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筛选适用于武汉市公园的具有优良滞尘能力的绿化物种,提高城市景观植物的滞尘效应,选取武汉市公园绿化应用最广泛的33种植物,应用质量差值法于2016年11月对不同树种单位叶面积滞尘量进行采集和测定,并结合空气质量、叶面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植物类型和树种间滞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树种在不同采样点的滞尘量与各采样点的空气质量指数成正相关.叶表皮具有沟状组织、气孔、密集纤毛的树种滞尘能力强.植物滞尘能力与其叶表特征及所处环境空气质量等密切相关,评价树种滞尘能力时应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常见道路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和对粉尘污染的抗性能力,并对植物滞尘效益进行评价。【方法】选取南宁市4种常见行道绿化树种:扁桃(Mangifera persiciformis)、鱼尾葵(Caryota ochlandra),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黄金榕(Ficus microcarpa),在南宁市交通繁忙区、建筑工地、工业密集区和相对清洁的对照区对树种叶片的滞尘能力进行测定,选择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3个光合生理指标分析其抗性。【结果】鱼尾葵的滞尘能力在交通繁忙区和建筑污染区中最强,黄金榕在各污染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工业污染区中黄金榕的滞尘能力最高;交通繁忙区中,鱼尾葵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受影响较大,朱槿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率最高;在建筑污染区和工业污染区,扁桃受到滞尘的影响较大。综合评价4种绿化树种的滞尘效益,交通繁忙区和建筑污染区最高为黄金榕,工业污染区最高为朱槿。【结论】同种植物对不同污染源的抗逆性不同,其滞尘能力也不同。通过综合评价,能较为客观地为南宁绿化树种选择和配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粉尘污染是许多地区存在的严重环境问题,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的主体对一定范围内空气中的粉尘有净化作用。植物通过粗糙湿润的叶面有效地滞留大气颗粒物充当着城市粉尘过滤器的作用。国内的相关学者从不同研究主体下滞尘量、不同影响因素下滞尘量以及叶面尘研究三方面阐述了我国城市绿化植物滞尘研究现状,并对今后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7种绿化植物滞尘的微观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7种绿化植物叶片滞尘能力进行测定及对叶表粉尘粒径进行分析统计,并采用电镜观测研究叶表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7种植物中,叶表布满沟状组织的杜鹃花、女贞树与叶表布满气孔且排列无序的桂花树滞尘能力较强,叶表密布极细沟状组织的红桎术与紫叶李滞尘能力较差;通过沟状组织、气孔等结构滞尘的叶片,滞尘能力受外界环境影向较小,且波动较小,而通过叶表面和纤毛滞尘的叶片,滞尘能力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且波动较大;叶表沟状组织可以增加叶表粗糙度而增强滞尘能力,沟壑通过粉尘颗粒粒径筛选并滞着粉尘,沟壑较窄的叶片适合滞着粒径较小的粉尘颗粒.  相似文献   

5.
为创建功能景观以改善空气质量并为城市绿化植物科学配置提供依据,测定、分析了长春市40种主要园林绿化树种的滞尘效果及吸收空气中SO_2的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的滞尘及吸收SO_2能力存在差异.其中,梓树、山楂、山梨、银杏、金老梅、榆叶梅、毛樱桃滞尘能力较强,可作为长春市良好的滞尘树种;灌木吸收SO_2能力强于乔木,垂柳、五角枫、黄波萝、李、银杏、暴马丁香、鸡树条荚蒾等净化空气中SO_2能力较强,可作为长春市的空气净化树种.  相似文献   

6.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在美化城市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维持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在对安顺城区绿化植物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典型植物的叶面积、滞尘能力和杀菌能力的研究表明:区内绿化植物种类较少,结构单一,树种均匀度低。叶面积指数以乔木树种最大,攀援植物次之,花卉和草本植物第3,灌木最小。不同绿化植物滞尘能力随时间而逐渐增加,杜鹃的滞尘能力最强,滞尘四周后达6.6298g/(m2·周),比第一周结束时的3.3376g/(m2·周)增大近2倍;其次为马尾松,达5.7413g/(m2·周);攀援植物滞尘能力最小。空旷区域的含菌量明显高于有植物的区域,香樟等11种植物杀菌效果极强,杀菌率达40%以上。  相似文献   

7.
山西师范大学校园主要绿化植物滞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对山西师范大学校园23种主要绿化植物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滞尘能力差异显著,有的可相差2~10倍以上.常绿乔木中,雪松和侧柏是优良的滞尘树种,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7.81g/kg和13.25g/kg;阔叶乔木中,国槐、石榴和碧桃是优良的滞尘树种,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2.23g/m2、2.18 g/m2和1.69g/m2;灌木植物中,小檗和小叶黄杨是优良的滞尘植物,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8.41g/m2和6.85g/m2;草本和藤本植物中,石竹和五叶地锦是优良的滞尘植物,一周平均滞尘量分别达到16.93g/m2和1.39g/m2.不同生活型滞尘能力的顺序为:草本大于灌木大于乔木大于藤本.山西师范大学校园植物的滞尘明显高于哈尔滨、合肥等城市.  相似文献   

8.
利用城市的绿化和植被来削减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是城市应对大气污染的措施之一.本研究首先通过强风吹脱的方法,在不同季节测定了上海市15种常见园林树种叶片表面的PM2.5干沉降速率,并且对各植物叶片的蜡质含量、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自由能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建立回归模型,研究植被滞尘能力与植物叶片自身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广玉兰、圆柏和罗汉松等树种的叶片具有较高的PM_(2.5)干沉降速率,滞尘能力较强;叶片蜡质含量、表面自由能色散分量、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这4项指标对于常绿树种的滞尘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叶片的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对落叶树种具有显著性影响;各指标对针叶树种都不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为提高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可选滞尘能力较好用针叶树种的和紫叶李、广玉兰以及槐等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9.
以武汉市湖北大学20种常见园林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与植物滞尘能力相关的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分为3个等级.结果表明同一尘源不同树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P0.05),其滞尘总规律为:常绿灌木落叶灌木草本植物常绿乔木落叶乔木.  相似文献   

10.
北碚城区不同绿地类型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选择滞尘效应相对较好的城市绿化树种,对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滞尘效应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北碚区常用绿化树种中,不同的绿化树种在同一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不同,各树种之间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整体上,北碚区绿化树种中的常绿乔木树种的滞尘效应优于落叶乔木树种,乔木树种优于灌木树种.初步研究发现,北碚区乔木树种滞尘效应大小顺序为:雪松,广玉兰,小叶榕,黄葛树,枇杷,天竺桂,悬铃木,香樟,红叶李和银杏.灌木树种滞尘效应大小顺序为:日本珊瑚树,十大功劳,小蜡,红花檵木和小叶女贞.相同树种在不同绿地类型中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差异显著.广玉兰、桂花、银杏、红叶李等适合栽种于公园绿地及附属绿地中,在交通绿地中最适宜黄葛树,枇杷,小叶榕,天竺桂,小蜡和十大功劳等的滞尘效应表达.日本珊瑚树滞尘效应在灌木树种中比较出众,且在各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差异不显著,各绿地类型中的滞尘效应均优秀.  相似文献   

11.
以漳州市常用的10种园林植物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叶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3种条件致病细菌的抑制作用以及植株的滞尘能力.结果表明:各树种间的滞尘及抑菌效果差异较大.秋枫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为40%,而垂榕对大肠杆菌无抑制作用.高山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为34.5%,而盆架子、秋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樟树对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为89.1%,火焰木对枯草杆菌无抑制作用.不同供试植物的滞尘能力各不相同,高山榕滞尘能力最强,单位体积滞尘量达8.72 g.m-3,芒果滞尘能力最弱,为1.41 g.m-3.  相似文献   

12.
在调研的基础上,收集5种常见绿化树种叶片在不同城市滞尘数据及6种树种叶片吸滞重金属的数据,探讨常见树种叶片滞尘及吸滞重金属的能力.结果表明:大叶黄杨滞尘能力高于银杏、垂柳、紫叶李和香樟,但紫叶李滞尘潜能最大.树种叶片每周滞尘能力比例,雨后第一周滞尘量占树种叶片总滞尘量比例较大.对Pb、Cd、Cu、Zn吸滞量最大的树种依次为银杏、臭椿、国槐和紫叶李,对Pb、Cd、Cu、Zn具有最大吸滞潜能的树种依次为国槐、圆柏、国槐、国槐.  相似文献   

13.
评估常见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文献研究,选取11种常见绿化树种在中国大陆不同城市的滞尘数据,分析滞尘能力。研究显示:1)银杏(Ginkgo biloba)、垂柳(Salix babylonica)、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e)、国槐(Sophora japonica)、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 6种乔木树种中,国槐的平均滞尘量为5. 27 g/m2,银杏、毛白杨和香樟的平均滞尘量在2. 38~4. 47 g/m2之间,垂柳和栾树的平均滞尘量分别为1. 36 g/m2、1. 59 g/m2,毛白杨的最大滞尘量为60. 4 g/m2,滞尘潜能略高于银杏、垂柳、栾树、国槐和香樟; 2)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榆叶梅(Prunus triloba)和珊瑚树(Viburnum awabuki) 5种灌木树种中,大叶黄杨的平均滞尘量为5. 15 g/m2,紫叶李、桂花和珊瑚树的平均滞尘量在3. 31~3. 53 g/m2之间,榆叶梅的平均滞尘量为2. 23 g/m2,且大叶黄杨的最大滞尘量为31 g/m2,滞尘潜能高于紫叶李、桂花、榆叶梅和珊瑚树; 3)灌木树种叶片滞尘量大于乔木树种叶片滞尘量,且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为乔木的1. 27倍。研究认为在灰尘浓度较高的城市可增加对国槐、毛白杨和大叶黄杨的种植。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园林植被受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等多重污染影响,叶片受污染程度可反映人体污染暴露水平,是良好的环境质量代用指标。本文阐述了不同层片类型滞尘能力大小和不同园林植物的滞尘能力大小的原因。由于园林绿地的滞尘量取决于所构成植物的滞尘能力及其叶面积绿量,因此,选择滞尘能力强的植物,并以乔灌草不同生活型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是提高园林绿地滞尘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阜新城区园林绿化植物叶片滞尘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阜新城区10种主要绿化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不同季节叶片滞尘量,研究了在封闭式和开敞式两种环境不同高度的叶片滞尘量。结果表明:叶片滞尘量的变异系数受不同季节外界自然因素的干扰变化较大,呈现出春季>秋季>夏季的趋势。同种植物在相同高度叶片滞尘量开敞式环境大于封闭式环境,同种植物在不同高度叶片滞尘量封闭式环境没有明显差异,开敞式环境差异显著且低处叶片的滞尘作用最大。一天内植物叶片滞尘量分别在早上8∶00-10∶00和傍晚16∶00-18∶00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湖北科技学院校内常见的绿化植物叶片滞尘、抑菌、杀菌作用。从多种绿化植物中筛选6种植物:广玉兰,红叶石楠,木豆,迎春花,苦楝,红叶李等,对其叶片的滞尘、抑菌、杀菌效果进行实验。木豆、迎春花、红叶李、广玉兰4种植物叶片有较好的滞尘作用,年滞尘量分别为:198.8g/m^2·a、197.12 g/m^2·a、182.3g/m^2·a、142.9g/m^2·a。广玉兰、苦楝、红叶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广玉兰、苦楝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率为74.5%、88.9%以上,苦楝、广玉兰的杀菌率分别为88.72%、70.59%;选择滞尘、抑菌、杀菌作用好的树木作为高校的绿化树种,有利于高校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大气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物, 其中PM2.5备受关注,如何有效降低PM2.5对城市环境的危害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阐述了城市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减尘、滞尘、阻尘等的作用机制,从植被个体层面讨论了植物叶表面形态特征对阻滞大气颗粒物影响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了大气颗粒物对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对大气颗粒物(尤其PM2.5)的滞留能力; 从森林植被层面分析了森林植被对大气颗粒物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比较了不同植被类型阻滞大气颗粒物的效益。总结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不同区域筛选区域代表树种,对各代表树种阻滞吸收颗粒物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明确各个树种单位面积吸附颗粒物的滞留量,并根据区域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有针对性地挑选易于吸收相对应化学物质的植被类型。  相似文献   

18.
柳杉与其他2种针叶树种叶片滞尘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不同季节、不同生境(林内、林外)下柳杉叶片对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的吸附情况,比较柳杉与杉木、水杉叶片的滞尘能力,分析影响针叶树种叶片吸附颗粒物的因素.结果表明,柳杉叶片对TSP和PM10的吸附量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而对粒径较小的PM2.5和PM1的吸附量在秋季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林外柳杉叶片对TSP、PM10、PM2.5和PM1粒径颗粒物的吸附量都大于林内.柳杉与其他2种针叶树种(杉木和水杉)比较发现,柳杉叶片的滞尘能力总体上大于其他2种针叶树种,这与柳杉的叶表面存在较深的条纹状沟槽和不规则排列的瘤状突起有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综掘面粉尘防治的问题,提出了用风幕控尘的粉尘治理方法,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在风幕控制下粉尘逸散规律,风幕控尘的数学模型是在稀相气固两相流理论上建立的.在条缝宽度、射流出口风速不同情况下,运用CFD软件从三维角度模拟了风幕控尘现象,生成了有、无风幕时的粉尘颗粒图以及粉尘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并对不同风幕下的控尘效果进行了模拟对比和分析,得出了风幕射流装置起到了控尘作用且风幕射流速度越大,粉尘越易被集中抽走的结论.研究对掘进巷道粉尘的综合治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有效治理选煤厂产尘环节的粉尘污染,必须对产尘环节的粉尘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选煤厂内粉尘运移的理论分析与现场观测,揭示了选煤厂转载点的粉尘析出机理和运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产尘点粉尘运动规律的研究,能为控尘方案的有效粉尘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