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众多的戏曲种类,都是我们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在这些戏曲中,山东梆子是一种古老的戏曲,这种戏曲也可以叫做"高调"或"高梆",主要在鲁西南地区被人们传唱。山东梆子是我国地方戏曲中古老的声腔艺术,具有与众不同的魅力,为了能够促进山东梆子的传承与发展,国务院在2008年6月将其列为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对山东梆子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破坏和消亡威胁最严重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方面具有较强优势,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石柱土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位于重庆三峡库区的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世代流传着土家族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具有民族与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戏曲——土戏。笔者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田野调查,着重从土戏的渊源、特色、现状、保护和"申遗"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理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之地,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汇的十字路口,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外来文化的盲目追捧及对本土文化认同感的减弱,极大地威胁着大理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基于对大理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大理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有限,"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少得可怜。优化"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和审批,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适度增加"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量,福建省南平市的良好举措值得借鉴。"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生产性保护需要用工匠精神引领管理运营、食材用料、匠心制作、雅致营销和资金支撑,南平市的"蛋满灌"是"食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谋发展、匠心经营的优质案例。  相似文献   

8.
对苦水玫瑰产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长青  赵煜  徐琼  于萍  张晓雪 《甘肃科技》2012,28(20):14-15,23
苦水玫瑰是甘肃省永登县特色产业,富民强县产业,近几年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通过对法国玫瑰产业从种植、深加工技术、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等多方面进行考察,针对苦水玫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发展苦水玫瑰产业的建议以及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凉山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例,探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策,以期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创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发展和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0.
大理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实践平台,是保护和传承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堂。探讨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的传承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参与的一项工作。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与传承者,传承人的选拔将直接关系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续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避免用"保护主体"取代"传承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学界、商界、新闻媒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主要职责是利用自己的行政、学术、资金、传播等优势,在政策、法律、学术以及资金等层面,扶持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传承人。制定正确的政策是调动民间社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其核心思想是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激发民间社会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赵巧艳  陈炜 《科技信息》2008,(4):193-193
本文从当前传统戏曲所面临的危机入手,提出了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产业孵化新模式,并探讨了具体的产业孵化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出康巴地区藏医药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方法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相关的3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德格印经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艺"、"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为切入点,以康巴地区藏医药的传承与保护为重点,采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发掘康巴文化与藏医药的形成、发展、传播之间的有机联系.结果康巴文化具有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孕育发祥了丰富多彩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甘孜州南派藏医药",由于老一辈传承人年事已高,新一代传承人的培养无法一蹴而就,康巴地区藏医药的学术传承有待进一步加强.结论康巴地区藏医药是康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亮点之一,进一步推进康巴地区藏医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利于促进康巴地区的政治稳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周璟 《甘肃科技》2011,27(10):93-94
甘肃陇东地区产生的两种民族民间音乐门类:戏曲音乐"陇东道情"和民间吹打乐"陇东鼓吹"共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通过田野工作法、音乐学分析法及人类学解释、描述的方法,对这两种民间音乐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互联网上线情况的调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若干措施,包括建立地区间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机制、制定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标准和规范、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人员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7.
自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2003年制定《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包含"保护"与"开发利用"两个内涵的非物质文化"更新"理念是处理当前"非遗"问题的新理论方法。杭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更新从2006年以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相比,我国于201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缺憾,缺少"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等内容,因此容易引起肤浅化的理解。这不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还是对和谐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建设都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展示与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有了进一步提高,对其展览与传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性""活态性""整体性"等特点以及多样的种类、表现形式,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与传播带来了深刻挑战。本文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展厅为例,剖析新时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与传播的理念、实践与反思。  相似文献   

20.
邵敏  吴婷婷 《皖西学院学报》2022,(5):125-128+151
融媒体时代下,传统戏曲正面临着与当代社会脱轨的严峻考验。传承弘扬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改革创新。采用现代化理念,利用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化、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建设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云”系统。利用“云技术”集约化、个性化、共享化的发展特点,在保护、传承、发展、传播上推陈出新,以期更好地实现黄梅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