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方法论的角度探讨了法律解释在法律适用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论述了拉伦兹所认为的法律解释的目标以及其应发挥的实际作用,分析了法律解释在法律运行中产生的实际效果,强调把握法律解释在法律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司法者在实践中也要合理的进行法律解释,防止滥用法律解释而产生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
合同解释的主体,应专指受理案件的法庭或仲裁庭。合同解释的对象应为表示于外部的当事人的共同意思。具体解释方法在解释过程中,是分工合作地担任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功能,从而在共同协力下完成发现合同意旨的任务。任意性规范对合同漏洞的补充功能毕竟是有限的。在不存在可适用的任意性规范时.解释者最终就必须求助于更为抽象的解释因素。解释客观化、统一化的理论,是针对格式条款而言的。  相似文献   

3.
单纯的逻辑学和有题材特征的方法论逻辑,是信念研究的两种不同形式抽象,后者对信念形式的研究要兼顾题材的特性。法律逻辑属于后一种方法论逻辑,它的理论结构是3种方法论(法律推理、案情论证、修辞论证)与两种信念(恰当性、合情性)的对应。  相似文献   

4.
高晶 《科技信息》2012,(25):453-453,475
法律漏洞的研究和补充是实现法律进步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基础,文章首先对法律漏洞的概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本文法律漏洞的概念;接着文章分析了法律漏洞形成的三种原因:法律制定者认知的限制、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以及法律条文的抽象性,列举了目前法律漏洞的几种类型:认知类漏洞和非认知类漏洞、开放型漏洞与隐藏型漏洞以及自始的法律漏洞和嗣后的法律漏洞,最后根据不同类型漏洞的特点提出了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5.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6.
崇尚法律的确定性是西方法学界一个悠久的传统,从古希腊开始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西方法学家们极力推崇法的形式主义。二十世纪以来,法学界关于法律的确定性,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强调法律的确定性转向强调法律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把握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的区别,需从关系原理的高度予以把握。以关系原理的视角观之,两者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前者是要提出并验证一个"理论假说",后者是要提出并验证一个"规范假说"。  相似文献   

8.
刘晓文 《科技信息》2011,(36):I0079-I0079
法律语言是贯穿于法律的制定、研究和运用过程中的文字表意系统。导致法律语义不确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客观世界的复杂性是其主要原因。在语义学的视角下,法律语义不确定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  相似文献   

9.
法的确定性是法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它作为规则的总称,却具有许多不确定性。通过对法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表现形式、存在原因、如何克服及其相对性等方面的分析初步研究这一问题,并就此问题探讨法的不确定性问题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漏洞是一客观现象,没有法律漏洞的法律秩序是不存在的,再完美的法律都无法完全避免疏漏。本文通过法律漏洞与法律解释的基本内容,法官面对法律漏洞的释法存在的基本问题,旨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完善我国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在各国宪法及刑事诉讼法中具有不可动摇的法律地位。此原则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体现了自身价值。我国刑事诉讼法体现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精神,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完善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2.
自制定法产生以来,就一直存在法律漏洞。尽管人类曾经试图否认法律漏洞的存在,但是历史证明法律漏洞是不争的事实。法律漏洞是指制定法存在的违反法律目的的令人不满意的不完整性。其类型包括开放漏洞、隐蔽漏洞和冲突漏洞。法律漏洞的补充方法可以归纳为直接适用民间习惯规则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和间接适用民间习惯规则补充法律漏洞的方法。而间接方法则包括类推适用、目的性限缩、目的性扩张、创造性补充和法益衡量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绝对发展和法律的相对完善决定了法律制定之时便存在了漏洞,法律漏洞的客观存在要求必须对其做出填补。虽然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法律漏洞填补的状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各种漏洞填补模式权限不清,分工不明等等。这一切使得法律漏洞问题的突显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以德为政,民安不争的社会“安定”思想,是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传统有巨大的历史惯性,直到今天,秩序稳定在立法决策层那里依然作为中心价值取向,毋庸置疑,秩序稳定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本而可靠的办法是实现法治。现代法治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下的秩序是以维护民主,平等,自由为目标的,是个体实现权利义务行为的有序性与国家行使权力的有关性的统一,而传统中的“安定”价值取向与此有着明显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基于PROLOG扩充不确定性处理能力的逻辑程序设计语言EXLOGL,并介绍了该语言解释系统的总体结构、知识库设计及演绎求解原理.  相似文献   

16.
以不确定性理论为依据,通过情报实践,提出情报学应该研究不确定性问题,指出情报是减少不确定性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的造法功能体现在司法和立法两个方面。在司法上,比较法能通过学理或原则、立法或司法直接承认比较法等方式成为一国法源。比较法的结构方法系法学方法论上的体系方法,是有效的法律解释和法律漏洞填补手段;比较法的诠释学方法在一国实在法下虽超越了法律解释的限度,但仍可用于填补实在法漏洞;功能比较法在法律发现中是一种后果论证、是实质推理,具有特定限度。为发挥比较法的造法功能,研究者须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特征、研究方法的要求,决定选取宏观/微观、内部/外部、共性/差异、概念/类型视角;明确方法的局限;以融贯性作为验证研究结论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法律解释一直是法律方法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法律解释的概念、特点、方法以及适用等进行梳理,以期对法律解释形成一个初步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按流派观点对语言进行研究容易模糊语言作为整体存在的特性以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语言研究中的结构功能二位一体的方法论视角体现了当代学科的发展趋势 ,因此文中涉及的众多人物不具有所谓的结构主义或功能主义语言学代表的含义。他们的成果共同体现了当代语言学研究中的人文主义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预示出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论法律解释方法的特性、功能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方法论是人们认知法律之根本,同时也是法律人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石。近年,随着哲学诠释学观念的影响,法律方法或法学方法的研究日渐兴隆,引起了法律界和法学界的关切与重视。事实上,法治的成熟直接依赖于法律方法或法治方法,而法律方法论或法学方法论的缺失一直是我国法治或法学建设长期停滞不前的主因之一,要改变现状必须加强法律(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因此,从法律解释方法的概念、特性、功能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