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南非作家南丁·戈迪默认为:"个人面临着持续的恐怖,是20世纪作家经验的核心。"她从残酷的种族隔离政策时期人的存在入手,深入发掘人的复杂性、多重性。"人是从自我到自我的行走",她的长篇《无人伴随我》对人的存在有着多种真实描述。她几部重要的长篇也显现出对历史的深度介入和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2.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结果是各种力量"合力"的产物:美苏冷战的终结与国际社会对南非的制裁在国际体系层面上推动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种族隔离制度的内在矛盾与非白人群体的斗争在国家层面上推动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而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与黑人领袖纳尔逊·曼德拉在个人层面上推动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徐坤是站在知识分子立场进行创作的,她价值立场的确立具有自身的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同时,在当代文坛,徐坤对当下社会文化生活的观察与文学表达具有自身的特色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中国文坛,冯杰的散文独具一格。在他的散文书写中,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冯杰风格。冯杰散文以充满诗意的笔触书写豫北乡村风物,呈现了乡村之趣;冯杰的饮食散文接续了中国现代散文中饮食文学的传统,又带有特殊的豫北风情;同时,冯杰的散文还充满了理趣。  相似文献   

5.
李洱的长篇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畅销德国,或许是因为对当代中国乡村的形塑和独特中国经验的表达。他也为中国普通读者奉献了一部平凡然而坚固的乡村生活实录,让他们体味和回溯发生在身边的种种变迁和困惑。不可否认,他提炼出来的现实十分"真实",却使我们这些同处现代化转型中的见证人感到震惊和错愕,并促使我们进而反思现代性给中国乡土社会带来了什么,生活在乡土中国的人们的私人生活、公共生活以及价值信仰发生了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李湘涛 《科技智囊》2014,(11):82-85
<正>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14年5月23日通过的《北京市动物防疫条例》中,新增加了"携带训练合格的导盲犬等工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受限制"的规定,并于2014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个值得称赞的进步,彰显了公共政策的人文关怀。目前,我国民众对于导盲犬的了解还不多,相关知识的缺乏使人们对导盲犬产生误解甚至恐惧都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导盲犬——这个我们身边的朋友是如何成长,如何工作的呢?那些经过人们严格训练的犬,叫它工作犬,如护卫犬、警犬、缉毒犬、救  相似文献   

7.
陈应松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小说是一种贫困叙事,这种贫困叙事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这种贫困叙事表达了一种底层关怀:展示了乡村极度的物质贫困及由贫困所致的精神贫困.其次,贫困展示负载着深沉的文化思考:对作为乡村的对立物而存在的城市的文化思考,在文化层面对底层农民生存出路的探寻.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西”是五四以来的知识分子所立身其间的坐标系,多少学人耗尽了毕生心血,辛辛苦苦地在这个巨大的坐标系中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生在这个伟大国度中的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逃避的宿命和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社会历史的发展加在知识分子身上的重担。他们就像是挪步在文化复兴大道上的孤独个体,苦涩的汗水浇不灭坚毅如炬的目光,紧盯着那隐约可见的顶峰稳步前行。在中国文学批评这条并不平坦的道路上,我们望见一个步履稳健、  相似文献   

9.
综观李洱小说及其评论,"知识分子"是一个关键词.李洱对知识分子的关注,既体现为一种创作主体身份,也体现为众多的文学形象,更体现为呈现视角和认知.从前期小说到《花腔》,再到《应物兄》,在对知识分子的生活铺陈中,李洱小说呈现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构成了一种互文性,其中绵延不断的精神追问是李洱对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的反讽式拷问和力图...  相似文献   

10.
《世界知识》2010,(13):68-69
<正>现年105岁的周有光老人,是中国的"汉语拼音之父",而且享誉中国知识界。得益于《胡适和他的朋友们》一书的作者智效民与著名学者丁东先生的推荐,我得以拜见老人。智、丁两先生是近年引人关注的公共知识分子,智以研究民国知识分子问题而出名,丁则因为编辑老照片、倡导口述史研究而声  相似文献   

11.
情感的咏叹——普契尼及其歌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契尼的歌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抒发了青年男女真挚的感情。普契尼是一个纯情的歌剧作曲家 ,他从“真实主义”中汲以营养 ,并善于学习其它国家的歌剧创作经验 ,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他的许多歌剧中的咏叹调 ,至今在全世纪广泛流传。  相似文献   

12.
九十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叙事对作为文化英雄的知识分子形象产生了质疑.经由王朔对知识群体的调侃、贾平凹对末世文人的挽歌以及新世纪以来大学题材小说对教授群体的丑化,知识分子叙事书写了文化英雄在近二十年来的溃败命运.需要指出的是,这类叙事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认识角度偏颇与审美意识简陋的双重缺陷.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公共治理的和谐,这是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领域面临的新课题。本文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从公共物品的供给主体、供给方式、政府职能转换、听证制度等方面提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改进的举措,从而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作家施蜇存创作出一批意识流小说。其小说借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具有现代主义特性,同时又遵循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的现实主义因素。他的小说是在借鉴西方现代主义基础上的变形。  相似文献   

15.
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把自己和母亲黛西真实的人生经历作为小说<喜福会>的创作背景和题材,并试图通过这部小说,打破女性的沉默和身份危机,调解母女之间的冲突,探索死亡与迷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列维纳斯他者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库切的寓言式创作,需要超越单纯的寓言式文本解读。因为寓言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直接观照,而库切并不把作品局限于封闭的系统内部,他更注重开放性、创新性而非社会性与时效性,他要给读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空间,他更多的是关注人们的生存状况。从这个角度理解,库切的作品更倾向于单纯意义上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7.
卡夫卡创作风格的独特性与其个性、世界观有着直接关系。由此,本文试图从他的个性、世界观诸方面着手,分析其审美理想及其在创作中的具体表现,进而对其风格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18.
被冠以“童话诗人”称号的顾城尽其一生都在执着地追求他的人生信仰——童心、自然。从他的诗作里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顾城身上特有的童心与对自然超常的悟性,并把这一人生信仰贯穿其生命的始末——他的生活、创作以及爱情。他固守着那座纯明的“童话王国”,偏执地拒绝成长。顾城这个一生以诗为生命、以生命为诗的男子以其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他的“诗法童心”。  相似文献   

19.
朱玛拜是一个忧患意识很强的作家,他热爱自然并深刻地意识到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冒犯实际上是一种自戕,认为作家有责任把危害说出来。他忧心忡忡,关怀着人类的普遍命运,他的小说充满挽歌色彩和警戒意味。他将目光深入人性内部,增强了作品的力度,也表现出他对自然和人性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20.
刘增  陈敏生  郑超 《海峡科学》2007,(4):3-5,27
义务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因为对义务教育性质缺乏明晰的认识,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体制不合理,进而导致农村义务教育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和制度保障.建构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担体制,中央和省级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同时要积极利用民间的力量,健全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