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黑暗之心》自发表以来,文学批评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小说的艺术成就,小说的象征意义以及从历史,心理,性别和文化的角度探寻小说深刻的内涵.但批评家主要研究马洛和库尔兹两个核心人物从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言行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文化内涵.本文运用雷蒙德·威廉姆斯情感结构理论,从小说人物的言行不一入手,分析小说在雄浑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中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以冷峻的笔调和现代性的感知直指世俗的欲望和生存 ,从普通人物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世俗的惰性和对生命的强大钳制力 ,从而在现代文化的阅读语境中深刻透示人情冷漠和人性迷失的状态 ,揭示世俗生命在特定社会政治和历史文化的挤压下生存的悲剧性内涵 ,呈现出苍凉的审美底蕴。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以暴露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为己任 ,常通过性意识、性心理的描写来反映性与社会文化、伦理道德的矛盾 ,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具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人物姓名多是作家精心研创的,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信息量,往往与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品质、志趣、命运息息相关,是创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和思想感情的表达,是小说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人物姓名的背后隐伏着人物的性格命运,创作者的爱憎褒贬,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物形象、人物取名、细节描写三方面剖析了小说<药>,认为该文具有如下特色:人物形象寄寓丰富的社会内涵;人物命名寓意深刻;细节描写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6.
李艳婷 《创新科技》2014,(12):121-122
陈忠实的《白鹿原》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深刻而真实地反映了从清末到解放初跨越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变迁。这是一部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小说,如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福祸相依”的人物因果命运,生命玄学神秘不可解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唐勇  周琼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47-50
在《围城》中,钱钟书在人物命名与人物的性格命运特征上存在着某些背反的设计处理。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恶性背反,达到对现代社会中某一类人毫不容情、不留情面的揭露和讽刺;通过对人物命名与其性格命运的中性背反,对这一部分人进行"有情"的讽刺;通过对小说人物命名和人物性格命运的良性背反,更多的是对这类人寄予期盼和希望。这种"含而不露"的表达方式和精细缜密的人物塑造隐含了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担忧和希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梓 《科技信息》2007,(18):201-202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深刻的社会内涵。其短篇小说名篇《献给爱米丽的玫瑰》通过爱米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美国南北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本文试图从时序颠倒、叙事视角、象征等方面简要分析福克纳在这篇小说中的创作特色,并由此来探讨该小说的深刻内涵及其艺术性。  相似文献   

9.
林香扬 《科技信息》2010,(21):336-337
昆德拉认为: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小说的使命在于“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文学批评家诺.弗莱也曾断言:“我们在小说之外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要到小说里寻觅的东西。”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在活生生的历史存在和血肉生命的结合中塑造出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并试图通过她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深思。对命运捉弄的奋争来闪现其人格力量和美好素质.给人以极大的灵魂震撼力和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0.
德莱塞在小说《嘉莉妹妹》中探讨了本能欲望和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批评家们由此把他看成世纪末的自然主义作家,抱有宿命论的思想,这样论断是有失偏颇的。本文从德莱塞本人的经历和思想变化,以及小说中人物塑造等角度重新探讨人物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永远有多远》中的女性主人公那“仁义“的性格受到了一些女性评论家的激烈批判,却受到一些男性评论家的热情颂扬.其实就文本呈现出的形象而言,作家的情感态度是既有批判更有眷恋.白大省那宽厚的美德并未完全过时,相反,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更能显出独特的价值,只是她那古典的美德亦需要进行现代性的人格重塑.  相似文献   

12.
象征的多义性曾引起过不少争议。笔通过对小说《红字》里最耐人寻味的中心象征“A”字的多层次意义的探讨,力求证明一部小说不断产生新意不仅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作家本身的主观原因。象征犹如一个磁场,整个作品的各个部分、细节都要在这个磁场的不断“运动”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意义。无论是小说家、批评家还是一般读都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象征。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白日梦包含小说中人物之梦、作者创作之梦以及评改者之梦三种类型,其产生与作者和评改者密切相关。白日梦的描写不仅大大丰富了文本内容,而且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揭示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具有重要的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尽管海明威没有一部作品是以女性为主角的,但是在他几部长篇小说以及众多短片小说中都描写了女性,可见女性人物在海明威的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巴克莱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15.
有关《美国的悲剧》的评论看到它如何深刻揭露了美国的经济法则、生活准则 ,诉讼制度、选举制度的弊病 ,很少注意到它以同样的深度反映了美国宗教生活的瘫痪和基督教传统精神的失败。小说在叙述克莱德堕落的命运时 ,把物质环境恶性膨胀的现实主义描写与基督教文化精神衰落的危机感交织一体 ,不仅揭露了美国金钱主宰一切的物化社会 ,而且反映了基督教已变成一潭死水的精神危机。克莱德悲剧的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抨击和批判 ,更在于对被民众和世俗败坏了的基督教的怀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红字》中错综复杂的冲突是该部作品最为引人入胜的特色。各种人物之间的冲突和人物与社会之间的冲突相互作用,最终决定了故事的结局是悲剧。综合其他的批评方法对当时清教社会及其教义进行分析,将理清故事中的冲突,进一步探究悲剧产生的原因,从而更深地解读作品。  相似文献   

17.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他的一生创造作品无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多视角的学术研究。然而将他的作品同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联系起来的评论却仍然屈指可数。用上个世纪末崛起的、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生态批评分析福克纳中篇小说《熊》中体现的深邃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以此丰富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研究并进一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学伦理学批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能帮助批评家树立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揭示文学作品的道德指向和文化内涵。文章以《到灯塔去》为例,结合社会文化语境,解读作者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9.
以文艺政策为参照,以自身文艺领导干部的合法优势来确立文学批评标准和内容的规范,这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冯雪峰之文学批评“政论”特色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冯雪峰在典型、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问题上都有着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艺术感受和认识。故其文学批评呈现出“政论与文艺”兼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审美原则与现实原则之间的关系,这是当代乡土小说一直面临的困境。对乡土中国现实和历史的“苦难”存在的焦虑成为主导情绪支配着作家和批评者,它不仅使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种种问题,也导致批评的方向产生巨大的偏差。阎连科的《丁庄梦》以一种简单、富于象征性的结构和语言给乡土小说带来新的启示,也为乡村重大题材的书写展示了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