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的数学模型及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属性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以车辆段设置地点为核心,提出两站图及三站图理论,设计分层顺序和反序推点算法计算列车在中间站的到发时刻,并以分时段列车等间隔运行为目标函数,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通用数学模型.利用北京城铁13号线数据,通过计算机模拟方法验证了论文提出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图编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与居民出行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开展轨道交通出行公平性研究。以大连市轨道交通系统为例,首先,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获取轨道交通乘客的实际出行需求,应用DBSCAN方法识别需求密集区域,以此确定轨道交通服务的核心乘客群体;然后,通过高德地图API获取需求密集区域内乘客在轨道交通出行前后的实际接驳时间,以此构建轨道交通的乘客可达性指标;最后,采用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评价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轨道交通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步行是轨道交通的主要接驳方式,公交为其辅助方式;在时间公平性方面,大连市轨道交通存在严重的不公平现象,2号线的不公平现象较1号线更为严重;在空间公平性方面,不公平现象主要由轨道交通站点服务范围内的乘客可达性存在差异导致。  相似文献   

3.
马金元 《科技信息》2012,(4):435-436
论文界定了反映列车运行图均衡与否的重要指标——运行图异质性的内涵,并将运行图异质性进行量化,研究一种基于间隔时间差异系数和紧凑系数的运行图、异质性计算模型,引入异质度的概念,将运行图异质性通过异质度进行量化计算。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共线交路列车运行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的网络结构和客流特征条件下的共线交路形式,重点研究了共线交路列车运行图底图结构设计、车底套跑与非套跑的运用方式、列车运行间隔的合理匹配、列车首末班车与换乘节点衔接方案的优化、车场的有效利用以及列车延误的影响等问题,对共线交路列车运行图的铺画流程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我国铁路特点,论述了建立运行图数据库的原则、数据内容以及数据的存贮方式;总结了特殊信息的处理方法;探讨了压缩容量的途径等,为实现运行图数据存贮和处理标准化做了一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基于长沙市常规公交网络系统,以该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长沙地铁1号线、长沙地铁2号线以及长沙磁悬浮快线)为研究对象,通过Space L网络方法构建公共交通数据库,结合OD矩阵路径分析计算站点间的可达性,对交通站点服务范围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对该市2014—2016年轨道交通可达性的时空演化及其对公交可达的影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多种已有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动态配流流量细化原则,并依据这一原则,在避免估算路段走行时间的情况下构造了一个改进的新模型.该模型的解释性强,具有全局收敛性,并考虑了距离不同带来的可达性的影响.在对该模型最优解条件的充要性进行说明的同时,对新模型的择路机理也予以了推证.  相似文献   

8.
轨道交通网络的可达性及其网络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分析轨道交通网络结构为目的,利用可达性对上海3个不同时期的轨道交通网络的通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可达性会随着地铁网络规模的增大呈下降趋势.为了阐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随后对各时期的网络进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3个网络的平均距离和平均最短路径对网络的可达性影响极小,而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特有的度分布现象对其影响较大.同时,分别将3个网络与保持度分布不变的随机网络进行了可达性和网络效率的对比,结果表明,轨道交通网络的便利性与网络效率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8年安徽省交通网络数据为基础,利用ArcGIS的network analyst模块,采用加权平均时间距离为指标,计算得出安徽省各县市的交通可达性空间分布格局,为安徽省交通网络的优化提供借鉴,并指出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模块可为区域交通可达性的定量研究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基本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京沪高速铁路初期高中速列车运营组织模式为前提,分析、比较了高速铁路和既有线列车运行图的共性和不同,阐述了基于网状线路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编制的主要思想、运行图结构以及高中速列车运行图编制和优化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末班车衔接关系的复杂性及影响因素,建立了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优化模型;设计了网络线路衔接关系的图形和矩阵表示法;基于线路衔接关系的矩阵表达,借鉴最小生成树Kruskal算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考虑客流需求及运营者的特定衔接需求的网络末班车衔接方案优化算法,并给出了具体算例,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适用性、易于计算机实现,可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营部门制订网络末班车衔接计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城市交通列车共线运营的通过能力和延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为背景,运用概率论的方法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共线运营条件下的通过能力.运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在一定能力利用率及开行方案条件下,列车运行延误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输组织的影响,提出了采用共线运营条件下运输组织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网络化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初步网络化运营换乘时间费用较长的问题,从换乘等待时间费用最小角度出发,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在客流低、中及高峰时期发车时间进行优化,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站衔接调度优化模型,并设计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多次仿真运算,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预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在正线上发生故障的概率,首先通过定性分析得到列车编组数、累计走行公里、架修或大修经历为列车故障发生概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之后基于实际数据以每12万km为观测范围生成单列车在一定走行公里内故障发生次数的离散数据集,并根据数据呈现的分布特点选择泊松分布、零膨胀泊松分布及可能的函数形式构造3个备选模型。经过模型比选,最终提出基于泊松分布的城市轨道交通正线列车故障发生概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列车编组数的增加会提高列车故障发生概率;累计走行公里的增加会使列车故障发生概率先降低后回升,在列车投入运营后的第4个12万km阶段达到最低值,在第7个12万km阶段超过初始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过程中的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票卡和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行车数据以及乘客走行时间参数数据,提取乘客乘车方案行程时间阈,分析乘客实际选择的影响因素,提出基于行程时间阈的乘客乘车方案多维匹配推定模型.该模型实现了逐位票卡乘客推定至最可能的乘客方案上,并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实用性.最后通过北京...  相似文献   

16.
在详细分析我国传统编图理论和网状线路编图理论主要区别的基础上,从铁路局网状线路列车运行图实验平台编制角度出发,提出了两层网络表示法构建基于铁路局路网的网状线路理论,宏观层用来描述网状线路的结构和线路衔接关系,计算客货列车的运行径路;微观层以轨道电路、道岔等单元计算列车的接、发车进路以及平行、敌对进路.实验仿真结果证明该理论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组织相关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项目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轻轨13号线及沿线的住宅项目为例,计算轨道交通线路对周边住宅项目价格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探讨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房地产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轨道交通发展对沿线0.3~1 km内的住宅价格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辐射效应,其中站点300 m半径以内区域效应显著.建议在距城市轨道300 m的范围内实施较高强度的房地产开发,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效益分享机制,以维护社会公平;同时,完善与轨道交通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环境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行人流线角度出发,结合拓扑学原理,提出3种基本元素来抽象行人设施及生成设施内、外走行路径,并引入具有面积属性的实结点子模型,解决流线交织区域的疏散问题,进而构建完整的站内路网.通过现场观测给出2支流线交织区域的面积计算和拥挤度判断方法,并结合宏观交通软件VISUM,计算得到路径的通过流量、走行时间等指标,最后与微观仿真软件比较,说明本文方法操作的便捷性及应用于设计阶段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Petri网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可靠性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UMT)可靠性分析的Petri网模型(hierarchical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HOPN).该模型将UMT分为多个对象类,各对象类的Petri网采用库所替换方法逐层嵌套细化,拼装后组成UMT可靠性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