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分开来说并不是一个概念。但我们常常对“科学”作广义的理解,把技术也包含在科学之中,所以人们常以科学之名,来谈论技术的应用。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1〕鉴于此,人们往往把它们合起来理解。并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它最重要的是认识与改造功能,科学技术本身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反过来又帮助人类不…  相似文献   

2.
技能是一种能力,具有目的性,这决定了技能要遵守操作规范和社会规范。前者是对工具而言、后者是对工具的使用者而言的。德雷福斯的技能模型对前者进行了讨论,但忽视了依靠工具本身并不能建构出一套规范体系来。技能的规范性取决于对工具的使用,要遵守社会规范。其中,技能学习的关键是获得经验,经验不仅取决于熟练操作也依赖于社会规范;技能的转移不仅需要身体,也需要社会交流;技能的判定不仅依赖于操作规范,也要遵守道德规范。机器能否掌握类似人类技能取决于其社会化程度,基于当前的技术,无法保证计算机能够完全融入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科学文化异化的过程,也同时是人类对科学进行人文反思的过程和当代科技人文拓展的过程.后两个过程使当代科技呈现出日渐明显的人文化发展趋势,并对人类文化和文明带来深远的影响.这启示我们,诉诸科学,从科学走向人文,进而求得"两种文化"的统一和平衡,是我们克服当今人类社会种种重大危机,由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的根本性途径.  相似文献   

4.
"低碳经济"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提出了转变要求,同时也为广大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商机.企业只有重新审视外部环境,探索最佳商业模式,为自己量身打造低碳发展战略,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新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伦理: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的伦理困惑,就其原因,既有科技自身的因素,也有人类本性的因素.深入探析科技与伦理的内在关联性,保持二者间的张力平衡,是未来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环境全面进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对于地球以外生命的好奇和探索,其实在古代就开始了,国外有,中国也有。这种现象和访仙是有很大区别的,在古人眼中,神仙和外星生命并不是一回事,神仙上天入地,长生不死,不借助工具,其地位远高于人类;而外星生命,只不过寿命比人类长,也有国度,也得借助工具,而且他们只不过在科技上高于地球人类,但等级是并列的,他们在地球人面前炫科技,但并不决定人类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科技伦理化呼唤哲学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科技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的同时,科技(主要是技术)异化现象随之凸显,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潜在而巨大的威胁。本文对科技异化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并试图探求科技异化的根源,认为其主要根源在于西方近代主体性哲学的失落与科学的盲目膨胀。因此,要避免科技异化带来的生存困境,必须复兴哲学和科技伦理化,使科技在哲学的批判功能中和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发展进步,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8.
论科技双刃剑效应产生之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对于这样一个大问题,如果硬要在这里做出一个明确而简洁的回答,显然是困难的,但由此提醒人类应该正视科学和技术的双刃剑效应却是非常有益的.在对这个问题产生的成因探讨之前,我们想先提出三个前提性论点,以便下一步讨论的展开.一是虽然科学和技术确实是两个概念,但由于它们的紧密相联,故一般情况下不必严格区分,所以双刃剑效应的主体是科学技术;二是科技双刃剑效应确实存在,而且有的问题已很严重,这已由事实所证明,值得引起人类警觉;三是虽然科技的主体是人,它的负效应和人类的贪婪、非理性以及人类社会制度的种种缺陷有关,但不能就此得出这样的观点,即"科技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是人的问题,所以科技双刃剑效应是由人赋予的而不是科技本身的问题."诚然,人类采取的任何行为,包括科技在内,当然都和人有关,是属于人的问题,但现在我们对这个问题要讨论的重点却显然不是属于这个层面,否则就不要讨论"科技"的双刃剑问题了.  相似文献   

9.
全面科学技术观与科学技术哲学门类构成探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传统的科学技术观是片面的,并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论交织在一起.而"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对立和对抗"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个突出的文化困境,并成为"世界性难题".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我们不想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劳动价值论视域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解读.从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科学不是"魔鬼"但却是"魔鬼般"地负载着人类科学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价值库",因此科学所形成的"价值库"即"科学价值库",是"魔鬼般的价值库".  相似文献   

11.
1.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的必要性.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地、自满自足地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好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1],p.229)科学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压抑人的异己性力量.对此,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等都曾作过深刻的反省与追问,但他们大都把科技异化归源于科技自身,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原罪"、是"罪恶之源",而没有从人本身及人与科技关系对科技的制约来反思科技活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2.
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观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人类生存的精神文化空间.景观空间的视觉品质必然是由人类通过记忆、联想、想象与认知理解等感受过程确立的.大规模现代住宅建设中的科技异化、人文主义丧失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文化生态危机,迫切需要用景观生态学的新理论及多功能景观概念去理解城市与区域发展中的各种人类社会可持续问题,用景观哲学理念去确立宜居环境的景观建设目标.我国城镇的传统景观贯穿了风水理论的哲学思想,拥有地域独特的景观文化.只有将场所景观的空间形态与人的感知心理联系起来,才能营造最佳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社会模式生成并造就语言。语言不仅人类是最早的工具,而且是人类所独有的工具,更是人类最基础的工具——制造工具的工具——一种元工具。"元工具语言"的生成,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初级形态的形成。前语言阶段、声音语言阶段、记录语言阶段和机器语言阶段是语言发展的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语言的低级形态,后两个阶段是语言的高级形态。语言的内在结构来自于长期的语言规范而形成稳定的社会心理,反映人的内心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认识和思维逻辑。语言的一步步发展,引领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时代的语言交流在时空上所产生的张力:最大程度地满足了语言的开放特性,从而在最广的空间范围,在最持久的时间长河里持续激发创新,成为人类进步的持久的革命性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4.
制造和使用工具有实物证据的最早的人类发明,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考古学家路易斯·基利在东部非洲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发现的.这位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具200多万年前的人形骨骸,在骨骸旁边找到了一些用石头打制成的工具.从功能推测,这些加工过的石头可能在当时用于砍砸或刮削.这几件被人类改变了形状的石头表明:人类的祖先在那时已经迈出了区别于其他动物最重要的一步--利用身体之外的物体获得更大的力量,藉助自然界延伸躯体的功能.历史学家们把它概括为一句今天熟知的话:开始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类用石头制造工具的历史一直延续了200多万年.直到今天,我们还能在许多边远的乡村和小镇看到石头工具家族的后代:石磨和石臼.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众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虽然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但也带来不确定的风险。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兴起的"负责任创新"旨在解决科技发展中的责任伦理问题而提出的理念,这为人工智能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理论思考与现实应对的路径。运用负责任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人工智能伦理责任的规制或者嵌入,使其形成具有道德的决策和行动,从而促进人工智能良性、开放、健康和包容的发展,推进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6.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壬寅虎年将至,"过年"依旧是中国人绕不开的话题."年味",这个烟火气最浓郁的词汇,汇聚着数亿普通人对生活最美好的向往. 过去的2021年,人类依然在疫情的裹挟下艰难踯躅.多国疫情反复,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多不确定性.也正是在充满未知的这一年,科技带来了最温暖的力量,让我们有勇气应对所有的纷繁复...  相似文献   

17.
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科技的竞争,最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取决于教育的创新,取决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科技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外界和自身的最高类型的行为方式.然而,科技活动的后果往往具有两重性--既可造福人类,也可由于科技成果滥用而作恶于人类.科技工作者是否应该遵循一定规范来选择自己的科技行为,科技工作者在因研究成果遭到滥用而给人类造成伤害,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与伦理责任及他们应该如何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抑制科技成果的滥用等等,探讨这些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聚技术,即以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等四大主要前沿技术融合所构成的全新技术领域(简称NBIC),把人类科技发展对象从人类周围的世界转向人类自身,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史无前例的巨变.美国各界对此展开了争论.大体上,争论可以分成技术进步主义与技术保守主义两大派.前者强调技术发展的必然性和人类自由的重要性,坚持科学技术是解放人类的力量,主张发展会聚技术以超越人类的生物限制;后者则以F.福山、B.乔伊、L.卡斯等人的观点为代表,依据"自然"的神圣性,主张对应当严格限制超越物种限制的技术使用.本文撷取争论中的主要观点,从尊崇自然还是自由的价值取向、技术发展必然性两方面分析了双方的分歧,认为,我们应以人类福祉为目标,谨慎推进会聚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自从有人类以来,人们幻想最多的莫过于"长生不老"、"返老还童"。可衰老和死亡却永远是人类逃不过的宿命,所以中外神话故事中的"不死药"一直是人类梦想得到的东西。而现代科学,尤其是干细胞研究的发展,为曾经的梦想带来了新的希望。为此,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