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吞吐湖还是内陆湖,在排除了构造活动、冰川消融补给和人类活动等因子之后,湖泊水位变化反映的是该地区湿润状况的变化,特别是有效降水(降水减蒸发)的变化,大气环流模型的模拟研究是从动力成因的角度研究古气候,为过去地质时期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提供尽可能正确的成因解释.因此把模型模拟与地质观测资料结合起来进行对比研究正成为古气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基本上已经结束工作的国际合作项目COHMAP(The Co-operative Holocene Mapping Project)及正在进行的更为广泛的国际间合作项目PMIP(Paleo-climate Modeling Intercomparison Project),都是旨在通过模型模拟与地质资料相比较,从而检验模拟试验的合理性及对古气候变化提供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亚洲内陆湖泊在18kaBP及6kaBP的水位变化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秦伯强 《科学通报》1997,42(24):2586-2596
湖泊是一定区域内的蓄水体。其水位高低能非常有效地指示湖盆内湿润条件的变化。这对内陆湖泊尤为如此。湖泊的湖滨阶地、沉积物岩性及水生孢子花粉、介形虫、硅藻等都能成为过去历史时期湖泊环境演变的证据。例如,沉积物的纹泥层反映的是一种深水且静态环境,而粗砂粒的沉积物反映的是一种近岸的浅水环境。在水生孢子花粉中,苔草(Carex)、狸藻(Ultricularia)等指示的是浅水相的环境,而孤尾藻(Myriophyllum)、眼子菜(Potamogeton)指示的是深水相的环境。这些都是恢复古湖泊水位变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于革  秦伯强 《自然杂志》1997,19(5):293-299,F004
大气环流模型对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的古气候实验,集中了地球上最近地质历史上的最寒冷和最温暖两个典型时期,对预测无论是自然趋向严寒还是人为造成温暖的未来的气候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气候降水和有效降水的模拟则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古气候资料是验证和评价气候模型实验的一个重要手段,古湖泊数据库提供近两万年来降水和有效降水的地质记录,对晚第四纪气候和大气环流系统的模拟提出了积极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苏民 《科学通报》1991,36(1):54-54
湖泊沉积,尤其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封闭湖泊,是气候环境变迁的忠实记录者,储存有丰富的信息,具有连续性、敏感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目前研究不同时间尺度湖泊环境演替的序列已成为建立全球气候模型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晚近历史时期东亚季风边缘区气候波动的特点,作者在青海湖和内蒙古岱海的深水区,采集1m以内的重力岩心,以1或2cm间隔密集采样,每个样品大致代表5—10a的时段(~(210)Pb测年青海湖和岱海的沉积速率分别为1.1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研究历史气候的有效手段:以青海,贷海为例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相似文献   

6.
沙漠区湖泊沉积岩芯是记录历史时期风沙发生频率和强度的良好载体. 通过沉积岩芯中粒度、磁化率、有机碳以及Rb/Sr等物理、化学指标分析, 对陕西红碱淖地区近80年以来风沙特征及其演化历史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红碱淖湖泊于1928年开始成湖, 成湖初期流域风沙发育, 其中1936, 1939和1941年有3次强风暴气候, 沉积物中记录了3次显著的粗颗粒沉降事件. 1952~1960年为该湖泊快速扩张期, 由于入湖水量增加, 地表径流搬运入湖的物质也明显增多. 1960年以后湖区风沙发生的频率和强度明显下降, 沉积物粒度频率曲线也由双峰变为单峰. 流域生态研究表明, 近40年来湖区植树造林和地表水土涵养生物工程措施有效遏止了风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李容全 《科学通报》1992,37(14):1306-1306
内蒙古高原中南部的岱海,属于断陷型内陆湖泊,流域面积2621.6km~2。湖区平均降水量为436.8mm。全新世以来岱海湖面变化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生代不仅是地球发展和生命演化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距离现代最近的典型温室气候期。其中,白垩纪被视为地球历史时期温室气候的最佳范例之一。通过古植物气孔参数、古土壤同位素以及地球化学模型等途径的研究,可以勾勒出白垩纪这一典型温室气候环境下古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大致轮廓。在整个白垩纪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水平相对较高,但在白垩纪早期较低,白垩纪中期达到最高,而白垩纪晚期逐渐降低。更重要的是,借助于这些地质参数还更精确地识别出在白垩纪关键时期出现了几次显著的古大气二氧化碳的短期快速波动变化,表明白垩纪的温室气候状态并非之前所想象的那么稳定,而是发生了几次大规模快速气候扰动事件,并伴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短期波动变化。这项研究质疑了整个白垩纪期间气候温度均匀分布且呈现单一稳定温室状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占重要补给地位的湖泊对气温变化具有潜在的敏感性.本文以藏南普莫雍错为例,通过湖泊现代水动力过程解析,结合古湖泊学气候环境序列对比,辨析湖泊沉积物中粒度对气温变化敏感性.根据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各粒级百分含量的空间格局以及频率分布曲线特征,分析了该湖不同湖区的水动力环境.结果表明,该湖碎屑沉积可分为5种类型,其中开阔湖区除小岛周围和北岸受近岸碎屑影响外,其他中心湖区主要受悬移搬运控制;沉积动力学模型(粒径趋势方法)分析表明,该湖开阔湖区沉积物具有自西向东运移的输运趋势,表明该湖西部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加曲对湖泊的影响不仅限制在冲积扇上,而且影响到整个湖泊,从而也表明了湖泊沉积物粒度的温度指示意义;中心湖区沉积物岩芯粒度指标与气温资料时间序列的对比,验证了在短时间尺度上,粒度环境意义为区域温度的良好指示器,进而验证了水动力现代过程辨析方法的可靠性.作为案例研究,本研究表明,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和沉积模式常规对比方法能够辨析青藏高原冰川融水补给湖泊的水动力过程,进而有助于理解钻孔的碎屑来源和粒度大小的控制性因素,有利于提高该类湖泊的古气候反演能力.  相似文献   

10.
齐琳琳  赵思雄 《科学通报》2003,48(Z1):17-24
利用国家"973"项目获取的特殊加密观测资料, 包括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风廓线仪资料、多普勒雷达图像资料、GMS5卫星云图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 采用诊断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对2001年8月5~6日上海城区出现的1949年以来最强一次降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分析与模拟研究. 目的是了解造成此次城市暴雨灾害的热带气旋内中尺度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和将较高时空密度的非常规观测资料用于高分辨率MM5中尺度数值模式, 对于有效地预报城市灾害性暴雨的可行性、必要性. 研究揭示出 (1)此次暴雨是由登陆热带低压内发生发展的一系列中尺度对流云团所致, 具有时空尺度小的特征; (2)热带低压在入海前的重新加强为这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 (3)热带低压与其内中尺度云团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4)及时、准确地充分运用各种观测资料对于有效地监测、预测出此类城市暴雨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5)局地风速的增强和风向的转变是暴雨中尺度系统的触发机制, 而充沛的水汽输送、聚集的对流有效位能为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死态学与古死态学——研究生物死亡后与环境关系的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态学和古死态学分别与生态学和古生态学相对应,是研究生物死亡后的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次生溶蚀孔洞最发育、埋藏最深、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最发育、储层有效厚度最大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同时飞仙关组气藏也是中国硫化氢含量最高的气田.研究发现,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的形成与硫化氢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含硫化氢的酸性流体与碳酸盐岩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促进了碳酸盐岩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对飞仙关组储层碳酸盐岩岩芯样品在含硫化氢饱和水溶液中溶蚀试验发现,经过硫化氢的溶蚀,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孔隙度平均增大2%,渗透率增大幅度最大,平均将近提高两个数量级,岩石的密度也明显变轻,从而证实了硫化氢的溶蚀作用对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也证实了硫化氢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研究——以重庆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刁承泰 《科学通报》1992,37(18):1688-1688
城市灾害涉及面广,不少城市灾害的致灾过程、成灾程度和分布状况与城市地貌环境直接相关。我们将这种相关性称为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本文以重庆为例,对城市地貌环境的致灾性进行定位量化的分析,从地貌学角度将城市划分出致灾等级。  相似文献   

14.
黄庆华 《科学通报》1987,32(6):444-444
对局部的或区域性的构造应力场作平面光弹性模拟分析,国内外早已进行,并广泛地应用在探索地质构造形成及地震规律的研究中。虽然平面的模拟实验是与弹性常数E、v无关的,但是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特别是因为构造力大小未知,实验结果只能反映各处地应力值的相对大小。如果认为地质体(原型用脚标H)和模拟材料(模型用脚标M)为线弹性体,即设  相似文献   

15.
汪屹华 《科学通报》1992,37(7):633-633
放射性生热率在地壳中的分布对于了解地壳的热模式和解释大地热流的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就成为解决地壳上地幔热流配分和岩石圈热状态问题的关键。地表岩石的生热率通常可以通过对岩样进行U、Th、K生热元素的含量分析而取得,而地壳深部由于无法直接取样,因此,其生热率的分布成为地热学研究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郑艳红  周卫健  谢树成  于学峰 《科学通报》2009,54(12):1749-1755
以我国华南地区高分辨率湖相-泥炭交互沉积序列为例, 开展正构烷烃分子化石与孢粉记录的对比研究, 探讨和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性及其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分子化石与孢粉不能完全对应起来, 其难以像孢粉一样能鉴别出具有不同生态意义的生物科属, 主要记录原地植被的变化过程, 而孢粉反映的是区域性植被的平均信号. 分子化石在植被种属的明确解释上可能要部分依赖于孢粉, 反过来分子化石也有助于提高孢粉分析中科属种的鉴定能力. 分子化石对细节变化的敏感度要优越于孢粉, 其正构烷烃C31/(C27+C29+C31)等指标显著地捕捉到了H1, B/A, YD事件, 以及约9850~9585和8590~7920 cal a BP两次早全新世的干凉事件, 这些事件可与周边地区环境变化格局对应, 响应了区域环境变化和全球气候突变事件. 通过这一实例的对比研究, 说明分子化石与孢粉的相互结合, 可弥补二者之间的不足, 有效验证和提高恢复气候、植被演化的分辨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郑本兴 《科学通报》1990,35(7):533-533
过去对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进行了大量调查的基础上划分出3—5次冰期,主要是以构造地貌和大的气候旋迴为依据,冰碛时代多采用地层对比法,缺少绝对年龄。1985—1987年间我们对位于新疆和田、于田以南,新藏公路甜水海以东至克里雅山口之间的西昆仑山进行了  相似文献   

18.
以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效气藏为例,通过能量场的数值模拟,定量.半定量地分析油气成藏关键时刻能量场控制下所发生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及储层等要素演化以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指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是二叠系烃源岩大量成油期,断层沟通油源,油气在飞仙关组古构造圈闭内聚集成大型古油藏;晚侏罗世-白垩纪大巴山前陆盆地巨厚堆积,导致古油藏被深埋,古温度达到170~210℃,古油藏发生裂解成气,古油藏成为高效气源灶;与此同时,高温环境下发生的硫酸盐热还原作用,产生大量H2S等酸性气体,使得古油藏范围内的白云岩储集层发生深部溶蚀作用,储层物性得以改善与保持;喜马拉雅运动,在大巴山前缘产生强烈变形,古气藏发生调整、降温与降压,形成现今气藏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19.
结合供水管理处第六管理区的实际情况,作者对于保证供水安全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研究:出厂水质安全的监测和管网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海相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的热解、干酪根元素、高温热解气相色谱及黄金管封闭热模拟实验揭示,海相Ⅰ,Ⅱ型干酪根的天然气生成成熟度上限或“生气死亡线”为镜质体反射率3.0%;以煤为代表的Ⅲ型有机质的“生气死亡线”最高可达镜质体反射率10%.不同类型有机质生成天然气的极限量存在明显差别.干酪根元素物质平衡法计算,海相Ⅱ型干酪根在R0〉1.5%以后演化阶段的生气量极限小于185m^3/t(TOC),不足其总生烃量的30%;在R0〉2.0%演化阶段的生气量极限小于110m^3/t(TOC),不足其总生烃量的20%.岩石热解法获得的相同演化阶段天然气生成量仅为干酪根元素质量平衡法计算值的1/10左右.黄金管封闭高温高压热模拟和高温热解方法获得的生气量介干两者之间,镜质体反射率1.3%以后的生气量极限为60~90m^3/t(TOC).岩石热解法获得的生气量是最小生气潜力,而干酪根元素质量平衡法获得的生气量是其极限生气潜力,实际生气量应低干元素质量平衡法计算出来的生气量极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