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采用等温凝固液淬的方法研究了稀土铸铁中初晶石墨的形态及其对共晶凝固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铸铁中初晶石墨既可成为球状也会长成蠕虫状并能提高共晶凝固过程中的共晶团数。  相似文献   

2.
含能材料共晶化是获得高能低感含能材料的重要途径,不同含能材料形成共晶可以有效改善含能材料的氧平衡及感度,提高其爆热、作功能力及安全性等性能。CL-20/HMX共晶含能材料是高能低感共晶含能材料的代表,CL-20/HMX共晶既保留了CL-20的能量水平又降低了CL-20的感度,是解决CL-20应用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比CL-20/HMX共晶与CL-20及HMX性能上的差异,说明了CL-20/HMX共晶研究的必要性,并从CL-20/HMX共晶的制备方法、形成机制、性能及应用方面,综述了CL-20/HMX共晶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对比了CL-20/HMX共晶制备方法的优劣,总结了CL-20/HMX共晶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获得的CL-20/HMX共晶性能差异,评述了CL-20/HMX共晶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根据经典的形核和生长理论,通过实验分析了深过冷Ni-P共晶合金的凝固行为.实验发现,深过冷Ni-P共晶合金的凝固组织由粒状的共晶团和棒状的规则共晶所组成.随过冷度的增加,共晶团的组织逐渐细化,同时深过冷熔体晶核生长速率很大,异质形核在凝固过程中起控制性的作用.深过冷熔体的单点形核和长大现象作为特例用以描述界面的生长速率对其凝固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初生树枝晶加共晶团”的灰铸铁组织物理模型观点出发,对灰铸铁拉伸试棒断口进行了断裂分析,以探寻其组织中初生树枝晶、共晶团对灰铸铁拉伸断裂性能的不同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深过冷Ni-Sn共晶合金凝固组织的演化及非规则共晶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熔融玻璃净化配合循环过热方法使 Ni-Sn共晶合金实现了深过冷快速凝固,并对其凝固组织随初始过冷度(ΔΤ)的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当ΔΤ<65K时,凝固组织为规则层片状共晶或羽毛状共晶.ΔΤ>65K时,非规则共晶在凝固组织中出现,随ΔΤ的增大,非规则共晶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并在ΔΤ>140K时,凝固组织完全由非规则共晶组成.利用单相枝晶再辉后的熔断理论,解释了非规则共晶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焊接用过共晶Al-Si合金箔材的轧制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含Si量为15 wt%以下的过共晶Al-Si合金可进行轧制加工,Si含量超过 15wt%以上的过共晶Al-Si合金,通过精细控制轧制工艺,仍可加工成焊接用箔材。  相似文献   

7.
应用热响应时间短的2型热分析样杯,使过共晶铁水按灰口凝固。通过准确测得共晶反应的最低、最高和结束温度等特征点,来预报其含硅量,预报精度满足实际生产中控制炉外喷粉增硅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考察了几种不同牌号的LDPE与HDPE配伍的熔融共混物的热行为.发现熔融共混物的热行为特征与溶液共混共沉物的不同,表明不同品种PE共混物的晶相能否形成共晶与其共混方法有关,并且进一步证明了形成共晶与否确与共混组分的支化程度和支链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共晶技术是针对第三代含能材料二硝酰胺铵(ADN)有效的防吸湿方法之一。采用模拟计算的手段系统研究了以α-环糊精(α-CD)为共晶客体的ADN含能共晶的结构和性质,建立了含能共晶结构和吸湿性的理论研究模型。基于结合能和静电势分析,确定了ADN与α-CD形成共晶的最稳定化学计量比为2∶1;共晶体的晶体形貌为棱台状,重要晶面为(0 2 0)、(0 2 1)、(0 2-1)、(1 1 1)、(-1 1-1)、(1 1 0)、(-1 1 0),与饱和吸湿率15.35%的ADN晶体相比,其在20℃、40%相对湿度下的总饱和吸湿率下降至0.74%,防吸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难溶性抗癌药物姜黄素与邻苯二酚的共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筛选25种有机溶剂制备了规整的姜黄素-邻苯二酚共晶,并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当姜黄素与邻苯二酚摩尔比为1∶1时,能形成共晶,熔点为150.3℃,较姜黄素低,在甲醇溶剂中能析出柱状共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在高纯过共晶Al-Si合金中调整Te、Mg、P加入量的试验,研究Te对含Mg的Al-Si合金铸态硅相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Te、Mg、P中任何一种元素占优势时,都能以该元素为主影响合金的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孔径透气塞吹氮处理高炉铁水及过共晶重熔铁水对铸铁石墨和 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用工业透气塞吹氮处理能显著减少石墨漂浮;不同孔径的 透气塞吹氮处理对过共品铸铣的石墨形态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吹氮处理,片状石 墨变成了点状、团片伏、球状石墨.从而显著地提高机械性能。此项研究结果为高炉 铁水直接浇注捉洪一种新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Fe-C-Cr三元合金相图分析了不同成分的铬系白口铸铁的凝固过程,阐述了三相共晶及四相包共晶反应对其微观组织的影响.通过试验对比,提出了合金元素对铬系白口铸铁微观组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其三相共晶及四相包共晶反应过程的影响而产生.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渗硼钢共晶化过程的相变机理及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共晶化首先在 rFe与Fe2B的界面上开始,然后液态共晶层向rFe及Feb两侧扩展,直至Fe2B相全部溶解为止. 理论分析进一步表明:共晶化过程是受硼在液相中的扩散所控制的.因此,共晶化的时间除和硼 化物层厚度有关外还取决于过热度的大小;而最终所得共晶层的厚度,则和原始硼化物层厚度成 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将数项专利技术结合,集絮凝、浓缩、提升、挤滤为一体的絮团脱水机,能有效地将不同浓度的泥浆脱水得到含固量为55%左右的泥团,从而满足基础施工运输之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典型件暧气片为例,分析了铸铁件低压渗漏的原因是孔眼类缺陷和石墨,裂纹组成的渗漏通道。严格工艺,提高炉温,细化共晶团和石墨是消除渗漏的有效手段。加入稀土能显著细化共晶团,提高强度。每加入0.01%RE,可增加共晶团数~100个/cm~2,提高抗弯强度~1kgf/m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模具表面的磨损性能,采用稀土催化共晶渗硼工艺对45钢模具表面进行了处理,研究了不同稀土加入量对共晶渗硼层组织、渗硼层厚度、硬度梯度及其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了稀土活化催渗机理和材料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共晶渗硼层组织为硼化物与γ铁的混合物;稀土加入量为9%时共晶渗硼效果最佳,渗硼层厚度比传统固体渗硼层增加近1倍,渗硼层硬度显著提高且硬度梯度减小;稀土元素具有活化催渗硼原子、促进硬质相形成以及细化晶粒、强化晶界的作用;经稀土催化渗硼的试验材料两体磨损性能比传统固体渗硼材料提高约18%,且耐磨行程提高近12倍;试验材料磨损失效主要以显微切削为主;渗硼层厚度增大、硬度提高、硬度梯度减小是稀土催化共晶渗硼材料磨损性能得以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预试验基础上,采用电阻法原理研制了食品物料共晶温度测试系统,并成功地应用于多种蔬菜共晶点的测试。  相似文献   

19.
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中沙棘果共晶点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共晶点在真空冷冻干燥工艺中的重要意义,在冻干试验中采用电阻法测定不同成熟度沙棘果的共晶点温度.对试验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确定共晶区,并根据函数曲率的物理意义,得出成熟度为"果皮黄色"和"果皮红色"的沙棘果共晶点分别为-22 ℃和-23 ℃.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凝固期间比电阻快速测量灰铸铁碳当量及共晶团数目。采用4-极直流法测量比电阻。采取以下措施减小热电势效应:①电位端的成份与待测铁水接近;②加大电位端尺寸。灰铸铁化学成份变化范围:3.7~4.8%CE,2.9~3.9%C,1.4~3.2%Si,0.3~0.9%Mn。浇注后,铁水比电阻下降,凝固期间比电阻则显著增加,凝固完毕后,比电阻缓慢减少。因之,凝固终了时,出现最大的比电阻及最大的比电阻升值。碳当量越低,该升值△ρ_(max)越小,并有下列关系:CE=3.25+0.025△ρ_(max), 碳当量每增加0.1%,△ρ_(max)约增加4.0μΩ·cm。比电阻最大升率或上升角θ也随着碳当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具有下述关系:CE=a+bθ,式中a、b为常数。铸铁比电阻最大值越大,则共晶团数目越多,并且两者之间在生产条件下具有线性依属关系。测量过程于浇注后1~3分钟内完成。灰铸铁比电阻受金相显微组织(石墨片及共晶团)及化学成份制约。两种显微组织对比电阻的影响可以这样来看:电子被“挤”到共晶团边界,大部份电流沿石墨片表面及共晶团边界流过,因之,电流通道断面积减少,从而比电阻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