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大学里虽然提倡通识教育,但由于教师、学生、资源等多方面的原因,其实施存在一定困难,文章就此初步提出了几条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耕”和“战”。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制度安排上则有所不同,商鞅打破现状,重在变革;梭伦承认现实,重在继承。商鞅是通过类似于军事的手段重构了政治秩序,而梭伦则以平衡城邦内部不同阶层利益的方式缓和了公民的内部矛盾。在影响上,商鞅使得秦人因耕战而成为国家严密控制的对象,沦为国家的奴隶;梭伦则使得雅典公民成功地参予了政治,成为城邦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人性自利的深刻认识和对吏治重要性的认识,商鞅提出了以法治吏的思想。主张刑无等级;建立透明的法律体系;明确官吏的职责权限,完善监察制度;强调官吏的办事效率。这对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商鞅与韩非子是先秦时期法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商鞅是法家学派早期的重要代表之一,其思想开创了法家学派重法的传统,《商君书》是其法治思想的精华。韩非子是法家后期的思想集大成者。他们的思想有相同的一面,也有相异的一面。商鞅法治思想的特点是重“法”,相对忽视了“术”与“势”在国家治理当中的作用。韩非在商鞅重“法”思想的基础上,强调了法治中“术”和“势”的巨大作用,并最终形成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在君臣关系问题上,商鞅强调“君臣共操”,即共同治理国家,使君臣关系和谐;韩非子则提倡以“术”御臣,容易造成君臣关系紧张。从法治思想的具体运用来看,商鞅相对重视“农战”,主张农业和战争相结合,其目的是富国强兵;韩非重君权,其法治思想以君主专制为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5.
6.
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法家思想在当时是适合秦国国情的统治思想。对秦代社会经济发展有相的促进作用,不能因为秦的速亡而否定法家思想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7.
商鞅的普法思想是其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主张国家和政府要守信用,要有公信力;强调法律必须“明白易知”;加强制度建设——“为法置官吏”;法官问责制;奉行“重刑主义”。对今天我国的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商鞅作为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变法强秦,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学界对他的思想、政策和作品都有许多研究和探讨。自古以来,人们对其个人形象评价迥异,负面评价多沿用《史记》中的记载,然而《史记》中关于商鞅非正面的评价,并不全出于对于史实而得出的结论,而是有时代、学术观点以及阶级立场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存留于史书与学术著作中,便形成了一个历史上“污名化”的商鞅。历史上商鞅形象的流变往复,常与治乱兴亡相伴,倒是一个有趣的历史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商鞅依法治吏的思想建立在"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基础上,它具体包括:将官吏的管理体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确认,将官吏纳入法律监督的轨道,并以重刑的心理威慑效力预防官吏犯罪等几个方面.商鞅依法治吏的核心在于运用法律规范官吏的行为,以达到澄清吏治的目的.其治吏思想具有一定的现代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商鞅和王安石变法,自古至今,各阶层的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多样的解读。本文从变法的主体因素、关键因素和根本因素三个视角进行解析,并进而探讨其对中国现今之改革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耶鲁大学的通识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菲  胡欣  刘明 《科技信息》2009,(30):I0061-I0061
耶鲁大学的本科生通识教育在美国研究型大学中处于领先地位,原因在于其对通识教育真谛的坚守,合理的通识教育课程,教授治校的优良传统以及独特的住宿学院制度。本文借鉴耶鲁大学通识教育成功的经验,得出了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3.
商鞅的变法革新有其成功独到之处。其成功的变法经历 ,似乎对新时代预示着一条“成法”、“刚法”、“亲法”的民主法治之道  相似文献   

14.
试论商鞅变法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统一中国有不可否认的历史作用,但是,这场变法也给秦及秦以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主要有:以愚民为手段的变法最终导致整个民族创造性意识的萎缩和窒息;以农耕为主,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变法举措最终导致整个民族的民主意识的弱化;商鞅变法奠定了中国自秦以后2000多年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化方面的发展模式。在现代的社会中,只有充分认识到封建社会所遗留下来的弊端,才能从前人成功的光环中走出来,冷静地反思历史化,这有利于新世纪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需要在行动和反思中持续创造和成熟。如果说通识教育是教师指向学生的教育活动,那么"通识学习"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经由学生的通识学习,通识教育严密与完美的设计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效果都大打折扣。阻碍通识学习的障碍是专业主义和功利主义,促进通识学习需要教师开放心灵,需要适度空去学生的专业束缚。通识教育本质中蕴含着重要的元素就是选择,包括学生在未来人生中的不断选择和当下教育中的选择,这意味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国家高等教育系统需要持续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16.
梅贻琦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高等教育家,在他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以通识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清华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清华大学由一所留美预备学堂一跃成为久负盛名的高等学府,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时代”。他的通识教育思想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仍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数学通识课是大学工科的公共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思维、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课程.本文探讨了在数学通识课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方法,从概念讲授,定理证明,习题课教学3个方面阐述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结合一般工科院校的实际介绍了相应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111-116
传统教育模式下,课程仍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的基础性要素。对于通识教育而言,通识教育课程则直接关乎通识教育的基本质量,影响着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本文梳理了通识教育课程理念和分类,总结了高校通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大学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即认清通识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自由发展;优化学校组织架构,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总体设计,提升通识教育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20.
商鞅变法何以成功地持续了百余年?囿于史料阙如,2000多年来人们难知其详.借助近年来出土的秦简以及标准化、控制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看出:商鞅变法所采取的方法与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迥然不同,其主要做法是在实行郡县制改革的过程中,建立了统一的信息体系和监管体系,以此为基础,统一组织、协同推进包括新的行政体系在内的各方面的制度建设,实现了制度建设的制度化、体系化.这不仅保障了制度建设能够始终围绕强国目标,也保障了制度建设的完备性、合理性、协调性,并确保其得到严格执行.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力持续增强,形成了良性循环,进而保障了变法过程的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