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提高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能源总利用率和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对其原有循环进行了改进,利用排烟热回收发生器对烟气中的余热进行了回收,以此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通过制冷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进行了热力计算和样机设计并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通过热回收,一次能源效率提高近3%.循环模拟和初步实验研究表明,采用热回收循环的直燃机取得了较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能源价格日益高涨,空气污染日渐严重。该文针对某校锅炉排烟温度过高的特点,通过对燃气热水锅炉进行排烟余热回收利用分析,将原来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的余废热进行有效回收,以用于加热锅炉回水和建筑供热等,这样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并从经济性上进行了初步分析,说明燃气热水锅炉排烟余热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一种带排烟热回收发生器的直燃机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新型循环的性能系数随着排烟热回收发生器产生的冷剂蒸汽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但热回收发生器所需的传热面积也增大.提出了热回收发生器的优化计算方法,确定了给定参数下热回收发生器产生的最佳冷剂蒸汽比例.新型循环的性能系数提高约2 %,排烟温度可降低到130 ℃左右,从长远来看具有很好的节能和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船用燃气轮机效率并降低排烟温度,提出一种由超临界CO_2循环和有机闪蒸循环组成的新型余热回收循环:该循环中超临界CO_2循环回收高温烟气,有机闪蒸循环回收低温烟气。对该系统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以循环净功率为目标函数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基本工况下,接入该余热回收循环后的燃气轮机热效率和■效率高达50.4%和68.93%,比未接余热回收循环的燃气轮机热效率提高了44%,■效率提高了43.6%;冷凝器■损最大,为842.04 kW,占余热回收循环总■的6%;当CO_2压气机压比越大、加热器1和加热器2的端点温差越小时,余热回收循环的净功率越大;有机闪蒸循环的蒸发温度处于最佳值时,余热回收循环净功率最大;当有机工质为对二甲苯时,该余热回收循环的净功率最高,为9 759.64 kW,最终排烟温度最低,为177.6℃。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节能器回收烟气余热和监控锅炉燃烧氧含量,降低燃油工业锅炉的排烟温度,是提高锅炉效率的有效途径。根据燃油锅炉最低排烟温度来进行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潜力的计算,并从实际改造后的情况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机组运行状况,探索A、B两电厂运行参数差异的原因,试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两电厂焚烧炉-余热锅炉性能,定量计算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各项热损失及过热器、省煤器余热利用率,根据测试及计算结果,分析过热器性能。结果表明:两电厂焚烧炉-余热锅炉效率偏低,排烟温度均较高,机组总热损失中排烟热损失所占比例最大,A电厂为82.84%,B电厂为84.61%,其次为炉渣热损失;A电厂过热器性能整体优于B电厂,是导致两电厂运行参数差异的主要原因,B电厂过热器进口到省煤器进口余热利用率为34.91%,比A电厂低9.14个百分点。研究结果对垃圾焚烧电厂经济高效运行及下一步技术改造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船舶余热进行利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结合船舶烟气余热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加装在船舶柴油机排烟管上采用热管强化传热的两级温差发电装置。通过建立温差发电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设计了实验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实验后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两级温差发电装置利用余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两级温差发电实验装置热端温度为473 K时,其输出功率最大可达到250 W,热效率为5.37%,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相比于单级温差发电实验装置4.04%的热效率提高了32%,证明了利用该装置对船舶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提出余热锅炉最佳排烟温度的确定方法,在考虑余热锅炉收益和投资的时间价值的条件下,建立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的优化模型;导出一定条件下余热锅炉受热面投资、经济排烟温度及余热回收系统年收益、净收益的计算公式,在多项工程设计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余热锅炉排烟温度参数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余热锅炉最佳排烟温度的确定方法,在考虑余热锅炉收益和投资的时间价值的条件,建立余热锅炉排烟温度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太阳能燃气热泵供暖系统中余热回收,分析发动机和缸套冷却器以及排烟余热回收器的匹配性.方法以沈阳某小区一单体住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准建筑的负荷对太阳能燃气热泵供暖系统的各部件进行选型设计,并建立燃气发动机、缸套冷却器及排烟余热回收器等主要部件的模型.结果发动机转速每增加100 r/min时,相应的冷却水流量增加0.285~1.21 g/s,供暖循环水温度提高2~5℃,温度提高后为47~50℃;以额定功率为基础,排烟废热回收率为0.7时,可获得最大的能源利用;保证额定功率不变时,需控制排烟换热器的阻力小于190.27 k Pa;发动机转速每增加100 r/min,余热回收器的面积需增加0.173 m2.结论合理地回收燃气机的余热,既能回收可观的热量,又能保证发动机的高效率,而且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船舶余热进行利用以达到节能的目的,该文结合船舶烟气余热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加装在船舶柴油机排烟管上采用热管强化传热的两级温差发电装置。通过建立温差发电有限时间热力学模型,设计了实验系统并搭建实验平台。实验后分析实验数据并验证两级温差发电装置利用余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两级温差发电实验装置热端温度为473 K时,其输出功率最大可达到250 W,热效率为5.37%,在相同工况条件下,相比于单级温差发电实验装置4.04%的热效率提高了32%,证明了利用该装置对船舶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垃圾焚烧后的排烟含水率过高、温度过高、汽化潜热白白浪费等现象,提出一种低温烟气的深度余热回收方法。此方法采用热管等高效换热设备回收烟气显热与水蒸汽潜热,大幅提高余热回收效率,其具有流程简单、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而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内有锅炉、窖炉几十万台,由于露点腐蚀的原因,其排烟温度均高于160℃以上,如能克服露点腐蚀的限制,把排烟温度降低,再适当地利用这部分余热能源,将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且可减少烟尘中有害物质含量,对环保十分有利,具有非常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BLGDW型玻璃管低温换热器采用了抗露点腐蚀性能好,又有低廉造价的玻璃管作换热元件,设置在锅炉排烟道中,用作回收低温余热、降低排放污染,此类节能新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本技术能源利用框图详见图1.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煤矿资源利用最大化及节能环保,根据章村矿实际情况,提出章村煤矿坑口煤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研究坑口电厂双高粉煤灰利用技术及高效烟气脱硫技术,解决双高煤粉灰的利用难题;开发水泥厂窑炉余热的低温发电技术及矿井废热低品位热能回收技术,用于井筒防冻和建筑空调.该研究为煤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提供了有效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经营利润率已降到2.5%左右,出现一批企业亏损,迫使钢铁企业要在节能降耗上下功夫。纵观整个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炼铁系统能耗及生产成本分别占全流程的70%和73%,污染物排放占75%以上,所以炼铁系统要承担钢铁联合企业节能减排、降低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重任。为此,干熄焦技术(CDQ)、高炉炉顶煤气发电技术(TRT)、高炉炉渣显热回收技术、高炉低热值煤气燃烧技术、高炉煤气脱除CO2循环利用技术等先进的节能技术应运而生。通过应用各类节能技术,国内钢铁企业对高炉区域的高品位余热资源的回收,已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绩。即便如此,对水质波动较大、余热资源品位低的高炉冲渣水余热的回收还需要做大量创新性的摸索,尤其是应用这部分余热发电的技术,近年来已成为全行业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将综合分析高炉INBA废水节能技术的现状,结合国内多家钢铁企业已有之经验,探讨高炉冲渣水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钢铁企业在开展该项工作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面向电站锅炉及工业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重大节能减排需求,开展低温(300℃)烟气余热深度利用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对于节省化石能源消耗,提高燃料综合利用效率,减少CO2及有害气体SOx和NOx排放,节省水资源等极为重要。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是化石能源绿色利用的重要途径。针对我国现有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缺乏有效评价方法,深度利用存在露点腐蚀等技术难题,融合能源、经济、材料等多学科交叉,从系统和部件层面凝练2个关键科学问题:(1)能量利用效率-投资成本-运行经济性热经济学理论建立新型热力学循环,发展逆向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新方法,结合多目标最优控制理论,定量表征新的循环工质应具有的综合优良性能。建立热力学不可逆性在部件间的优化匹配原则,获得利用效率和投资成本间的最佳平衡。拓展热经济学理论,建立低品位余热直接和间接利用系统的评价和热学优化的理论体系,建立全面考虑大规模烟气余热利用效率、投资成本和运行经济性等多准则的节能设计评价理论。(2)多相流动结构与能量传递及转换的协同机理与调控原理揭示多组分多相流动结构与能量传递及转换的协同机制,建立数学模型。创新非能动结构设计,改善和控制流动结构,提高有利于能量传递与转换所对应流动结构的时空发生概率,提高部件性能。建立烟气冷凝式换热器、有机工质液体分离式冷凝器、化学热泵等设计理论和方法,建立并完善单螺杆膨胀机设计理论。该项目将突破烟气余热深度利用中的露点腐蚀等技术瓶颈,提出大型燃煤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总体解决方案,发展新一代冷凝式省煤器等关键技术,在较低成本下使电站锅炉效率提高1%~2%。发展新一代低温烟气余热有机朗肯循环热功转换系统,在较低成本下效率比国际现有技术提高20%,工业锅炉燃料综合利用效率提高5%~10%。围绕2个关键科学问题,设置6个课题:(1)低品位能源利用热力学基础及评价;(2)烟气介质复杂热质传递与露点腐蚀机理及防治;(3)多组分有机工质相变传热机理及设计优化;(4)膨胀机中多组分多相流动与全流膨胀机理;(5)低温余热品位提升及能量储存;(6)余热利用系统集成、控制及运行。  相似文献   

17.
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主要是通过增加供热管道内温差,形成强大的温压驱动力,达到远距离供热要求,同时将发电厂的余热进行有效利用,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有利于集中供热达到室温要求。本文从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在节能方面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基于Co-ah循环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发电厂循环冷却水作为热泵系统低位热源进行供暖,不仅节能而且环保,符合国家相关政策。重视循环水余热的回收与利用,是关系到节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转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大好事情。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远洋船舶节能减排和高效营运的需求,从提高船用低速柴油机总效率出发,对其烟气进行余热回收,搭建三种布置形式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将实测的6EX340EF-UA型船用低速柴油机不同工况烟气参数作为输入,以系统总效率和净输出功为目标,对系统循环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再压缩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的烟气余热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锅炉排烟热损失的概念入手,分析排烟热损失与热效率的关系,就排烟温度和过量空气系数两个方面对导致排烟热损失增加的因素进行论述,找到控制排烟热损失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