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东方不同民族间的文学交流为背景 ,在收集、选择、参考、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论述了中国文学作品《金云翘传》经由越南诗人阮攸的改编和再创作成为越南名著这一事实 ,并以此出发 ,反观中国作为源头的作品———《金云翘传》 ,将这一在中国小说史上默默无闻的作品 ,从各民族文学间的交流与传播角度挖掘出来 ,通过比较与分析 ,使其得到应有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通过梅妃故事产生过程的梳理,可认为梅妃的形象是有意识地针对杨妃的形象而精心塑造出来的。但明代戏曲《惊鸿记》中梅妃的形象有了很大发展,她不但谴责、抨击杨妃,形成作品贬杨褒梅的倾向,而且还突破情缘层面,通过抨击和褒贬将矛盾扩大到政治领域、后宫生活、君臣关系、民族矛盾等。这是明代梅妃故事发展的功能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散体大赋《二京赋》与抒情小赋《归田赋》是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作品。从大赋到小赋,从写都市到写田园,张衡完成了汉代赋作从文体到题材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换。通过研究这两个转换,可以发现汉帝国由盛到衰的过程中赋家心态和儒家精神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从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晋左思的《三都赋》及清程先甲的《金陵赋》看京都赋体文学的传承及演变,再从写作目的、写作手法、辞赋观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进而指出京都赋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浠庢眽鐝浐鐨勩€婁袱閮借祴銆嬨€佸紶琛$殑銆婁簩浜祴銆嬨€佹檵宸︽€濈殑銆婁笁閮借祴銆嬪強娓呯▼鍏堢敳鐨勩€婇噾闄佃祴銆嬬湅浜兘璧嬩綋鏂囧鐨勪紶鎵垮強婕斿彉,鍐嶄粠鍐欎綔鐩殑銆佸啓浣滄墜娉曘€佽緸璧嬭绛夋柟闈㈠鍏惰繘琛岃€冨療,杩涜€屾寚鍑轰含閮借祴鐨勫彉鍖?  相似文献   

6.
从俗讲、变文开始,自勾栏瓦肆中成长起来的白话小说,它的故事和人物最初带有口头文学的特点,是由"说话者"与听众共同创作的.从《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来看,民间话本的故事多采闾巷新事,写街井儿女的悲欢遇合,其形式朴质、简明又呈一种开放的流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和梁启超是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位作家:前者创造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光辉起点;后者处于中国传记由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转折点上。二人都曾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管仲作传,为我们研究二人的传记思想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8.
吕小玲 《科技信息》2011,(14):I0301-I0301
议论文因其文体特征要求一定的结构及语言表达方式,高中生或因积累不够或因论证方法使用不恰当而易将议论文写得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在众多真假难辨的所谓网络优秀作文中找范例,不如从中学语文课本出发,向大师们学习议论文写作的精髓,活学活用,一样也可以使自己的语言生动起来。新课程人教版语文必修三古文单元荀子的《劝学》就是一篇典范之作。本文从一个教学案例出发,探索向古人文章学习使议论文语言生动的方法,并用案例展现作文能力的升格,力图使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9.
几何学起源于观天测地这一类实践活动。公元前三百年,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Euclid,B.C.330-B.C.275)总结前人的经验写成《几何原本》。他把人们公认的一些概念和命题列为定义和公理,在此基础上用演绎法叙述几何命题,证明几何定理。《几何原本》是数学中公理体系和演绎推理的典范。它有许多版本(十三卷或十五卷),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最初它的公理体系是不完整的,后来由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Hilbert)重新整理和完善,至今为止的中学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的内容仍属于欧几里得几何。《几何原本》的中文译…  相似文献   

10.
叙述利玛窦在南华寺居住两天两夜的经过。探讨利玛窦回避南华寺的原因.并证明当初两广总督刘节斋指定利玛窦从肇庆前往南华寺,尔后允准他移居韶州光孝寺及在定居韶州的交涉中。与利玛窦和两广总督打交道的始终是韶州代理知府刘承范,韶州知府陈奇谋当时不在韶州,直到利玛窦获准定居韶州后才返回。  相似文献   

11.
剖析了梅尧臣诗论的创新意识,即诗人主张在创作时应覃思精微、独运匠心,以期意新语工,别于唐诗。  相似文献   

12.
栖霞方言"没"与"没有"的区别表现在否定功能的不一致,"没"主要用于否定谓词性成分,但也可用来否定少量的常用名词及由不定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没有"只能用来否定体词性成分及做正反问句的煞尾。栖霞方言的"没"与普通话的"没"语法化程度基本一致;"没有"的语法化程度比普通话低,只是一个复合动词,尚未发展成动词的否定标记。  相似文献   

13.
电视学是将学和电视巧妙的结合,通过电视化的手段对学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产物。但画面语言与字语言的巨大差异使电视要完成本的诗意到镜头的诗意,实现诗意的想象到诗意的具像的转换变得非常困难。因此运用“意象修辞”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挥电视自身的优势来实现电视学传播效果的最佳化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笔从受众理论和接受美学的视界出发,结合电视散《大树下的春草》和电视抒情长诗《狂雪》中对“意象修辞”手法在电视学中的成功运用的详尽阐述,论述了这一手法的独到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考察“不“或“没“与后面结合的动词情状类别,以此观察由它们组成的句子所表示的不同时间意义,同时结合意愿动词、助动词,以及宾语的类别、句子的深层意思等,从多层面、多角度描写了“不/没 VP“所表示的时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众多的女性形象丰富了文学的世界,但是受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格局的影响,大多数文学作品对于女性的描摹很简略,这和女性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符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虞姬仅在项羽兵败时才出现,所占笔墨极少,但却给后世的文人及艺术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本文试图从虞姬短暂的形象展示和《虞美人》词所展现的艺术世界来解读虞姬们的悲剧——其实也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乌古斯可汗传说》的内容入手,探寻古代维吾尔族的宗教观念、英雄观和审美情感,进而揭示其古代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7.
《传说中的传说》是前苏联动画大师尤里.诺斯坦因的一部动画短片,应用意识流的手法进行创作,特点鲜明。打破传统的叙事结构,镜头在时间、空间上的跳跃多变。内心独白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故事的叙述在作品中还突出表现出“感观印象”。意识流手法应用在动画短片中为动画电影创造了全新的叙事风格,也丰富了动画电影的语言并为之平添了许多魅力。  相似文献   

18.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9.
高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塑造高尚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精神,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