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期间,我国测绘科技发展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和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发展信息化测绘体系,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在测绘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支撑和引领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积极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所属四个科研院所科研机构体制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2.
济南麻风疗养院成立于1926年,是民国时期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育培训为一体的麻风病救治机构,知名传教医生海贝殖、司美礼先后担任院长。该院依托于齐鲁大学医学院,经多年实践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医疗体系,在诊治手段及实验中西方各类药品方面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对中国近现代的麻风防治事业起到关键引领作用,其培养出的尤家骏等优秀医学家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麻风防治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3.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孙中山先生,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引领了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1992年11月12日,一所旨在纪念孙中山先生,宣传他的志愿和理想的心血管专科医院赫然建立,它就是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现如今,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已经发展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华南地区唯一的心血管专科医院,并形成了一支技术力量雄厚的心血管技术专科队伍。现任该院放射科主任的袁旭春,就是伴随医院一路走来的首批专家骨干,他不仅见证了孙逸仙医院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全过程,也完成了自己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医生向一位知名专家的蜕变,并为医院放射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刊是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会刊、CSSCI哲学类核心期刊、北大中文核心目录自然科学总论期刊,科技哲学学科的专业性、理论性刊物,是探讨科学、技术、哲学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本刊坚持以引领自然辩证法界的学术发展为己任,鼓励学科交叉研究,热诚欢迎海内外学人和作者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5.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我国又是农业第一生产大国。面对新农业发展的一系列难题,他跟随时代需求、立足科研、创新科研,为现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注入活力;他为人谦逊,带领着课题组,往返于实验室和田地间,亲力亲为,在保护性耕作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一身淳朴张显着一名科研工作者对农业的热发,他就是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杨悦乾。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前,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同时也迎来包括中国科学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发展的春天”。踏着“春天的脚步”,《自然辩证法通讯》应运而生、乘势而行,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促进思想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创刊之初即成为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引领与标杆,浓缩了中国科学哲学三十年快速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7.
巾帼担当     
正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在科学界,熠熠闪耀着女性科学家的靓丽身姿和智慧之光。她们执着、坚韧、严谨、睿智,在科技道路上砥砺前行,在攻坚克难中竞放"女性风采"。以丰硕的科研成果,诠释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浓烈情怀,真正撑起了祖国科研事业的"半边天"。  相似文献   

8.
学术乃民族之魂,以理性方式针砭流弊,是医治民族之疾、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开展“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等讨论的意义在于:一、唤起学术界之良知,肩负起重铸民族精神的历史责任;二、探寻学术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开辟学术塑造社会生活的新路径,有助于增强学术生命力,促进社会机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973计划实施十年来,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取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充分发挥了科技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同时,973计划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和科研团队,对战略性基础研究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促进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国家需求服务走出了一条成功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7,(5):17-17
中国科学院以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三期为契机,狠抓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在科技布局、人才队伍建设、知识创新工程项目部署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为关键,以增强持续发展能力为基础,充分发挥科研国家队的引领带动作用,把中科院新时期发展推进到创新跨越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以“创新与发展,战略与未来”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于2007年6月16~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在大会生物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上,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作了《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生物产业·为生物产业提供支撑》的主题报告。刘燕华在报告中指出,生物技术创新将推动生物产业发展,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将推动生命革命,改变人类的生活;关乎国家的科技安全。  相似文献   

12.
裘法祖教授是我国现代普通外科的主要开拓者,肝胆外科、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之一。他毕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以坚实的医学基础、高超的医学技术、勤奋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始终站在医学发展的最前沿,引领中国现代外科事业的发展。作为94岁的高龄老人,他曾在去世前几天仍坚持在工作岗位。一息尚存,从医不止,这位被德国媒体誉为“永不疲倦的神奇中国医生”,从医69年,却用一生诠释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当代“医圣”风范。  相似文献   

13.
他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注册化工工程师,被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聘为硕士生导师; 他在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广西化工研究院从事科研、市场营销开发和管理工作,科研方向为精细化工、有机化学;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英国研究型大学积极进行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的实践创新。作为世界科学圣地,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以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为目标,践行人才引领、学术激活、氛围营造路径,其有效提升跨学科科研生产力的经验,为我国面临跨学科科研生产力提升挑战的诸多高校积极探索内生性发展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15.
樊钰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62-63
四十载春华秋实,岁月的流逝见证了他清苦却同样精彩的科研人生。他心怀鸿鹄之志,用一颗充满斗志的赤诚之心,在他所热爱的科研领域,勇闯难关,屡创佳绩;他在超导行业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推进中国超导电工程应用不懈努力。他就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低温工程和超导应用技术学科带头人——毕延芳。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地包含着自然辩证法的原创性发展。只有站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新时代自然辩证法创造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新时代自然辩证法明确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底色,创造和坚持了生态学与生存论相统一的新自然观;深刻把握了“大科学”时代技性科学和科学的技术之发展模式,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科技创新的最大法宝;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的新兴科技伦理体制,推进科技治理体系现代化。新时代自然辩证法作为有机整体,凸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方位展现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下科技发展的科学性和人民性。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物物地图"——全球生态智慧消费大循环系统平台,与党和国家"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与价值导向高度一致,创造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企业与商家之间的博弈状态,引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2,(5):4-32,36
“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五年,也是科技事业不断跃升、创造非凡业绩的五年。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9.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是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批准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30周年。30年来,中国的自然辩证法事业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一起经历了曲折与辉煌,充满了奋斗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终于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交叉学科学派。它不仅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盟,坚持科学与人文联盟,坚持理论服务于实际,而且在具体内容和风格上是地地道道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和中国自然辩证法事业30年的一系列工作和努力都是围绕这条主线展开的,这是其事业兴旺的生命线和学科凝聚的传家宝。为纪念30年的光辉历程,本会特举办“自然辩证法与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征文”活动。具体事宜如下:  相似文献   

20.
谜底之一:在刚进入网络时代,他们触“网”成功IP业一位资深人士曾这样声称:倘若把美国IP业发展年龄定为100岁,中国台湾是40岁,中国大陆才20岁。1994年之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因特网,IT业处于勃发的前夜,一批中国留学生看到了中国发展互联网事业的巨大商机,纷纷回流。他们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带来了当时国内还没有、而且是最需要的最具有前途的网络技术,他们的创业成功,使之成为新华商的大陆群体。与一大批来自美国的华裔网络精英相比,国内新生代网站———中华创业网总裁,28岁的张磊可以说是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