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直接压片和连续石蜡切片法对苜蓿雄性不育系MS-4雄蕊发育的细胞形态学进行了观察分析,寻找其雄性不育形成的细胞学原因.结果表明:不育系MS-4花粉败育的时期是在小孢子四分体分开至单核花粉粒时期,花药绒毡层细胞形态的变异是苜蓿雄性不育系MS-4花粉败育的主要细胞形态学原因.  相似文献   

2.
沙田柚柱头表面结构及花粉管进入柱头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技术对沙田柚柱头表面结构及其花粉萌发后花粉管进入柱头细胞途径的观察,结果如下:1)沙田柚的柱头突细胞为棒状,柱头表面正中有一大型开口的柱头结构,当柱头发序成熟后分泌出大量的粘液,故属湿型柱头。2)不论自交或异交,沙田柚的花粉落到花柱头上都能萌发,通过柱头乳突细胞间隙进入柱头,且沿着柱头区薄壁细胞间隙进入花柱,其自交不亲和性反应发生在花粉管通过花柱时,故沙田柚自交不亲  相似文献   

3.
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涂片法,对葱(AliumfistulosumL.)天然雄性不育系成熟花药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雄性不育系成熟花药的形态特征是产生的花粉少且花粉空瘪。本文还初步探讨了造成葱性性不育的时期和原因,认为葱天然雄性不育系的不育发生时期应在小孢子时期或是接近双核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东京野茉莉(Styrax tonkinensis)花部及雌雄蕊的形态及内部显微结构,探寻其花粉败育原因。【方法】运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其雌雄蕊内外部形态特征、显微结构和超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①每朵两性花中有雄蕊10枚,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丝宽(0.38±0.12)mm,长(8.24±0.72)mm,成熟花药由2个狭长圆形的药室组成。成熟花粉在扫描电镜下可见3或4个萌发沟,外壁有细网状纹饰,还发现有形态皱缩发育不良的花粉。透射电镜显示发育良好的花粉壁有2层,细胞内质浓厚,含有高尔基体、较多的线粒体、高电子致密物质和淀粉粒等结构。② 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组成。柱头上有“Y”形裂沟和椭球状乳突,传粉后,柱头上有分泌物。花柱中空。子房3室,多枚倒生胚珠; 发育后期,只有1~2个发育为种子,其余退化。【结论】东京野茉莉花部特征符合安息香科特征,花粉粒3种形态; 柱头湿型,胚珠倒生; 可育花粉粒和珠被细胞内细胞质浓,细胞器较多。  相似文献   

5.
白肋烟雄性不育性的细胞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白肋烟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为材料,从细胞形态学角度对雄性不育性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和结论:1.白肋烟雄性不良系雄性器官显著异常,表现为:(1)雄蕊原基根本不发生或发生后随着花器的发育完全退化消失,结果表现为完全无雄蕊,(2)有雄蕊原基发生,能形成雄蕊类似物,但都表现出显著畸变退化,形式多样,呈细丝状,短棒状,瓣状,类柱头状等,数目少于5个,并且极短于柱头,2.确定了不育系败育的时期和方式:不能形成正常的小孢子发生组织,根本无减数分裂过程发生,败育时期在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前后,为完全的结构性雄性不育类型;3.雄蕊的维管束显著异常,表现为雄蕊中完全不存在维管束结构,或者即使有维管束,但结构分化极为不良,雄蕊中严重缺乏淀粉粒等物质,是雄蕊退化和小孢子发生出现障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6.
采用两个核背景(Mo17,77)的同核异质、同质异核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正常品系为材料,以合成的α-微管蛋白基因片段为探针,对玉米细胞质雄性不系转育前后的mRNA进行Northern杂交分析,首次直接从转录水平上了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在败育前后α-微管蛋白基因转录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系α-微管蛋白基因在败育前后的转录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败育前的相对转录量大于败育后的相对转录量,证明了α-微管蛋白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与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黄花烟草(Nicotiana rustica L.)为材料,研究其柱头和花柱在授粉前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酚类、氨基酸、脂肪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同一部位授粉前和授粉后的成份变化为:柱头和花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和POD活性均表现为授粉前低于授粉后,可溶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在柱头和花柱中表现为授粉前高于授粉后,柱头和花柱在授粉前后总酚含量无明显变化,柱头氨基酸含量授粉前高于授粉后,花柱氨基酸含量授粉后高于授粉前;2)同一时期花柱与柱头成份比较表现为:无论是授粉前还是授粉后,花柱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柱头,而柱头中的可溶性蛋白、酚类、氨基酸、脂肪的含量及POD 活性都高于花柱中.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腊莲绣球(Hydrangea strigosa)成熟的不育花与孕性花的比较解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不育花的柱头细胞破碎丝状、花柱道细胞长矩形、细胞质松散稀少等特征与孕性花柱头细胞呈乳突状、细胞内含物丰富、花柱道细胞呈棒状、先端膨大、细胞质浓厚等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引起外缘辐射花不育的主要原因.两种类型花的子房壁、花丝结构和表皮毛的有无和多少也存在一定差异,但这些差异不是外缘花败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1984年在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中发现花粉败育型雄性不育株,用协青早选杂和连续回效选育成马协型雄性不育系,对马协不育系的特征特性,开花习性,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特征,细胞质质量,线粒体DNA和线粒体COD同工酶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马协雄性不育系是一种新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利用马协不育系与明恢63配组马协63杂交稻组合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特点,通过了湖北省和僵杂交稻  相似文献   

10.
普通核雄性不育性遗传方式能够满足对植物最佳雄性不育系选育的要求,如果能解决其不育系繁殖问题,将优于现有的其他杂种优势利用方式。借助基因工程技术,通过质体转化、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和特殊启动子的利用,操控可育基因和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繁殖出100%不育株率的普通核雄性不育系,创造出普通核雄性不育性利用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研究体育产业消费关系的结构入手,分析了体育产业的供求关系,提出了优先发展非营利性体育产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天然活性成分生物转化的微生物、特异酶以及其应用.中草药等植物中含有的主要天然活性成分,人体难吸收、活性低.为了得到易吸收、高活性的天然有效成分,筛选了一批新微生物,发现一批新型特异的天然成分转化酶;研究了生物转化制备高活性天然成分单体、异构体混合物组、活性中草药制备.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Cd污染胁迫对大蒜和大豆生长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高浓度Cd对两种农作物根系长度影响差异并不显著且根系长度与土壤中Cd处理浓度均呈明显的负对数相关性,表明大蒜和大豆对Cd均具有较高的抗性.从两种农作物的生长高度和根系的干重生物量对Cd胁迫反应来看,大蒜对Cd污染胁迫的反应比大豆要敏感.大蒜叶片干重及大豆根系鲜重对Cd处理浓度的反应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这可能与两种植物对Cd的抗性机制有所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集值映射的上半连续性和下半连续性同图象的闭性和开性间的一些关系。  相似文献   

15.
设R是环,G是幺半群.证明:(1)如果R是abelian环,G是u.p.-幺半群,则幺半群环R[G]是弱p.p.-环当且仅当R是弱p.p.-环;(2)如果G是非周期的幺半群,R是G-Armendariz环,则幺半群环R[G]是弱p.p.-环当且仅当R是弱p.p.-环.  相似文献   

16.
随机级数的a.s.S-可和性与a.s.收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在随机向量对称性条件下,人们研究随机级数a.s.S-可和性与a.s.收敛性的关系及a.s.S-有界性与a.s.有界性间的联系.对有关a.s.S-可和及a.s.有界的重要引理和定理进行了改进和推广,得到了进一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当前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不高,学习热情难以调动等情况,分析了高校体育弱势群体对体育课兴趣不高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了培养这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兴趣的有效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统计并分析了《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06年入选德国《数学文摘》(Zbl)和美国《数学评论》(MR)的情况.入选Zbl数据库论文共66篇,其中2005年38篇,2006年28篇;入选MR数据库论文共72篇,其中2005年30篇,2006年42篇.在入选国际数学文献数据库的浙江省高校学报中位于前列.  相似文献   

19.
浅谈课余体育的功能及其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学校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一个基础,是培养全面发展人的一个重要手段.课余体育则是实施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积极开展课余体育活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从结构植物学、植物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三个方面对红松和前红松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前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浅波浪状,缘厚;红松叶的角质层内表面的胞间凸缘为深波浪状,缘窄.过氧化物同工酶电泳结果可见,前红松有8条酶带,红松有7条酶带;前红松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有6条酶带,红松的酯酶同工酶电泳有5条酶带.前红松与红松叶绿体基因组中的rbcL基因片段458个核苷酸中有5个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