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针对2008年5月27日发生在忻州市的大范围沙尘天气个例,从沙尘源地、天气图环流形势、各种天气物理量指标、触发机制等诸多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从而寻找预报指标及着眼点,为准确发布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2005年3月9日至11日忻州市大范围的强降温和大风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并东移后,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下,是产生强降温天气的必要条件;高空横槽、地面冷锋和蒙古冷高压是寒潮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忻州市出现的历史罕见区域性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一是500hPa图上,蒙古国以北庞大冷低压东南下,促使5840gpm线南退,冷暖空气交汇,加之前期584线在河、保、偏一带盘踞,给这里带来高温、高湿、高能;二是500hPa、700hPa、850hPa在忻州市上游一带有西南风急流存在;三是从强降水时段的涡度场、散度场、垂直速度场等物理量场看出,忻州市西北部为辐合区,这些参数和降水量大小分布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正>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1~2009年石河子地区出现的霜冻地理分布规律、年际变化以及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霜冻发生的天气学条 相似文献
6.
7.
利用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2007年3月3日08时至3月4日08时出现的历史罕见降温降雪天气现象的成因,提出了前期环流形势和各高度层的物理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9.
强对流天气是气象学上所指的发生突然、移动迅速、天气剧烈、破坏力极大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其生命史短暂并带有明显的突发性,约为一小时至十几小时,较短的仅有几分钟至一小时。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随着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致使房屋倒毁,庄稼树木受到摧残,电信交通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相似文献
10.
统计临汾市隰县1981~2020年梨果花期(4月份)0 cm月地温最低值霜冻强度和霜冻次数作为历史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M-K、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霜冻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来隰县花期霜冻日数各年代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整体上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5d/10a;花期年最强霜冻等级以重霜冻为主,多数出现在4月上旬;1982年~2020年M-K突变检验中,花期年最强霜冻没有出现明显的间断点,显著增强的阶段主要集中在90年代,近几年呈现出波动增强的特点;小波周期中,花期年最强霜冻存在4 a~5 a、6 a~8 a、14 a~16 a、28 a~30 a等4个周期,但主周期为16a,及次周期29a,目前应主要关注7a周期;2018年4月6-7日的强冷空气位居近40年4月上旬的第五位,前期气温异常偏高、日照充足,处盛花期的玉露香与强冷空气叠加,是产生强冻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分析了近50年运城市境内突发气象灾害特征及局地分布,总结了其出现的环流形势,并提出合理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奇村地热区的地理位置、水文和气象条件,分析了奇村地热区的地下热水水位(埋深)与水温变化之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忻州市城市形象要素的特征分析,从城市定位、城市精神、城市景观、城市行为及城市经济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塑造忻州城市形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董淑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63-64
种植黑木耳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好项目。针对忻州贫落后的现状,从自然气候、原料资源、土地资源、劳力资源、市场潜力和内在需求6个方面分析了忻州发展黑木耳生产的优势所在,同时提出了忻州发展黑木耳生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卢书元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1):69-71
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与认识论的原理,从调查研究入手,摸清了忻州市民办科研机构的现状,找出了民办科研机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