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选择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沉淀的杜氏村落,从功能定位、美学追求、发展趋向以及由此折射出的文化指向等方面对农村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农村当代与传统民居建筑不同的文化蕴涵、美学品格和功能追求,并对农村民居建筑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借鉴传统人文文化,在传承中创新才能走出一条既具有民族区域特色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民间建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一体化的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持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后,如何对传统的地域文化进行传承,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文章从传统民居装饰对古建的研究和修复、对地域文化的传播和展示、对建筑历史文脉的传承等几个方面对川西传统民居装饰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闽西客家培田古民居的建筑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思言 《科技信息》2010,(8):I0132-I0132
培田古民居是中国建筑文化地域性特征的代表性作品。中国传统文化对培田古民居的布局、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上对培田古民居的保护与研究,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及中国现代建筑艺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地域乡村建筑居住环境差强人意及热舒适性远未达标,并且民居地域风格日趋减弱,因而难以应对不断加剧的能耗压力和文脉传承的文化需求。采用生态技术对杭州白马湖自建现代民居进行建筑节能和风格改造,以明晰传统吴越文化和现代建筑生态技术的平衡支点,总结吴越区域性民居生态节能改造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方法,以期为推广浙江一带"美丽乡村"建筑的生态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活中提炼创造的,在此过程中,结合不同地区的传统文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造出了无数优秀的民居建筑。如何传承这些民居建筑中的优秀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更好地服务于当今社会,是设计师应注重研究的领域和课题。本文以闽南民居的研究为着眼点,阐述学习传承传统民居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河阳传统民居的特色以及现状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了河阳传统民居的保护原则、保护措施和进化更新策略.以探寻一条适合河阳传统民居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基本为村民自建,极少考虑建筑的光环境设计,室内采光效果差.为改善传统民居建筑光环境,对黔东南地区丹寨县黄土寨中一栋具有代表性的苗族民居进行光环境实验测量,并结合该民居建筑的空间特征对其光环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该民居主要功能房间的采光性能均未达到建筑采光设计标准要求;房间的采光口大小及位置、室内空间形态、表面材料的反射性能等因素均会对其室内光环境产生影响.运用软件模拟对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以对原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影响最小化为光环境改造前提,从调整采光口的大小及数量、增加屋面亮瓦及檐下采光口、铺贴浅色墙纸、设置可调节反光百叶等方面,提出传统民居光环境综合优化改造策略.本研究可为传统民居室内光环境保护性改造,以及新建民居的采光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传统居住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应当充分认识到维护居民利益,正确处理保护传统民居与改善传统民居居住条件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多途径地保护传统居住建筑,使传统的居住文化精髓在当代居住建筑设计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9.
喜洲是隶属于大理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传承地之一,拥有大批具有地域特点的白族传统民居建筑.以喜洲作为田野点,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白族合院式传统民居不同部位的装饰进行收集整理,并从造型、图案及工艺手法等方面作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以期能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潮汕独具特色的建筑工艺是地方文化的缩影,是历史留下的鲜活印记.文章分析研究了传统潮汕民居的平面布置构成、建筑装饰、建筑材料等特点,总结出传统民居的改造原则和改造策略,让改造设计既能盘活传统的潮汕民居建筑,又能有效地保护建筑本身的历史肌理和风貌.在楼房林立的新城市规划建设中,找到老建筑存在的位置和价值,让传统建筑重拾生机...  相似文献   

11.
陈波  黄勇  余压芳 《贵州科学》2011,29(5):57-60,64
黔东南苗族传统吊脚楼的营造过程不是简单的建房过程,其中包含了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技术及建筑理念,是地方民俗文化、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农村的城市化选程的加快,砖木和砖混结构建筑及其现代化的建造方式对传统的苗族吊脚楼造成很大冲击,对其保护、发展与开发利用的研究是紧迫而必要的。通过对黔东南苗族传统吊...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土家族传统民俗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许多传统民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现代价值,包括促进经济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构建和谐社会、传承历史文化、承继传统美德以及保护民间艺术等。在三峡库区众多的民族中,土家族人数最多。在漫长的历史中,土家族人创造了极为丰富的传统民俗,如果对其进行开发,可以对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原型建筑与标志建筑的关系及其文化传承意义,讨论了传统建筑的保护策略和城市发展与传统城市文化命脉传承的关系问题.认为,在城市化过程中,新的建筑应注意传承城市的地域文化传统,保存城市历史文化的命脉,保持古建筑群的用途和功能,采用"修旧如旧"的方法,保护传统建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春潮涌动,在许多文化领域都出现了复苏和复兴的迹象.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中国戏曲却始终无法融入到即将到来的大发展之中.有识之士奔走呼吁,并开列了振兴中国戏曲的一系列"药方":要给戏曲"松绑"者有之,要让戏曲"回归民间"者有之,中国传媒大学周华斌教授更提出了将戏曲、话剧、电影、电视剧全部归入"大戏剧"概念,希望给中国戏曲注入更为鲜活的研究和发展空间.从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分析戏曲的当代生存环境,也希望能引起戏曲理论研究者正视这种现状,使戏曲避免成为故宫博物院的"珍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归纳的方法,对当代中国岁时节日文化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概括.研究得出:关于岁时节日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上展开的,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学者们主要是从岁时节日的有关概念着手,分析了岁时节日的起源、特征和功能,并探讨了岁时节日的类型以及历史发展规律.但在实践应用层面上的研究相对较少,对于岁时节日文化的传承以及保护等方面没有太多的研究,其他不足之处还有研究方法单一以及缺乏总体的分析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民俗文化的地方性特征表现在:依自然环境被创造和强化,依托生活方式被传承和改造,依民众的认同而融合与延续。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地被强化而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地方特色在融合过程中成为主导性的核心,外来文化在吸收过程中成为地方民俗文化的特色内容。拦街福是温州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文化空间,它的存在和被不断改造,符合民俗文化在传承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地方化的规律。拦街福证明民俗文化是基于生活在想象基础上被创造和传承的文化。  相似文献   

17.
民俗舞蹈是指传统民间风俗舞蹈,是因民族意识而形成的现象.社区舞蹈是指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迎合社区生活的文化现象.双方文化的现实差异与如何弥合的问题是“文化嫁接”提出的前提,此前提期许农村与城市之间可以通过社会群体结构方面与思想文化方面的嫁接实施,经由第三方舞蹈院校机构的参与生成,使民俗舞蹈能够进入城市社区以促成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有效建立.鼓子秧歌舞蹈经由专业人士的改造而在社区广为流传,是个成功的嫁接例子.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民俗体育作为一种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行为民俗文化,无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在各种民俗节日中,都展现出巨大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民俗体育文化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与此同时,必须解决好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使我国民俗体育文化发扬光大、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处在闽南文化意识形态"宝塔"低层的闽南民俗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一个支流,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般特征,在许多方面也带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国家提出振兴海西战略的新的历史时期,闽南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更是面临着一个绝好的机遇,应当大力加强建立健全民俗文化引导扶植政策,强化传统民俗文化与先进文化的结合点,强化优秀民俗文化的宣传教育与发掘传承,强化民俗文化的原生态流传和环境保护,强化民俗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借鉴创新,确保民俗文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阐述闽台木偶艺术是两岸民众的宝贵财富,具有极高的融入创意产业的价值。文化产业的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是传统民间美术在当代实现转化、发展与创新的一条新途径。因此,在现代新潮艺术和市场经济的冲击中,应面对市场,突出闽台木偶特色优势,将其文化资源通过创意产业的创新、开发转化为新的创意理念和新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闽台木偶产业链市场体系,促进两岸木偶造型艺术多样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