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大光 《科学》2005,57(6):13-16
科学和公众之间历来关系复杂。科学家团体、政府和公众在战争期间、和平期间和社会发生动荡时,对待科学的态度历来不甚一致。科学家和政府为了使科学和技术能够得到顺利发展,一直在努力通过某种传播方式使公众能够支持科学事业,而公众则在自己的社会政治体系和语境内对科学有着不同理解并变换着看法。科学传播模式就形成一门可以研究的学问.也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学者与人文学者讨论的话题.研究科学和公众之间关系的学问也逐渐成为一个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各国学者越来越发现,科学家和政府最初想通过科学知识灌输的模式使公众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群体和纳税人,使他们成为支持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人,但事实表明,事情远不像他们想象得那样简单。  相似文献   

2.
2002年韩国政府对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将达到国家预算的5%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科学和技术的重要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尽管韩国政府和私营部门已对促进其技术优势进行过一致的努力,但韩国在这方面还是落后于许多国家。与此同时,核能这一被认为是国家能源中正在不断增长的部分仍受到公众关注。在国家对这些问题的政策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新闻世界》杂志采访了62岁的KwunSock-il博士,他在最近的内阁改组中被任命为科学技术部部E。以下就是采访Kwun博士时的谈话内容:问:最近通过的一项有关科技创新的特别法律.预计会有利…  相似文献   

3.
科学是人类实现梦想的翅膀,是人类到达理想彼岸的航帆。在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成就令人目不接的今天,科学带来的一场巨大的革命,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社会公众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武装自己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为此,我们开辟了”科学家平台栏目,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科学家走近公众.让公众走进科学。这里选载的都是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面向公众所作的专题演讲。这些演讲从不同的角度,以通俗而精妙的话语.向公众讲述了科学知识,传达了科学精神.可让我们读者同科学…  相似文献   

4.
来势汹汹的反科学PaulKurtz著吴向红摘译奇怪的是,正当科学大踏步地前进、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之际,一种反科学文化悄悄崛起了。在19世纪与20世纪上半叶,公众中洋溢着对科学的赞誉,其在爱因斯坦身上恐怕达到了顶点。今天,公众的情绪却急...  相似文献   

5.
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关心公众对科学的了解呢?首先,对科学是我们的文化的最伟大的成就这一点是有疑义的,而且值得人们对它进行了解;其次,科学会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而人们需要了解它;第三,许多的国家政策的制订都包含着科学,而且只有当这种决策是通过了解情况的辩论而制定出来的,它们才会真正是民主的;第四,科学需要公众的支持,而这种支持至少是(或者说至少应该是)建立在公众对它有一种最起  相似文献   

6.
正人工智能(AI)是当今时代的流行语,技术专家、学者、记者和风险投资家都在使用这个词。就像许多从学术领域进入大众领域的词汇一样,在这个词语的使用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误解。但这并非是公众对科学家不甚了解的经典案例,科学家常常也会像公众一样误解人工智能(AI)。我们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介绍聚氨酯泡沫的特点及其火灾危险性,分析火灾案例,指出公众聚集场所内部装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公众聚集场所加强其火灾危险性的研究,提高认识,改革工艺,开发阻燃、难燃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提起谣言,许多人会联想到那些捕风捉影的内容,比如每逢本命年,无论男女老幼都要身穿红内衣、脚着红绒袜,否则一整年诸事都会不顺。其实,生活中还有一部分披着科学“外衣”的谣言更易蛊惑人心,危害性也更大。这类谣言大多是抓住了公众对新科技或者身边事物的浓厚兴趣,通过歪曲事实、恶意编造和嫁接等方式,以达到混淆视听、快速传播的目的。以下就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吕斌 《科学之友》2008,(2):69-69
清明、端午、中秋这三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公众假日,使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传统节日会不会因此被"激活",人们是否会像关注洋节一样关注这些传统节日?传统节日真的重要吗?  相似文献   

10.
去年12月.美国国家生物安全科学顾问委员会(NSABB)决议认为,关于禽流感(H5N1)变异研究论文的全文发表.可能会引起生物安全危险。NSABB建议不要将论文完整地向公众发表.而是建立一个新机制.将论文中一些重要细节不对公众发表.只对公共卫生官员以及病毒研究者公开。  相似文献   

11.
袁闯 《世界科学》2007,(7):40-42
科学传播(SciCom)是一个实践与研究的成长区域。在过去的20年里,科学传播活动、课程和从业者的数目都在稳步增加。但是,科学传播究竟是什么?它在何种方式上不同于公众的科学意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文化和科学素养?本  相似文献   

12.
李大光 《科学》2006,58(6):55-59
美国《科学与工程学指标》(Science&Engineering Indicators,简称《科工指标》)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每两年发布一次的美国综合科学实力的重要报告。其内容包括:中小学教育,科学与工程学高等教育,科学与工程学人才,研究与开发经费,学术研究与发展.工业、技术与全球市场,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态度以及国家其他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3.
科学家的研究。在纳税人的支持下进行,因此科学家的成果,理应为公众所了解。但是,如果科研成果——尤其针对有害人类安全的疾病的研究成果——的公开,会被某些人掌握并且不正当使用呢?公开还是不公开,这是个大问题。本文是科学家、相关组织、政府,就禽流感这一疾病.在这一议题上所展开的一场正在进行的辩论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日前公布了其在研究、教育和公共服务领域久负盛名的十个奖项的获奖者名单。这些获奖者的领导能力、对科学发现的贡献,以及促进公众参与科学的热情在业内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5.
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最伟大的意义在于人类开始摆脱宗教的精神枷锁,关注真实的世界,关注人本身。神学想要继续凌驾于科学之上,已经不可能了。自由的理性思考必然导致科学。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 科学对神学的挑战是从天文学开始的。1512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潜心的天文观测研究;在他的著作《浅说》中阐明;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着太阳运行,而不是人们所笃信的公元2世纪一位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说的那样:“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包括太阳在内,一切天体都绕着地球旋转”。教会一直维护托勒密的宇宙观,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的宇宙观。哥白尼的著作被斥为欧洲最大的“异端邪说”。经过31年沉默之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在1543年正式发表,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天文观测和理论研究结果,指出托勒密的宇宙观是错误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人们把哥白尼的理论简称为 “日心说”。这一年,哥白尼在世人惊愕与愤怒的目光中离开了人间。赞同支持“日心说”的学者相继遭到教会的迫害。充满激情传播哥白尼学说的意大利学者布鲁诺, 1592年被教会逮捕,经过8年审讯之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在行刑前,他的舌头被特制的钳子从嘴里拉出来,用木头夹住,使他不能再向公众讲话。 哥白尼去...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初,德国生物化学家埃米尔·阿布德霍尔登(EmilAbderhalden)以其假“防御酶”欺骗了科学界。如果临床医学思想不改变,这样的欺骗行为可能还会发生。一些治学严谨的社会学家主张:确定科学是否为社会思维产物,其构成是否与社会条件无关?在科学前沿,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研究资料会被误解,差错随时都会出现。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此类错误通常能很快为同僚或作者自己所纠正。但是欺骗行为呢?欺骗总有所图,往往难以揭穿。我们认为,科学上处心积虑的创造以及对作为论据之事实的解释是一种社会思维产物。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  相似文献   

17.
洪耀明 《科学》2008,60(2):28-31
科学素质(scientific literacy)及有关思想在20世纪初开始产生.长期以来,公众科学素质被视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人口素质指标,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当代国际社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江世亮 《世界科学》1999,(12):11-11
展望一下未来的工程技术科学前景,数学、物理、化学抑或生物学,谁将成为翘楚?没错,生物学!但这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物学,而是借助于其他学科来共同开发生物学的宝藏。美国享有盛誉的研究性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这一前景可谓十分明了,该校已确定今后主要研究经费将用于跨学科研究。作为这一努力的一部分,伯克利分校已确定斥资1亿美元建造两幢新研究大楼,以让物理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和公众健康等学科的一流专家集中在一起。预计在未来几年里,会有15个新的专业学科在这里出现,他们将为此投资5亿美元,最终使加州大学伯克利分…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科学研究同社会之间需要更紧密的结合,会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一种正面的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塑造它的科学社会的未来。为了促进这些目的的实现,我们正在打算创立一个向所有对科学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感兴趣的人开放的社团──“欧洲科学”协会(Euro-science)。科学同公共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令人舒心的(例如公众对天文学发现的经久不衰的兴趣),也可能是紧张的(例如与遗传分析和变异有关的争论)。迅速膨胀的人类知识同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联系决非是一成不变的,而且值得我们不断的评价,正如各种参与者们的活动所做的那样。而这种评价…  相似文献   

20.
对科学来说,1就是1,2就是2。如果把1说成2,或者把2说成1,就不是科学了。说起来,似乎这个问题很简单,不值得一议。其实,我以为大有一议之必要。因为,科学技术的成果需要由新闻媒界报道,让公众知道,并为公众所理解、所接受。新闻媒界的报道是否客观至关重要。王洪成的“水变油”技术,硬是被新闻媒介炒成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不仅中国人感到莫明其妙,而且连外国人也看不懂了。伪科学本来是欺骗人的,经这么一喧染更能骗人了。炒得王洪成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他真的能把水变成油,那么王洪成贡献之大,所有的诺贝尔奖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