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桂  张小娜 《河南科技》2007,(17):22-23
一、萍乡在赣西湘东六市经济合作圈的基本情况 萍乡地处赣、湘结合部,毗邻长株潭,身在新宜萍经济圈,是江西省对外开放的西大门.20世纪80年代,萍乡因拥有萍矿、萍钢等大型企业,其经济发展水平在江西全省处于排头兵行列.进入21世纪后,资源型为主的萍乡工业不再具有优势,萍乡开始了艰难的老工矿城市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一、萍乡在赣西湘东六市经济合作圈的基本情况萍乡地处赣、湘结合部,毗邻长株潭,身在新宜萍经济圈,是江西省对外开放的西大门。20世纪80年代,萍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实力绩效综合评价的分析研究齐超仁,许贵诚,张玉萍,郑红梅,贾海我省到1993年底有县以上部门属自然科学和技术领域类全民所有制独立科学研究所与技术开发机构162个,这些机构分属于国民经济九大行业,隶属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4.
稀土在豫北潮土区的增产作用安阳市农业局倪玉芹,张志华,王秀萍农作物施用稀土可增强作物的新陈代谢机能,提高卢量和改善品质。为了验证稀上在我市潮土区的增产效果,我们在内黄县、滑县进行了多种作物多点试验,进一步证明了稀土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1、小麦稀土拌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现状及前景杨永芳,徐惠萍河南省农田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一、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努力提高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是河南省农机化主要目标。耕作机械化IO92年机耕面积486464千公顷,占总耕地面积678%;截止1995年机耕面...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按照这一总体目标,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应当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处于世纪之交,我们每个高教工作者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课题,就是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笔者拟围绕这一课题发表几点看法: 一、重视大学生素质培养是21世纪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高速的科技发展意味着原有的劳动技能越来越强地变得落后。有人预计,在20年时间里,可能有50%的职业要发生变化;现行职业中50%可能…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21世纪化学人才的基本要求,剖析了现行高校化学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改革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的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颖 《松辽学刊》2000,(3):62-63
本文讨论了进入21世纪在保护生态平衡,减少污染,保障人类健康,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下,农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各高校普遍开设了选修课。本文仅就选修课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及应重视的问题作一些探讨。一、选修课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一)有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知道未来世界的竞争,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哪个国家就能立足于世界前列。什么样的人才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呢?众多学者认为,21世纪人才,必须是由多种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  相似文献   

10.
刘伟 《河南科技》2003,(1):21-21
自20世纪80年代起,通讯网络已从初期的电话交换网(PSTN)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的分组交换网(PSDN),乃至现在的数字专线网络DDN;计算机网络也从局域网、广域网发展到能够触及各种角落的互联网,人们开始真正享受网络的乐趣和资源共享带来的便利。统计的手段和方法也正悄悄地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一、统计在网络时代的新特点统计信息处理实时化。传统的统计方法耗时耗力,借助于网络技术,基层部门可将各种统计数据实时传输到统计中心,经统计中心及时处理后,将相关信息反馈回去,同时将各种统计指标上报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  相似文献   

11.
制定和实施《河省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速科技进步,密切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推动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2l世纪是以科技、经济一体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纪,国际竞争的过程将表现为科技成果不断地、大规模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迅速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过程。事实证明,不断涌观的科技成果广泛应用于社会,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许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快,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显著提…  相似文献   

12.
科技与生活     
最先和最后进入新世纪的国家当世纪之交的钟声敲响时,全世界人民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21世纪。读者朋友,你知世界上哪个国家最先和最后进入21世纪吗?由于各地的经度位置不同,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各地出现黎时、白昼和黑夜的时刻也不相同,且周而复始地出现。那么新年第一天从哪里开始呢?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将经度180度的子午线作为日期变更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地球上每一个新的一天,就是从这里开始,并向西环球旅行一周,又回到这条线上结束。2000年的元旦就是从这条线向西开始的。大洋洲…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主导的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是教育,高等教育作为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为此,我们有必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找出一条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等教育发展途径。一、高等教育的本质、任务及其社会属性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体力,陶冶人的思想品德,促进着个体的社会化。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具有上述普遍的本质属性,而高等教育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通常被概括为:…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教育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进展,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学习社会等概念的提出本身就足以显示教育自身内在的发展和外在功能的强化。教育本质上是培养人的活动,但当前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人的主体意义和活动的历史意义,没有得到尊重,教育似乎失去了方向,而教育的原始宗旨之一就是帮助人识别方向。正因如此,人类在迈向对世纪之际,展望21世纪教育时,不可避免地把目光盯在21世纪教育的基石上,重新寻找教育的基石及其意义。那么,面对希冀与无奈,21世纪教育的“泊位”设在何处?这种寻觅,无论是从预设的层面上来讲,还是从付诸行动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地调查煤矸石堆分布情况,对预防地质灾害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TM多光谱影像,运用知识决策树分类方法对江西萍乡煤矿区进行煤矸石信息提取试验.首先,在研究区背景知识的基础下,统计分析矿区内煤矸石及其他典型地物在影像上的光谱特征,建立了研究区的分类知识库;其次,在决策...  相似文献   

16.
王昆 《河南科技》2005,(6):36-37
一、前言 现今,平顶山地区大部分20世纪70年代修建的、设计荷载标准较低的公路桥梁目前仍在服役,由于年久失修已经病害累累。平顶山市公路交通勘察设计院在不断提升技术等级的公路改造、改建过程中,即开始公路旧桥加固改造技术的研究与实践。本文针对斜撑刚构桥的加固改造的实用技术进行了一些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7.
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学哲学、用哲学、讲哲学的一个根本方法早已为人们共识。但为什么要联系实际,联系什么,怎样联系,却还有待于进一步说明。下面就这几个问题谈点看法。一,应当密切联系自然科学发展的实际。哲学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不断概括总结自然科学发展成果,才能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每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都曾经对哲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上的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普遍联系和辩证发展的生动图景,从而为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20世纪初相…  相似文献   

18.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工程观点出发,应用机械、电子等有关技术,使机械、电子有机合,实现系统或产品整体最优的综合性技术,是工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的今天,伴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地域文化正在快速消亡。从城市本身的发展来看,亟须在人、城市与地域文化之间建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合理关系,达到3者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地域文化是指人类在一定区域中,经过长期的历史进程,通过劳动创造并不断得以积累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全部成果。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教育之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现在到21世纪,只剩下七百多天的时间了。历史经验表明:每当世纪之交,无论是科学技术领域抑或在社会范畴,都伴随着激剧的、深刻的变化。作为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教育,它既受到这些变化的影响,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这些变化。面对未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的主动地位。”问题是,我国现行的教育是否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面向21世纪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它的意义.是否为它制订了明确的对策?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全世界健在的诺贝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