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她笔下主要描写了在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交织下普通男女的情爱生活。张爱玲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以丑为美的审美风格刻画了许多行为诡异、心理变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现实生活中人性深处最真实的一面。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男女主人公的际遇反映了张爱玲丑的审美艺术及其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2.
《白鹿原》自发表以来,其总印量已超过一百余万册。对《白鹿原》的研究始终不减当年,但都主要从宏大叙事、儒家文化、人物形象分析、语言、民俗学等角度品评作品,其研究文字总数亦早已超过小说本身。笔者主要从性爱描写展示的社会历史变迁、性爱描写揭示的传统心理以及性爱描写体现的文化价值观三个部分讨论了《白鹿原》中关于性爱描写所蕴含的文化心理,从而观照其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才子佳人小说是中国小说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它继承了《金瓶梅》开创的文人自创和人情小说的传统,是《金瓶梅》和《红楼梦》之间的中介,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和低估。其妇女观和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法对后世小说特别是《红楼梦》有显著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金瓶梅》是我国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长篇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兰陵笑笑生不仅开拓了小说的题材领域,而且改变了以往作家的审美定势和观察社会人生的方式。他公然把描绘人的欲望作为艺术构思的核心,对人的金钱欲、权势欲和性色欲作了淋漓尽致的展示和张扬。《金瓶梅》所描绘的人欲横流的艺术画卷,向人们作出了这样的昭示:传统的价值尺度已经开始失落和裂变,作者正在运用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去观察社会人生,因而星现出迥异于前人的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这是兰陵笑关生对小说美学的新贡献,也是《金瓶梅》这部奇书的成就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本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对比研究《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金瓶梅》,认为两部作品都以写性爱为题材,不同的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写“性”更多地是主观表现,充满激情与理想,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讴歌,对生命的礼赞与对人性的呼唤;而《金瓶梅》写“性”则是客观模仿,其客观性表现为摄入生活的不加粉饰、灵与肉的分离、叙事的零度情感处理。  相似文献   

6.
在戏剧创作中,冲突常常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戏剧情节是在矛盾冲突及冲突的消解过程中发展的,换句话说,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的灵魂。而《罗剧》中的矛盾冲突主要体现为两个世仇之间的矛盾冲突、个体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封建与反封建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冲突的消解主要是通过暴力这个中介而完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暴力成了罗与朱二人之间爱情的对立物。本文将就《罗剧》中的暴力冲突描写进行分析,进而挖掘罗与朱二人之间爱情悲剧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7.
武大郎在《水许传》和《金瓶梅》中并非主要人物形象,但他却是具有深刻社会文化意义的文学形象。此形象的出现,是对男尊女卑人伦的反叛;是对封建政治伦理的批判;是对人情人欲的肯定。这个形象对封专制统治下妇女人生价值和独立人格的觉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日本女作家圆地文子的小说《神社的慢坡》是一部非常有名的文学作品。小说以明治时期为背景,生动刻画了一个被封建伦理道德所束缚,在婚姻生活中个性受到严重压抑的女性形象。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女主人公白川伦的婚后生活划分为四个阶段,揭示她在自我与现实的矛盾中心理发展变化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从文化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从人与自然在现实中的审美建构以及自然美在艺术中的审美表述这一层面,来考察自然美欣赏的根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感应、同构之使然;二是人类社会矛盾心理之产物;三是人类回归自然的深层心理冲动之呈现。  相似文献   

10.
牟莹 《科技信息》2012,(24):243-243,245
中国古代结婚制度是封建礼法所决定的,与封建伦理道德密不可分。婚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分析和探究我国古代结婚制度的历史演变,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知古代男女间社会关系的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1.
《聊斋志异》反映了作者蒲松龄对科举制度弊端的反思和爱恨交织的心理,表明蒲松龄作为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百年历史上产生的最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全面而深刻地改造国民性成为这一运动的主要精神特征。鲁迅和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一方面全面地抨击窒息人类生命力的封建伦理道德体系,一方面在不自觉中亲身践行着封建礼教下的旧婚约,他们的婚姻都是吃人礼教下的血淋淋的祭品。这种二律背反的特殊组合决不仅仅是他们的个人命运悲剧,而是新旧交替时期传统文化在倡导新文化的巨人心中的外在彰显,他们在围城内外的表现所折射出来的与其自身思想的矛盾和悖谬,在一个侧面证实了国民心态的惰性和中国国民性改造的艰难。  相似文献   

13.
鲁迅《野草》是一部爱情散文诗集,含蓄委婉地记录着鲁许之恋的历程和心理流程,从中概括出鲁迅的三种爱情心理:怕爱而不敢爱的悲观心理、对攻击者的反击与复仇心理以及要爱而坚定地爱的心理。通过文本的解读分析,不难发现悲观情绪构成了《野草》的一大主流爱情心理,渗透在鲁许之恋的各个阶段中。随着爱情的发展,悲观情绪发生积极向上的变化,寄予着希望与决心。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名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主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家各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以封建皇帝这一特殊社会角色为切入角度,运用现代心理学、艺心理学理论对《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进行再认识,为“爱情说”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两性爱情道德观的尖锐冲突”和“在爱情的困境中探求人性的复杂与深邃”两个方面来分析盛可以的情爱力作《道德颂》,尤其注重对作品中两性爱情道德的冲突、爱情与自由的矛盾、嫉妒心理的刻画、两性的相处方式等问题的分析,认为《道德颂》中爱情与道德的冲突由外在的显露转向内在的思考,以此展示两性爱情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表现人性的复杂性。在婚外情的题材中作品显示出向新的领域与更深的精神向度挖掘和探索的努力以及盛可以在当下文化语境中对爱情与人性的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体育院校大学生恋爱现象更普遍,分手率尤其是男生分手率更高;满足性需要恋爱动机人数比例更高;选择恋友更多注重"美丽辐射效应";性观念、性行为更为开放;恋爱受伤者性行为发生率更高。不良恋爱动机和性行为动因,开放的性观念、冲动的性行为,宽松的教育监管及恋爱心智教育、性教育的欠缺,致使体育院校大学生恋爱伤害人数比例更高、等级更重;受伤后心理或躯体应激征象严重、行为消极极端者比例更高;男生因异地恋造成的伤害居多,女生则多为被动受伤;女生恋爱受伤后的应对方式比男生更温和、更积极。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性观念和性心理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3年对广州某大学的1093名文学、理工、经济和医学专业的本科学生的性观仿和性心理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项目的应答率为99.3%。半数左右的学生赞成谈论与性有关的问题和认为对性的态度可反映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多数大学生不支持婚外性生活和通过性接触来选择自己的伴侣,1/4的学生承认生活已出现受情和近1/10的未婚学生曾有性生活检验。第一次性生活的年龄有超前趋势,学生中认为自己“就生理、心理或社会意义来  相似文献   

18.
壮族文化心理是认识和理解壮族的重要内容。以《坡芽歌书》为对象,对歌书反映的对歌联情过程进行分析,概括出待人的朴实与谦和、涉世的聪慧与审慎、婚恋的重情与重义等壮族文化心理的典型表现,为认识壮族共同文化心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的成名作《蝴蝶梦》中“我”的成长历程即“我”和迈克西姆的恋爱过程。并从三个阶段具体分析他们之间爱情发展的特点,从而找出迈克西姆和门不当户不对的"我"相爱却不爱门当户对的吕蓓卡的原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