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漆酶对蒽醌染料SN4R脱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白腐菌Pleurotusostreatus324粗漆酶和纯漆酶进行蒽醌染料SN4R的脱色研究.粗漆酶可使蒽醌染料SN4R脱色,最适脱色pH、温度和漆酶酶活分别为4.0、40℃和30IU/mL,12h染料脱色率为55%.纯漆酶不能使SN4R脱色,但小分子介体物质可介导纯漆酶对染料SN4R的氧化脱色,在最适条件下4h染料脱色率可达80.6%.粗漆酶添加适当浓度的介体物质,可使染料完全脱色.因此,小分子还原介体物质的存在有助于染料废水的降解和脱色.  相似文献   

2.
以Cerrena sp. HYB07菌株所产漆酶为研究对象,制备磁性Fe_3O_4-壳聚糖固定漆酶.磁性壳聚糖微球固定化漆酶制备的最优条件为:磁性Fe_3O_4纳米颗粒0.4μg·mL~(-1)、戊二醛质量浓度4 mg·mL~(-1)、交联时间12 h、给酶量160 U·mL~(-1)、固定化时间8 h.在此条件下,漆酶固定化率为78.03%,固定化漆酶活力为97.19 U·g~(-1).酶学性质研究表明,固定化漆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3.0,最适反应温度为45℃.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漆酶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固定化漆酶用于蒽醌染料活性亮蓝脱色,具有良好的重复利用性,不仅染料脱色率优于游离酶,且在汞离子存在下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解淀粉芽孢杆菌LC03的芽孢漆酶对染料废水有更好的脱色作用,将其固定于海藻酸钙的凝胶中,测定其最适温度和最适pH及操作稳定性,并对RBBR、靛红(IC)、活性黑(RB5)、结晶紫(CV)等4种单染料进行脱色; 通过加入漆酶介体,研究固定化漆酶-介体系统对单染料及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最适温度65 ℃,最适pH为6.2,重复利用10次酶活还在80%以上; 固定化小球对染料CV脱色作用尤为明显,脱色1 h后脱色率就达到80%以上,对其他3种染料也有一定的脱色作用; 漆酶介体对染料的脱色均有促进作用,对染料IC、RBBR和RB5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且随着介体浓度的升高脱色率增大; 固定化小球提高了漆酶的重复利用率,增加了漆酶的稳定性,在酸性、碱性、中性条件下,对单染料和模拟染料废水都有很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灵芝粗漆酶对直接耐晒蓝B2RL染液脱色,采用单因素逐一优化法确定其最适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pH值7.0、温度50℃、漆酶用量2u/mL、染料质量浓度150mg/L条件下,漆酶对直接耐晒蓝B2RL脱色反应4h后脱色率达到71.72%,反应24h后脱色率达到86.4%,脱色效果明显.研究为漆酶处理偶氮类染料废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固定化云芝漆酶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漆酶,测定了不同戊二醛浓度、交联时间、给酶量以及固定化时间对固定化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反应的最佳条件为戊二醛浓度5%,交联时间8h,给酶量20mg/g载体,固定化时间6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漆酶酶活性保持率为52.2%。此固定化漆酶具有最大活性时的溶液pH值在4.5,相比于自由漆酶的最佳pH值5.0,其向酸性偏移;与自由漆酶相比,固定化酶有很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白腐菌Pleurotus ostreatus324粗漆酶和纯漆酶进行蒽醌染料SN4R的脱色研究.粗漆酶可使蒽醌染料SN4R脱色,最适脱色pH、温度和漆酶酶活分别为4.0、40℃和30IU/mL,12h染料脱色率为55%,纯漆酶不能使SN4R脱色,但小分子介体物质可介导纯漆酶对染料SN4R的氧化脱色.在最适条件下4h染料脱色率可达80.6%.粗漆酶添加适当浓度的介体物质,可使染料完全脱色。因此,小分子还原介体物质的存在有助于染料废水的降解和脱色。  相似文献   

7.
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在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采用齿毛菌(Cerrena unicolor)漆酶对蒽醌染料活性亮蓝(Remazol Brilliant Blue R,RBBR)进行催化脱色.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建立4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分析模型,得到齿毛菌漆酶对RBBR脱色的最佳条件:漆酶浓度2.24U/mL,染料质量浓度123.83mg/L,pH 4.52,脱色时间38.30 min,预测理论脱色率为99.82%.RBBR在最佳脱色条件下的实际脱色率为(98.42±1.39)%.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主次顺序为:pH酶浓度脱色时间染料质量浓度.红外光谱和薄层色谱分析发现齿毛菌漆酶处理后RBBR的结构发生改变,其中的C—N键发生断裂,证明该漆酶确实催化了RBBR的降解.齿毛菌漆酶对RBBR脱色反应的米氏常数Km值为(134.82±3.05)mg/L,不需要氧化还原介体就可以对RBBR进行高效脱色,在染料脱色和生物修复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利用静电纺丝和偕胺肟化改性制备偕胺肟聚丙烯腈(AOPAN)纳米纤维膜,以戊二醛为偶联剂,其两端的醛基分别与AOPAN纳米纤维膜和漆酶上的氨基反应,进而固定化漆酶.研究了戊二醛交联条件与固定化漆酶的关系,同时测定了固定化漆酶的相关性能,结果表明,当戊二醛质量分数为5%、处理时间为10h时,固定漆酶效果最好.对游离漆酶与固定化漆酶进行酶促动力学分析发现,固定化漆酶与底物具有较好的亲和性.相对游离漆酶,固定化漆酶对温度和pH值的变化也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同时具备良好的储存稳定性和重复使用能力.固定化漆酶在4℃下保存20d,酶相对活性保持在63.6%以上,固定化漆酶经重复使用10次,酶相对活性保持在65.7%以上.  相似文献   

9.
漆酶催化降解氯酚类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漆酶为催化剂,研究2,4-二氯酚、4-氯酚和2-氯酚的催化降解机理,探讨了反应时间、pH值、反应温度、氯酚浓度以及漆酶浓度对其降解效果的影响和最适降解条件。结果表明,漆酶催化氧化2,4-二氯酚的能力最强,其降解率10h内达到94%,4-氯酚为75%,2-氯酚为69%。2,4-二氯酚发生反应的最适pH值在5.2~6.0之间,4-氯酚在5.5附近,2-氯酚在4.5~5.5之间。漆酶对氯酚的降解率随着漆酶浓度、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随着氯酚浓度的升高,不同氯酚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漆酶降解2,4-二氯酚的反应属于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约为44.8 kJ·mol-1。另外,利用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制成载体来固定化漆酶,固定化漆酶的活性虽低于自由漆酶,但稳定性明显增强,连续6d用其降解2,4-二氯酚,6h降解率始终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介孔SiO2固定化漆酶降解2,4DC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NH2-SiO2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漆酶,研究2,4-DCP(2,4-二氯苯酚)浓度、溶液酸度、温度对固定化漆酶降解2,4-DCP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降解2,4-DCP最佳条件为:当2,4-DCP质量浓度为5mg.L-1,溶液pH为5.5,温度为30℃时,降解去除率为42.28%.固定化漆酶具有最大活性时的溶液pH值相比于自由酶的最佳pH向碱性偏移;与自由漆酶相比,固定化漆酶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11.
Sol-gel法固定化漆酶处理氯酚类污染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4-二氯酚(2,4-DCP)和2,4,6-三氯酚(2,4,6-TCP)为代表,采用Sol-gel法固定化漆酶处理氯酚类污染物.结果表明:底物初始浓度为0.5 mmol/L,固定化漆酶投加量为7 g/L,反应3 h后DCP去除率可达95.3%,而反应2 h后TCP去除率可达99.6%.TCP和DCP去除过程可以用米氏方程描述,其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11.72和9.97 mmol/L,因此固定化漆酶对TCP的亲和力高于DCP,这导致了在反应时间、初始浓度、固定化酶投加量以及底物共存等因素变化后两者去除效果上的差异.连续48 h的运行数据和酶活损失表明固定化漆酶具有较好的反应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H2O2为催化剂,考察了无机盐的加入对H2O2催化脱色甲基橙溶液的影响。结果表明:KBr对脱色反应有促进作用,而且KBr的加入量存在最佳值;Na2CO3的加入在实验范围内对脱色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加入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减弱;Na2SO4的存在对甲基橙的脱色反应没有影响。K2S2O8和H2O2之间存在加和作用。KBrO3和KIO3的存在对反应有抑制作用。KIO4与H2O2共存在暗态对甲基橙就有很好的脱色效果,而且H2O2的量有最佳值。  相似文献   

13.
以废旧电池中回收的锰氧化物为处理剂,分别对偶氮类染料酸性铬蓝K、碱性三苯甲烷类染料碱性品红及羟基蒽醌类染料茜素红模拟印染废水进行了研究.进行不同pH、氧化物粉末的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及锰氧化物的后续处理的试验探讨.结果表明,初始pH是影响脱色效率的主导因素,较低的pH和适当的反应时间可提高脱色率,锰氧化物的脱色作用迅速、高效,一般在30 min内脱色能达到理想效果,经烧结处理后的锰氧化物仍对印染废水有较高的去除率及脱色率.因此废旧电池中回收的锰氧化物有望用于工业印染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前期获得的1株具有较高漆酶活性的细菌菌株LC01进行鉴定及相关酶学性质研究,以开发具有较好工业应用特性的细菌漆酶。【方法】通过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测定其芽孢漆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催化性质及染料降解能力。【结果】经鉴定菌株LC01为短小芽孢杆菌,该菌株的芽孢漆酶氧化底物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丁香醛连氮和2,6-二甲氧基苯酚的最适pH分别为3.0、6.6和8.6,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的最适催化温度为80 ℃,在pH 9.0放置10 d或50 ℃处理10 h后均有较高活性。在pH 9.0时,芽孢漆酶-介体系统能有效脱色不同结构的染料。对染料活性黑5和靛红反应1 h后脱色率达90%以上,对RB亮蓝的脱色6 h后也达到了90%。【结论】短小芽孢杆菌LC01的芽孢漆酶能有效脱色染料且在碱性和高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稳定性,表明其在多种工业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考察由毕赤酵母表达的重组血红密孔菌漆酶对染料的脱色能力,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活性亮蓝、活性黑以及靛红这3种典型合成染料的脱色情况,并且利用优化后的反应条件对由3种染料组成的混合染料进行了脱色处理。结果表明:在无介体时重组漆酶对染料的脱色效果较差,3种染料中丁香醛是促进重组漆酶脱色的最适介体,重组漆酶介体系统对单染料的脱色最适pH为5.0,温度为50 ℃; 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重组漆酶对混合染料的脱色率达93%,表明该重组漆酶在染料废水处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从保定某印染厂印染废水中分离到13株具有较好脱色能力的细菌,其中1株对直接黑绿、1株对活性红、1株对直接大红GBE、3株对直接胡蓝、7株对活性艳红X-3B有脱色能力.在最适条件下其脱色率都达到80%以上,尤其对直接胡蓝有脱色能力的3株菌脱色率达到100%.研究了这13株细菌在不同温度、pH值、供氧量条件下对所试染料的脱色情况.并根据各菌株的个体形态、群体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对这13株脱色细菌进行了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7.
采用壳聚糖固定化漆酶催化去除水中的2,4-二氯苯酚,探讨了影响反应的不同因素,并与自由漆酶催化反应的条件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固定酶催化降解反应的最佳pH值在5.5左右,相对于自由漆酶,其最适pH 值向酸性偏移;降解反应的最适温度范围在30~45 ℃之间,较自由漆酶的反应温度范围增大;载体壳聚糖的吸附作用对降解反应和氯酚的去除率影响不大,氯酚的去除主要是漆酶催化氧化反应的结果;连续重复使用固定化漆酶去除模拟废水中的2,4-DCP,在重复操作6次之后,其降解效率仍能保持6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