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1个单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基准模型及相应的4个简化模型.以动力型冲击荷载为例,分别计算了框架柱在3/4柱高、1/2柱高及1/4柱高3个不同部位受到撞击作用时的结构的佗移动力反应时程.计算结果表明,在数值分析时,可以将整体框架结构简化为2层2跨的简单框架或十字型结构.抗撞击试验模型可...  相似文献   

2.
研究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在压弯剪扭复合受力下的抗震性能,进行4根钢筋混凝土矩形柱的拟静力试验,考虑扭转偏心距、体积配箍率、轴压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有扭转偏心距的试件破坏具有弯扭破坏形态,无扭转偏心距作用的试件发生受弯破坏,扭转偏心距的存在会降低柱的延性,使耗能能力下降,加快刚度退化;轴压比对具有扭转偏心距试件的影响与没有扭转偏心距试件相似,轴压比大的试件屈服荷载增大,但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提高体积配箍率能改善有扭转偏心距试件的延性和耗能能力,降低刚度退化速度,可作为改善承受压弯剪扭复合作用的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轴力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节点受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异形柱特殊的截面形式,地震作用下,较高轴压比时异形柱节点与普通矩形柱节点相比破坏更为严重。通过钢筋混凝土异形柱边节点和中间节点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高轴力下异形柱边节点和中间节点核心区混凝土裂缝发展及破坏情况,并利用试验数据计算得到节点核心区受剪承载力,最后结合节点核心区箍筋应变变化规律初步探讨了异形柱节点的抗剪机理。研究表明,高轴力下异形柱节点剪力较大,核心区腹板混凝土开裂破坏较严重,成为异形柱结构抗震的一个薄弱环节,限制了异形柱结构楼层高度。  相似文献   

4.
利用合成法建立了计算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包括常温加载和恒载升温两阶段,编制了计算机程序,与实验对比,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对经历0,75,100,125,1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的立方体试块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并设计制作了30根钢筋混凝土柱,将其经历0,75,100,125,150次冻融循环作用后进行偏心受压静力试验.分析了混凝土相对抗压强度、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与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研究了冻融循环次数、轴向力偏心距对钢筋混凝土柱偏心受压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试验柱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都逐渐减小,极限变形逐渐增大,部分试件由大偏心受压破坏转变为小偏心受压破坏.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理论适用于冻融循环作用后的钢筋混凝土柱.  相似文献   

6.
罗海艳  赵丹  蒋连接 《科技信息》2009,(27):I0263-I0263
介绍了研究钢筋混凝土柱复位性能的必要性,分析了现阶段对钢麓混凝土柱变形能力的研究状况,重点探讨了屈服曲率、等效塑性铰长度、极限变形能力的研究,为研究钢筋混凝土柱震后的复住性能做参考。  相似文献   

7.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在高轴压比下的抗震性能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其它重型工业建筑结构中,柱一般都承受很大的竖向荷载,故轴压比设计问题是柱设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针对目前大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结构设计时遇到的突出问题之一-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超限现象,进行了3个采用复合配箍框架柱在高轴压比下和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受力性能的试验研究,观察了框架柱破坏过程和破坏机理,分析和研究了复合箍钢筋混凝土柱的高轴压比和配箍率等因素对复合箍钢筋混凝土柱滞回特性、延性的影响。最后,通过试验现象研究,对框架柱轴压比限值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主要针对《火力发电厂结构设计规范》中轴压比限值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超限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柱端不同箍筋配置形式下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柱端不同箍筋配置形式对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采用柱剪力、柱端主筋变形及柱端箍筋变形作为评价指标,对3根截面尺寸与主筋配置相同、端部箍筋配置形式不同的钢筋混凝土柱进行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地震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对柱端端部箍筋加密,可以提高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性能;而对柱端腹部箍筋加密对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剪性能没有影响。钢筋混凝土柱端端部或柱端腹部箍筋加密后,对柱端主筋变形及柱端箍筋变形的影响主要与转角相关,转角较小时影响很小,反之影响较大。该试验可为对抗震性能有要求的钢筋混凝土柱箍筋配置形式的合理确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用钢筋和混凝土单轴应力-应关系计算任意加载路径下钢筋混凝土柱荷载-位移关系的理论计算方法。其中考虑了钢筋的滑移变形和混凝土的塑性变形。通过对不同加载路径的9根试验进行试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本计算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水平地震力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截面几何性质的特殊性,需考虑不同地震作用方向下结构的反应.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下进行受力分析,对自振周期、轴压比、柱底层剪力和层间位移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L形异形柱方向性较强,应考虑45°和-45°地震作用方向的计算,同时应调整异形柱平面布置形式,使其刚度中心尽量与形心重合,以此减小扭转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括了钢筋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评价的方法,包括经验评估法、规范验证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延性非线性全过程分析方法以及影响钢筋混凝土延性性能主要因素,并提出了在异形柱结构设计中改善延性性能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在局部构件失效后的静、动力特性,完成了两榀两跨单层平面框架试验,其中一榀框架用于静载试验以获取框架静力特性数据,另一榀框架分别在空载、均布线荷载情况下采用锤击法进行动力试验,获取试验框架的位移、加速度和钢筋应变等动力响应数据.通过对比分析静载与动力试验结果,研究框架梁在锤击过程中的受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当量力锤锤击作用下,动力位移幅值与输入冲量近似呈线性关系,随着锤击力的增加,结构阻尼变化较小,频率下降.布有均布线荷载的框架梁在锤击荷载作用下产生了拱效应,刚度略有提高.尽管力锤最大锤击力超过框架梁最大抗力,但冲击能量不可使其发生倒塌.  相似文献   

15.
利用ANSYS程序对钢柱腹板连接节点进行有限元分析,建立柱腹板连接节点的分析模型,并对其应力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基于弹性理论和屈服线模型建立了薄膜法计算模型,推导出柱腹板在横向荷载作用下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高延性聚酯纤维材料的加固效果,对5根钢筋混凝土柱(其中4根用高延性聚酯纤维带加固)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了用高延性聚酯纤维材料加固(SRF)前后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极限承载力和延性系数等,结果表明:SRF加固能够使柱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增加高延性聚酯纤维带的层数和塑性铰区加固钢筋的长度,使得SRF加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三十七根试件的试验结果,讨论了钢筋混凝土工字形截面压弯构件在循环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及滞回特性,研究了轴压比和纵向配筋率对这些特性的影响.文中还给出了骨架曲线上各特征点值的计算公式以及定点指向恢复力模型,它们均能较好地符合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新型端板高强螺栓连接的狗骨式削弱钢梁-钢筋混凝土柱节点,通过2个足尺试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了其抗震性能和破坏形态.两组试件的试验结果表明此种节点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试件EJ1在钢梁狗骨式削弱区的塑性还没有充分发展前发生了连接破坏,节点耗能能力较差;而试件EJ2由于提高了节点连接质量,在梁端狗骨式削弱区形成塑性铰破坏,节点耗能能力较好,抗震性能优良.建议采取措施提高钢梁和端板的焊接质量,尽量采用工厂焊接来保证钢梁狗骨式削弱作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对一榀异形柱框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情况,对试件破坏过程及结果进行了描述,给出了荷载-位移曲线及骨架曲线;并基于框架试验数据,分析了模型的试验滞回特性,评估了框架的抗震性能,建立了框架的恢复力模型.得出如下结论: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滞回特性,变形特性介于剪力墙结构和普通框架结构之间;框架整体受力分析可采用退化三线型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20.
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集中对称撞击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响应进行理论分析.分析中考虑了落锤初始撞击速度及梁柱线刚度比的影响,并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撞击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最终变形,确定了结构塑性变形的特性及耗能情况.通过分析计算结果,提出估算框架结构受撞击处最终变形的简化分析模型,进行了简化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发现:相对于梁柱线刚度比,初始撞击速度对结构撞击响应的影响较大;框架结构的塑性变形主要集中在框架梁两端及跨中,且框架梁的塑性变形随着初始撞击速度的提高明显增大;框架柱有对称向外的水平位移,塑性变形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