEGF189和VEGF165有表达。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和VEGF120的表达水平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189和VEGF165的表达水平都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高海拔的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121几乎不表达。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肝脏组织中VEGFxxx剪切体mRNA表达水平没有显著性变化,但是微血管密度有所升高,提示低氧增强VEGF mRNA的稳定性。无论是高海拔环境,还是低海拔环境,高原鼢鼠肝脏组织中VEGF188,VEGF164和VEGF120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都高于高原鼠兔,这表明低氧可以上调VEGFxxx的表达,从而促进组织微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平原大学生初入高原(2260m)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参数的变化及与高原适应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球计数仪测定30名初入高原的体育专业新生入校第3d、第35d静脉血白细胞参数,并与世居高原体育专业新生进行对比.结果平原新生进入高原第3d外周血WBC总数增高,与高原新生相比差异明显(P〈0.01),平原新生主观感觉高原反应明显.对同一群体平原学生进入高原的第35d进行测试,WBC总数下降并与高原新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入高原者因环境因素刺激,人体会出现一系列应激性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9.
模拟高原训练是在高原训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高原训练方法,可以解决传统高原训练中的很多不足之处.本文就目前模拟高原训练的几种新的方法(高住低练法、低住高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法)对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原训练对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和耐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华 《科技资讯》2006,(24):182-182
1.前言 高原训练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将运动员组织到具有适宜海拔高度的地区,进行定期的专项运动训练的方法。国内外训练工作者在本世纪60年代就开始注意到,生活在高原地区的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耐久力,因此高原训练得到国内外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高原训练的方法也不断改进,并建立了一些新的训练手段及模拟训练方法(高住低练训练法、间歇性低氧训练、低压氧仓训练、呼吸低氧混合气体、模拟高原训练场馆、可调氧分压式睡仓等)。高原训练对机体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极复杂的,并且存在着不同的适应规律和机制。自行车运动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速度耐力项目,通过高原低氧环境的高强度大负荷刺激,改善运动员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以达到提高有氧能力的目的。高原训练的优越性使欧美亚澳各国的公路自行车选手受益匪浅。贾维斯认为,高原训练是获取成绩的合理途径。据统计,我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自行车运动员最近5年间进行了18次高原训练,平均每年3次以上。研究证明,高原训练能促进耐力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或)最大摄氧量的提高,其主要途径就是改善氧转运机制和肌细胞对氧的摄取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