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茶叶中茶多酚及维生素C含量与储存时间的变化情况及在营养学上的意义。方法: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开封后再密封保存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结果:储存6个月前后两次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C含量前后两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绿茶与红茶相比,茶多酚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绿茶高于红茶;维生素C含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茶叶开封后再密封、避光保存,茶多酚的含量不易丧失,但维生素C容易氧化减少。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浸取方法对黑茶中茶多酚的浸取效果,并分别用分光光度法和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黑茶样品中茶多酚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2种测定方法的相关性良好,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茶叶中茶多酚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不同加工形式茶叶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不同需求人群提供选择依据。方法:茶叶粉碎后用95%乙醇超声提取,以没食子酸作为对照品,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在波长765 nm处测定各种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抗氧化活性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Fe3+的还原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不同加工形式茶叶中茶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差异较大,其中绿茶茶多酚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活性也最好。结论:茶叶中多酚含量与茶叶发酵程度密切相关,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含量越低;茶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茶多酚含量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说明茶叶的抗氧化能力主要与其中的茶多酚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测定几种不同种类的市售茶叶的茶多酚含量、粗纤维含量、透光率和pH值,进而对其做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几种绿茶中的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青茶,青茶又显著高于红茶,说明茶叶制作过程中的发酵处理可能会降低茶多酚含量;信阳毛尖在粗纤维含量、茶汤酸度和透光率这三个指标上显著区别于其他几种茶叶,可能原因是其源叶较为鲜嫩、优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酒石酸亚铁-标准曲线法检测茶叶提取物中茶多酚含量,单因素实验优化的显色条件为室温、蒸馏水4 mL、酒石酸亚铁溶液5 mL、以pH=7.5的磷酸盐缓冲液定容,该方法可即时检测。通过方法学验证实验,比较紫外分光光度法、酒石酸亚铁-标准曲线法及福林酚比色法测定茶多酚含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酒石酸亚铁-标准曲线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茶多酚含量检测方法,其适用范围广、受干扰程度小、结果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分光测色仪可测定浊液中色度变化的特征,以酒石酸亚铁溶液作为显色剂,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对未经蛋白沉淀的奶茶进行茶多酚含量测定,并探究了奶茶稀释倍数、显色剂添加量、显色时间以及显色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奶茶等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奶茶稀释倍数为2倍、酒石酸亚铁溶液添加量为10 mL、显色温度为25±1℃、显色时间为20 min时检测结果最佳.将该方法用于奶茶等茶饮料中茶多酚含量的测定,茶多酚在0.1~0.9 mg线性范围良好,所得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在0.9815以上,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8.2%~107.9%,相对标准偏差(RSD)1.7%~6.1%(n=6).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精密度、准确度均较高等特点,适用于测定奶茶等茶饮料中茶多酚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金属铜是茶叶检测的重金属元素之一,根据国标GB5009.57《茶叶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分别采用铜试剂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山东省青岛崂山同一地块不同季节的茶叶进行了铜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比铜试剂法操作过程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回收率好,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茶叶中金属铜的含量,是一种更好的适合于实验室内茶叶样品检验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酶法对茶叶和茶叶渣中茶多酚提取效果及口味的影响。方法:设计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茶叶和茶叶渣,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检测茶多酚含量,HPLC法检测氨基酸含量,评价提取液口味。结果:酶法提取最佳条件为复合酶用量2.4%,料液比1∶10 g/mL,酶解pH 5.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75 min。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茶多酚产率分别为23.36%、10.38%,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55.94%、15.46%;酶法自茶叶和茶叶渣提取氨基酸产率分别为4.98%、3.12%,与不加酶相比分别提高20.42%、25.32%;茶叶加酶处理得到氨基酸含量高、收敛强度和苦味弱,总体接受度与氨基酸含量一致。结论:酶法可高效提取茶叶有效成分,茶叶渣可作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用于食品工业。  相似文献   

9.
用HPLC方法对中国茶叶中茶多酚等成分含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中用HPLC方法对6种中国茶叶的茶多酚和生物碱类等成分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6种中国茶叶中总儿茶素含量按照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的顺序有降低的趋势.生物碱类的咖啡因和茶黄素的含有量与茶叶种类的不同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几种茶叶中茶多酚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赖穗生 《科技资讯》2009,(24):212-212
茶多酚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人体健康极为有利。为比较不同种类、不同品质的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本文采用酒石酸亚铁法对茶多酚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绿茶茶多酚含量分别比红茶和乌龙茶高出144.8%和59.53%,高档绿茶茶多酚含量分别比中档和低挡绿茶高出13.01%和23.20%。  相似文献   

11.
茶多酚含量重氮化-偶合分光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芳香族伯胺重氮化偶合生成有色化合物的原理,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多酚含量的方法。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确定了测定的线性范围。发现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都很理想,专一性也较好。利用本法测定6批市售茶多酚样品,结果与KMnO4滴定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巧克力 ,饮料 ,绿茶等 7种样品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其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 99.2 8%~ 10 0 .6 % ,0 14%~ 1 0 3% ,结果较为满意 .  相似文献   

13.
茶叶溶出物中Pb、Cd含量的测定,讨论的是采用开水浸泡法、超声波萃取法、干法灰化法及湿式消解法处理5种市售茶叶样品,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叶品种中Pb、Cd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湿法消解中绿茶溶出的Pb含量超过国家限量标准;湿式消解法除碧螺春外,测得的Pb和Cd含量均高于干灰化法;超声波能萃取出茶叶Cd;5种茶叶品种开水浸泡后茶汤中仅特级花茶(成都)的一泡超过饮用水卫生标准值,二泡、三泡Pb、Cd均未检出,因此弃饮一泡茶基本无Pb、Cd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不同水温、浸泡时间及浸泡次数对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所泡茶水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为人们合理购茶、饮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模拟日常饮茶方式浸泡茶叶,以酒石酸亚铁为显色剂、没食子酸丙酯为标准对照品,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茶水中茶多酚。结果:相同浸泡条件下,湄潭翠芽茶水中茶多酚的量最大,都匀毛尖次之,凤冈锌硒茶最少。浸泡水温越高,茶水中茶多酚含量越高;浸泡次数越多,茶水中茶多酚含量越低。浸泡水温比浸泡时间对茶水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更大。不同条件下浸泡出茶多酚的质量占茶叶总质量的12.50%~29.73%。  相似文献   

15.
用苯芴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分光光度法测定贵州省13种茶叶样品中微量锗的含量,结果显示,13种茶叶祥品含锗量均较高,平均值为2.24μg/g,其中最高含量到4.57μg/g.  相似文献   

16.
室内空气中氨的标准测定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家标准检测室内空气中氨含量的3种方法,即靛酚蓝分光光度法、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以及离子选择性电极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对靛酚蓝分光光度法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离子选择性电极法与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样品测定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绿茶为研究对象,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茶叶中水分、游离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类总量、茶多酚及水浸出物的含量进行快速同时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建立茶叶中水分、游离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类总量、茶多酚及水浸出物的定量校正模型,并用相关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对模型进行评价,验证集中水分、游离总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类总量、茶多酚及水浸出物6个内含物成分定量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1 5、0.910 7、0.970 6、0.922 5、0.964 1、0.903 7;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574、0.418、0.279、0.959、0.735、0.28。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更适合于茶叶中主要成分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8.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市售食用菌中硒含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几种市售食用菌中硒含量进行了测定.以硫酸-高氯酸作为消化剂,邻苯二胺替代3,3-二氨基联苯胺,在硒含量为6~30μg范围内对平菇所做的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实验都有较好的效果.对市售平菇、双孢蘑菇、香菇、姬菇、金针菇等5种食用菌中硒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18.74,33.47,22.68,23.27,20.70μg/g,为富硒食用菌栽培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茂克力,饮料,绿茶等7种样品中咖啡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其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99.28%~100.6%,0.14%~1.03%,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扶绥中东金花茶、毛瓣金花茶、普通金花茶茶花中茶多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的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8.96%、13.78%,均高于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且在三种金花茶中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差异不显著,总黄酮含量与其他两种金花茶具有极显著差异,扶绥中东金花茶和普通金花茶有显著差异,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具有更高的药用价值,扶绥中东金花茶的花次之;(2)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叶中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差异,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幼叶中的稍低但比成熟叶中的高,毛瓣金花茶花中总黄酮比叶高约10%,表明金花茶的花也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3)毛瓣金花茶花中茶多酚含量比其他两种金花茶接近于市售成品茶,表明毛瓣金花茶的花较适合制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