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几种特种加工方法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特种加工有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电解磨削等;而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来加工等应用得还不普遍。主要对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电子来加工的基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家例作一概念。  相似文献   

2.
刘益萍 《甘肃科技》2012,28(17):12-13
高速加工在实际应用中能解决新材料的加工问题,适应表面质量高、精度高、形状复杂的三维曲面加工,减少和避免效率低的电火花加工,解决薄壁零件的加工问题,数控高速复合加工还可以减少搬运与装夹次数,避免重复定位带来的加工误差等,既提高了加工质量,又提高了加工效率.高速加工技术逐渐应用于加工铸铁和硬铝合金,尤其是加工大型覆盖件冲压模、锻模、压铸模和注射模.在数控切削加工中有较强的实用价值,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及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3.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妮娜 《科技信息》2010,(12):I0112-I0112
机械零件加工精度是机械加工质量的核心部分。有很多因素影响零件的最终加工精度。本文简述了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基本知识,并详细介绍了几种机械加工中获得工件加工精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中小模数内齿轮结构所限,其齿面淬硬后的齿形加工难以使用传统的磨齿工艺,因此提出了一种电火花成型铣削加工方法,由于电极旋转放电,电极放电面积大,加工精度受电极损耗影响小,且电电腐蚀产物更好的排出。根据加工原理与方法设计了加工装置,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基本工艺规律。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有代表性的水平设计正交实验,通过正交实验结合表面粗糙度和加工效率研究了最优加工条件。设计对比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比较与传统电火花成型加工方法,工件表面质量与加工效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庞勇 《科技资讯》2006,(5):29-30
数控加工是通过计算机控制刀具做精确的切削加工运动,与传统的机加工工艺有较大的区别。曲面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的生成,组合曲面的粗、精加工,刀具轨迹优化、干涉处理、切削过程动态仿真一直是在CAD/CAM系统中实现数控编程的关键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数控加工的一般工艺技术和关键工艺要点。主要包括:进刀与退刀工艺规划、粗加工工艺、残留区域加工工艺、精加工工艺和动态仿真。  相似文献   

6.
深小孔高速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深小孔高速电火花加工的原理,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及分析.这种深小孔加工方法,在难切削金属材料的加工中,在生产率、成本、精度和深径比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UG高速铣削技术在塑料模具制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加工(HSM)具有很多优点,被广泛应用在模具产品的数控加工中。使用高速加工技术,既要有满足高速加工的设备,适合进行高速加工的刀具,更为重要的是选择合理的加工策略。加工策略的不合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数控编程一直是高速加工的重点和难点。文章介绍了UG的高速铣削加工策略,并以一塑料模具为例,较为详细地讲述了运用UG进行数控加工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数控技术是一种多学科交叉、综合的新型加工技术,它以通用性强、自动化程度高、功能扩展和维修容易等特点,有迅速取代传统加工技术的趋势。本文介绍了数控加工技术的在机械加工领域的重要作用,数控加工技术的概念以及目前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指出平行操作和多个可供选择的机器的存在是零件加工践张柔性产生的原因,采有根据的熵概念建立的零件加工路线柔性的测度,这一测度包含了所有的操作和机器特征(如机器可靠性等)提出了制造系统中动态确定零件加工践线的算法,通过实例模拟本算法和基于最短加工时间原则的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最小熵原则的算法在提前和机器利用率方面优于基于最短加工时间原则的算法。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加工方法与其他加工方法复合,解决了很多零件使用单一方法难以加工的难题。对几种电化学复合加工方法进行了对比,从加工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其应用范围等方面对电化学复合加工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指出今后电化学复合加工方法会朝着高效、高加工精度及高加工质量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Stern双电层模型研究岩石表面荷电机制,考察岩石表面电势与表面基团的对应关系,从微观岩石表面基团的电性变化出发,分析归纳岩石表面电势与砂岩储层岩石表面润湿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岩石表面上分布有各类带电或中性基团,这些表面基团与液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华力、库伦力和氢键,油藏润湿性是这些分子间作用力的性质、大小和综合作用的宏观表现;岩石表面电势的正负和绝对值反映了岩石表面化学基团的电性和密度,可用于表征评价岩石表面润湿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双三次NURBS方法对某型号转子进行几何造型,对造型过程中出现的曲面延伸、求交和裁剪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叶片的形状特征,以曲线的几何形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曲线曲面延伸方法,实现了切矢量连续的叶片型面的延伸.对于两相交面分别为自由曲面和解析曲面的求交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跟踪算法,实现了转子叶片型面和圆台面的准确求交和裁剪,从而实现转子精确的几何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氧化钙(100)、(110)和Ca-terminated(111)的表面能、表面弛豫及电子结构进行系统研究。【方法】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体系的表面性能,计算过程采用6层原子和15真空层的Slab模型。【结果】计算得到的氧化钙体相晶格常数合理地符合实验值。氧化钙(100)面的表面能最低因而最稳定,更容易暴露。(110)面表面能介于(100)和Ca-terminated(111)面之间,Ca-terminated(111)面的表面能最高而最不稳定。(100)表面弛豫程度最弱,Ca-terminated(111)表面弛豫程度最明显,而(110)表面弛豫程度则介于(100)和Ca-terminated(111)面之间。(100)表面Ca-O和Ca-Ca之间的电子云强烈重叠,共价成键特征突出,稳定性高。Ca-terminated(111)表面只存在Ca-Ca原子间电子云重叠,且杂化程度明显变弱,因此Ca-terminated(111)面的稳定性最低,(110)面的稳定性居于(100)面与Ca-terminated(111)面之间。【结论】氧化钙中(100)面的表面稳定性能最好,(110)面次之,Ca-terminated(111)面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14.
微细铣削加工表面形貌特征的评价与表征对微细切削加工表面的形成机理、加工表面的形成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等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应用分形几何理论,采用盒计数法对微细铣削加工表面形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细铣削表面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其盒计数维数在1.32~1.42之间,说明其加工表面形貌比较复杂,同时证明加工表面轮廓的分形维数D与表面粗糙度Ra没有相关性,进而可以从分形维数D与表面粗糙度Ra两方面对微细铣削加工表面形貌特征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纳秒激光制备钛表面纹理结构及其润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光加工技术可在材料表面形成多种纹理结构,为了研究激光加工所得不同纹理结构对材料润湿性的影响,通过纳秒激光加工技术在金属钛表面分别加工直线、网格和点阵的表面纹理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接触角测量仪、粗糙度分析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激光加工后的钛表面进行表面形貌、接触角、粗糙度与化学成分的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初经激光纹理加工后试样表面的粗糙度较激光加工前均显著提高,但此时3种纹理结构试样表面接触角均小于90°;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加工材料表面化学成分的改变带来了材料表面自由能的变化,进而使被加工表面接触角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待试样表面化学成分稳定后接触角也基本保持不变,并且对于每种纹理结构而言,其接触角随粗糙度的增加而升高。直线、网格和点阵纹理结构试样表面接触角最终可达157.2°,153.1°和134.6°,从而实现了钛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性向疏水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喀斯特地区地表覆盖受到破坏,导致大面积地表裸露,同时影响着地表反照率的变化,进而引起周围地表温度发生改变。以典型喀斯特区域安顺市为例,基于大气校正法反演2006—2017年地表温度,并结合同时期的地表裸露度和地表反照率变化情况分析喀斯特地区热环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表裸露度、地表反照率与地表温度在空间上整体变化趋势相一致,是影响地表温度的因素之一;在时间上呈持续下降趋势,地表裸露度总体下降了53%,地表反照率和地表温度分别下降了37.1%和2.4%,表明热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地表裸露度,地表反照率与地表温度均呈线性正相关,地表温度随着地表裸露度和地表反照率的增加而上升,反之,地表温度则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志留-泥盆系层序界面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关键是有关界面的识别,尤其是层序底界面的识别.以新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泥盆系为例,在大量野外剖面详细观测的基础上,识别出了层序底界面的物质表现形式有7种类型,它们分别是:古风化壳,渣状层,斜坡重力流冲刷侵蚀面,超覆面,最大海泛面,岩性、岩相转换面,侵蚀冲刷面.在详细讨论了各类型界面特征的基础上,将上述界面可归结为4种成因类型,分别是:造山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隆升侵蚀层序不整合界面,海侵上超层序不整合界面,陆上暴露层序不整合界面.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正确识别和划分层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发了一种基于纳秒激光表面微织构的功能化表面制备工艺.此工艺将激光表面加工与低温热处理相结合,先使用一定工艺窗口下的激光加工过程实现非晶合金表面微观形貌的织构化,再使用低温热处理过程调控激光织构非晶合金的表面能/表面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加工与低温热处理共同作用下制备的非晶合金表面展现出了表面微纳结构与表面化学的改变,从而实现了超亲水向超疏水特性的转变.同时,微摩擦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织构化超疏水表面可以在润滑介质的帮助下有效提升其抗摩擦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9.
基于OpenGL的双三次B样条曲面分类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根据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定义对双三次B样条曲面按节点向量中的分布情况不同,将其分为均匀的双三次B样条曲面、开放性均匀双三次B样条曲面、分段Bezier双三次B样条曲面、非均匀双三次B样条曲面4种类型,同时阐述了4种类型按控制点和节点向量对曲面控制的优缺点。然后,利用OpenGL中给定的函数从向量间距确定,双三次B样条网格特征定义到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接口函数使用,完成上述各类双三次B样条曲面的绘制。  相似文献   

20.
生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本文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退化喀斯特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的小生境状况。研究区共存在石面、土面、石槽、石沟、石缝、石洞等6种小生境类型,呈随机和集群两种分布格局,以随机分布为主。6种小生境进一步可分为土面—石面型、石面—土面型、石面型3种组合形式,以土面—石面型小生境类型组合为主的样地裸地(退耕地)阶段占优势,石面—土面型小生境类型组合为主的样地上分布有演替系列的各个阶段,石面型小生境类型组合为主的样地以裸地(石漠化)阶段占为主,不同恢复阶段在小生境组合上的分布与自然历史条件和人为干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