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鼎昱 《科技资讯》2012,(1):244-245
车辆碰撞痕迹检验对认定交通事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场勘查中,现场遗留痕迹或现场遗留的整体分离物,如风挡玻璃、轮胎花纹、车灯等。为了实现交通事故的快速处理效率以及提高交通肇事案件的破案率,车辆碰撞痕迹检验技术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基于车辆碰撞痕迹检验的同一认定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我国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出现了大量的交通事故。为了有效处理和确定交通事故案件责任,有必要应用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的技术。本文分析了交通事故痕迹鉴定相关概念的含义,指出了通过鉴定交通事故中车辆痕迹、人身痕迹、路面痕迹以及肇事者心理痕迹,为认定肇事车辆和责任人提供了可信的证据。在交通事故勘察中,要对车辆轮胎印痕的勘察、交通事故现场散落物的勘察、交通事故现场可疑迹象的勘察来确定交通事故的案件性质和案件责任。  相似文献   

3.
杨晓锋 《科技信息》2010,(24):I0330-I0330
本文通过对几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痕迹检验,发现运用整体分离痕迹鉴定法在认定肇事逃逸车辆时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一次纸张印刷品的检验中,笔者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特殊痕迹,暂命名为条状痕迹。经查阅有关资料,尚未发现对此种痕迹的报道。为此,笔者对此种痕迹进行了研究。现作以不简要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条状痕迹的具体形态及观察方式。该痕迹位于纸张的光面,由宽窄不同,间距不等、明暗相间的数根线条组成.借用侧光倒视或垂直光正视观察,即清晰可见。二、条状痕迹的形成。为了弄清该痕迹的形成原因,笔者走访了造纸厂技术人员,并到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该痕迹形成于纸张生产的烘干或压光阶段(主要是烘干阶段),源于带有…  相似文献   

5.
高震 《科技资讯》2006,(35):18-18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痕迹检验不仅有利于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核实当事人的口供及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为侦破道路交通逃逸案件、查找肇事车辆提供有效的证据.本文结合案例,对痕迹检验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以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现场勘查,提取遗留在现场中的各种痕迹物证,来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对于推断作案人的犯罪行为动机和目的,认定案件性质,明确侦查方向和范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路面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装有ABS汽车轮胎痕迹的形成机理和痕迹特征,以及轮胎痕迹的检验、应用。试验表明在交通事故现场,装有ABS的汽车不会留下轮胎痕迹,或者仅留有不清晰的压印痕迹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论文还就如何增强、显现微弱的轮胎痕迹,如何利用装有ABS汽车轮胎痕迹推算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鼎昱 《科技资讯》2012,(16):239-240
犯罪现场勘查存在着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物质痕迹具有广泛性、稳定性特点;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可知性、抽象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作理论性和应用性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新的侦查途径和思路,开拓侦查思路,为刑事破案服务。  相似文献   

9.
论痕迹鉴定结论在司法中应用的困境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痕迹鉴定结论作为一种法定证据,是补充裁判官之认识能力,为推测实证事实之存否的基础材料,因此有着极高的证据价值。但随着人们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识,鉴定结论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的观点,遭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批判,人们开始清醒地认识到鉴定结论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神圣,它同样也会出错。由于对痕迹鉴定结论一直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其所面临的挑战和责难已是难以避免。所以,在现阶段,一方面要正确看待痕迹鉴定结论在司法实践中的价值;另一方面要开展各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以促使结论更科学和客观,才能充分实现痕迹鉴定结论应有的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尹建昌  何映炜 《科技资讯》2013,(28):206-213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单纹锉与双纹锉的痕迹反映,归纳两者的差异点,利用差异点对某些犯罪现场所留下的断面和屑片进行种属分析,区分现场工具破坏痕迹是单纹锉还是双纹锉所留,从而达到提供侦查线索和缩小侦查范围的目的.在对钢锉的结构和金属切削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用锁芯、铝合金管和锁梁等三种金属客体用同一种运锉手法制作大量的痕迹样本.通过体式显微镜和三维立体显微镜对金属客体的锉断面和锉屑进行充分观察和综合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纹锉与双纹锉在进行锉削运动时所形成的痕迹特征是存在差异点.在锉削面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表面平整程度不同和线条流向及连贯程度不同;在锉屑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卷曲程度不同、个体痕迹形状差异不同以及印压痕迹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例“五四”手枪发射的枪弹弹壳底面上的特殊痕迹入手,通过分析该痕迹的形成,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范畴。  相似文献   

12.
现场痕迹从形成到对其进行勘验、检查、检验、鉴定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些变化和破坏不仅对现场痕迹的发现、显现、固定、提取、保存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痕迹检验结论的正确可靠与否,从而影响现场痕迹的证据效力。刑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痕迹形成后变化机理的研究,明确引起痕迹变化的因素,采取人工、技术等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痕迹形成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电动开锁枪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开锁工具,开锁具有更快速、更便捷、更隐蔽的特点。在分析开锁枪的结构与开锁原理的基础上,经实验研究,发现使用开锁枪开锁,会在圆头弹子球面端遗留点坑状打击压印痕迹以及短线擦划痕迹;在锁芯匙槽底部有点坑状打击压印痕迹以及擦划痕迹;在平头弹子柱面相应位置遗留剪切擦痕;在锁舌横梁平面会有擦划痕迹;在锁芯匙槽及弹子孔内遗留有金属碎屑。痕迹出现率高,特征清晰明显并且稳定,能够反映出使用开锁枪开锁的特点。与钩状工具开锁形成的痕迹进行比较,发现开锁枪开锁有其特有的痕迹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承建  于孝红 《科技资讯》2006,(16):248-249
火灾痕迹物证是指能证明火灾发生原因和经过的一切痕迹和物品,包括烟熏痕迹、倒塌痕迹、液体燃烧痕迹、短路和过负荷痕迹,火场尸体、炭化痕迹等等。火灾现场中拍摄有检验鉴定价值的各种痕迹物证是火场照相的重要内容。常见的火灾痕迹物证存火烧、蔓延、炭化、灰化、烟熏、倒塌、坍塌、变形、变色、变性、熔融、流涎、断裂、炸裂、爆炸、位移、飞落、遗弃、撬压、磨擦、撞击、间隙、层次、交叉、短路、过载、烧死、烧伤、记时、记录、凹形、V形、象形、笔迹等痕迹。如可能引起火灾的火柴、烟蒂残留物;电气火灾中的短路点、熔痕、熔珠、电线接头、插头、电器开关;放火现场的引火物、作案工具及相关的门窗门锁撬压痕迹、血迹、脚印、指纹;液化气火灾中的泄漏点、阀门等。  相似文献   

15.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地面轮胎痕迹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对地面轮胎痕迹的分析,不仅有利于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核实当事人的口供及其他证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为侦破道路交通逃逸案件、查找肇事车辆提供有效的证据。本文结合案例,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对地面轮胎痕迹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选用钥匙模拟开启柱形弹子锁具后,解剖锁具并观察记录开启痕迹,发现选用钥匙开启痕迹主要为弹子倒角处的摩擦痕迹、弹子柱面的剪切痕迹、弹子孔处的印压痕迹和摩擦卷屑。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种工具痕迹分类方法是将工具痕迹按两个层次分类,第一层分为两大类痕迹,第二层分为六种。工具痕迹的分类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在工具痕迹分类的理解和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就导致了在工具痕迹分类这个问题上的观点出现了差异,影响了学术交流和在实际中的应用。根据工具痕迹的外表结构形象将工具痕迹划分为凹陷状痕迹、线条状痕迹、孔洞状痕迹和混合状痕迹。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犯罪侦察学中的物质与非物质痕迹的概念及其内容;论述了收集、提取各种重要物质痕迹之前,对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各种痕迹作了说明,并较深入细致具体地阐明了交通事故现场血液、人体组织、油漆等痕迹的提取、保存、送检方法,为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收集可靠证据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静态痕迹”辨析及修正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将凹陷状痕迹的形成描述为接触点处于静止状态而称之“静态痕迹”是不科学、不周密的。引用力学理论可对痕迹形成的机理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对工具痕迹的形成进行准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20.
在法庭科学中,犯罪工具的磨损信息往往能够提供相关线索。目前,关于如何分析犯罪工具磨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钳剪工具如钢丝钳的刃部磨损与剪切痕迹表面的几何形态之间有对应关系。通过分析现场工具痕迹表面纹理以获取工具的磨损信息对于侦查过程有实际意义。把多尺度分形用于工具痕迹表面纹理分析中,计算痕迹纹理图像的多尺度分形特征来分析工具的磨损状况。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研究方法对于工具磨损分析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