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散现象是近百年来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这种现象的出现造就了流散写作的诞生。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语境下,流散写作已经越来越引起学界的关注。流散作家们往往具有双重的民族和文化身份,了解他们在异质文化语境中心灵世界和文化身份的变迁,对我们认识全球文艺格局的新趋势、新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 ,文化与自然的冲突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本文以广西境内的一个汉族村落———新罗村为例 ,考察村子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变迁 ,关注变迁过程中的文化与自然的关系。新罗村的过去与现在告诉我们 :原生态的自然并不能自动满足农耕文化的要求 ,人们必然要改造自然 ,为文化的植入培养温床 ,从而才能有生存空间 ;现代文明的冲击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冲破了原有的文化与自然的平衡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而政府行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传统文化中客观上维持了文化与自然平衡的神秘主义的内容必不可免地随之淡化。在当前发展趋势下 ,文化对自然的这种不自觉关系还将加深。  相似文献   

3.
雷永军 《科技智囊》2010,(7):I0032-I0037
餐饮特许经营中的文化因素 近年来,特许经营在中国火爆起来,并成为本世纪中国最受人关注的商业经营模式之一,它正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物资生活和精神生活,给我们相关的产业经济带来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今,特许经营已经渗透到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经济文化领域,如餐饮、商业、零售、休闲娱乐、旅游、汽车及服务、家庭清洗、洗衣服务、教育及用品、腱美服务、不动产等各种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原生态文化”,而只存在着各种传统文化,它们所代表的是那些还未受到现代文明急剧冲击而变迁的文化的面貌。要抢救、整理出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资料,应由专业人士来从事,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目标。而在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行动中,应注意与可持续发展结合,以达成在低成本的状态下,既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又使该族群有所发展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文化的差异促进了文化的多元化出现,进而推动着文化的变迁与整合。异质文化相互碰撞、适应,不断变迁、转型,进行整合,冲击人们原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塑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的德育理念势在必行。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此看出文化的变迁与整合对德育的影响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6.
土家族社会制度几经更迭,在强势文化的渗透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土家文化呈现阶段性发展的面貌。土家族服饰的文化变迁正是土家社会历史文化的生动写照,各朝代的民族政策演变制约着土家族服饰变迁规律。  相似文献   

7.
侯福龙 《世界博览》2009,(20):13-13
何以说我们是“中国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被认同为承载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历史印记。然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多元社会,不同文化之间彼此冲击着、影响着。因此,在多元化的文化氖围里如何获得自我、社会认同,显得尤为重要。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的两位研究人员陆益龙、邢朝国在《文化多元化与社会认同》一文中探究了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每一种企业文化,都反映着一家企业的历史与管理特点,反映着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思想及价值观。研究企业文化的民族性,关注企业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和谐与融合,关注民族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我们建设一种全新的成功的企业文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的必要前提,也是我们真正理解一种企业文化何以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过程中,当下习见的传统与现代二元对立或断裂的思维模式业已成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障碍。中国文化传统走向现代的路径解释可分为外部冲击说和内在理路说两种。相比较而言,基于具体历史情境下的问题意识,坚持从内在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角度来探寻中国文化的轨迹才是我们进入历史中的思想世界和观念变迁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面对现代文明与多元文化的猛烈冲击,东巴祭祀古歌及其文化生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迁,面临严峻的挑战,对其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本文以纳西族东巴文化为背景,从东巴祭祀古歌的巨大变迁,来探讨全球化语境下对东巴祭祀古歌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种传统社会文化,在面临严重危机或深度失衡的状况下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转变,由于其前后的明显特征,以及这些特征的稳定性,便将其称之为文化转型。文化转型,既是一个地区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适应性产物,又是这一现代化进程得以顺利延续和逐步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条件和标志。它伴随着宏观社会生存环境的深刻变迁,表征着传统社会全面重构的开始,是一个艰难、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当前西藏,正处于1979年以来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和平革命”的激流之中,这场“和平革命”正以过去所不可望其项背的广度、深度和速度,推动着整个中国从建筑在…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文化和文化变迁的研究——人类学方法论研究之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文化自构成一个系统,它在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及精神层面,从事文化研究的文化人类学工作者对具体地区具体群体进行综合考察,应主要对文化的这三个层面各自的变迁及其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只有这样,研究者才能从整体上把握住像现代化这样巨大的文化变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马琪 《攀枝花学院学报》2003,20(5):39-40,45
语言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人类社会文化的变迁就意味着语言的变迁。语言受制于人类的整个社会文化,也反应用于社会文化,一方面语言是维持社会的纽带,保存文化的载体,另一方面语言又反映和影响社会文化变迁。语言中用以表达概念的词汇系统的变迁更能看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的变迁,文化的变化必然会带来词汇的词义、词汇的成分和构词法三个方面的变化,本文主要从词义变化的文化背景和词义理解的文化背景来考察文化对词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众启蒙与社会文化变迁的相互交织是清末社会变迁的一个重要特征。知识阶层在日趋强烈的危机意识下的文化觉醒,促成了清末大众启蒙运动的兴起。在这个知识由上而下的传播过程中,新式传媒与藏书楼、阅报社等公共文化设施以及小说、戏曲等各种通俗文艺形式既是开启民智的手段,同时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产物。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变迁的大众化趋向,为此后中国社会文化的演变和近代转型开启了一个具有实质意义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郑向峰 《海峡科学》2011,(10):13-15
人不仅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面对社会文化的变迁,当代女大学生经受着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自尊与自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因此,关注社会文化变迁对当代女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影响,积极维护和促进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时代变迁以及自然发展的规律,外来的、城市的以及异地文化的不断渗透、冲击,和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三方面对造成当前农村传统音乐发展状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呼吁全社会行动起来关注传统音乐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布迪厄用“实践”调和了传统人类学有关结构与行为、文化与人之间的二元对立观。以实践理论考察社会文化现象 ,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生产”理论 ,认为文化处于一个不断的生产、再生产过程中 ,并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变迁。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分析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现象 ,可以使我们得到许多启发。  相似文献   

18.
美国瑶族社会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部分南亚瑶族从老挝、泰国移居美国后,在和西方文化的接触过程中,其社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根据笔者赴美调查所得,美国瑶族已基本从一个刀耕火种的山地民族演变为从事现代化生产的都市民族。究其原因,社会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改变是美国瑶族文化变迁的根本原因,而美国政府的支持与指导是其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志富 《科技信息》2009,(19):129-129,166
互联网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载体,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作为具备较高文化层次的大学生,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面临着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冲击。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成为一个迫在眉捷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藏族传统婚俗文化及其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婚俗文化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民族的婚俗文化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形态、经济结构、宗教信仰、婚姻制度息息相关,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藏族婚俗文化有着鲜明的特点,在新时期社会变革和文化变迁的大潮中,传统的婚俗文化正发生着改变,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混融、多姿多彩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