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993年10月18日至22日,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举行的世界天文学学术会议上传出一条爆炸性新闻:1994年7月18日到24日期间,至少有22块称为"休梅克——列维9"彗星的巨大碎块将与木星相撞,真乃千载难逢! 1993年3月,天文学家首次发现这颗破碎的彗星以来,一  相似文献   

2.
正7月4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其五年旅途的终点,开始环绕木星飞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有一个惯例——将高风险控制操作安排在美国独立日。1997年7月4日中午时分,火星探路者计划将第一部火星探测车"索杰纳"号(Sojourner)成功降落在火星上。11年前的同一天,"深度撞击"号(Deep Impact)探测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该成就被天文学家伊  相似文献   

3.
1994年7月16—22日,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分裂的20个碎块依次撞击木星,这是人类第一次事先给出预报的重大天文事件,举世瞩目。全世界的地面望远镜、机载望远镜、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尤里西斯(Ulysses)飞船作了空前规模的观测。首批发布的信息资料达33亿字节,大量图象显示丰富的撞击现象,木星上留下的疤斑持有一个多月,分析研究工作尚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09,(10):6-6
2009年7月19日,木星再次遭遇小行星或彗星大碰撞。碰撞发生5天后,升起一个和地球的太平洋一般大小的巨型暗色烟柱,跟1994年舒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的碎片撞击木星后升起的烟柱非常相似。新近升级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下了这次最新碰撞,而且是由为“哈勃”最新安装(安装过程还破费周折)的宽视场照相机3号拍下的,这也是这部照相机首次担负重要的科研任务。  相似文献   

5.
正"朱诺"号探测器即将面对强烈的辐射、极强的磁场,还有可能与陨石相撞离开地球五年并飞行18亿英里之后,2016年7月4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到达了目的地。但现在,它将面临极为恶劣的环境。当"朱诺,欢迎来到木星!"的声音响起时,真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朱诺"号(Juno)探测器已在太空遨游了五年之久,在飞行了  相似文献   

6.
1994年7月16日至22日,Shoemaker-Levy9号簧星的21块碎片逐次撞击木星.在这次撞击过程中,我国境内可以见到D,E,K,N,巳和S6块碎片撞击木星事件.在1994年7月17日至21日,利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余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加200系列CCD照相机在B,V,I3个波段对木星和它的Galileo卫星进行了跟踪监测.我们共得到一千多幅清晰的图象和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资料是国际上较为丰富的地面光学观测资料之一.特别是,我们得到了碎片民撞击期间木星和木卫一、木卫二的图象,这些图象和数据是国际上唯一得到的有关碎片PZ撞击木星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可以…  相似文献   

7.
前沿     
正世纪彗星ISON ISON彗星,又名C/2012 S1或"光科网彗星",属于掠日彗星,于2012年9月21日由俄罗斯国际科学光学监测网(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Optical Network,简称ISON)的成员维塔利·纳瓦斯基和阿特罗姆·诺维克诺克利用0.4米口径反射望远镜发现。发现时ISON彗星距离太阳约9.4亿千米,视星等仅为18.8,彗发直径为8",轨道位于木星之外,较难通过一般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测。科学家通过对ISON彗星轨道进行分析,发现其与1680年大彗星的轨道接近,因此推测出它们是从同一颗更大的彗星分裂出来的碎片。  相似文献   

8.
坦普尔一号彗星简介 坦普尔1号彗星运行在木星和火星间的小行星带上,是科学家坦普尔在1867年4月3日发现的.它是冰石混合体,石在内,冰在外,冰壳包裹着石核.直径约6.5km,密度变化在3~4 g/cm3之间.轨道周期5.74年.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人类首次目睹彗星撞击行星的场面--一颗彗星的21块碎片连续轰击了木星,并在这颗太阳系最大行星的表面撕开了足足能放进一个地球的"巨大伤口".这一景象如噩梦般挥之不去,而人类也将"小天体撞击地球"视作21世纪面临的最大生存威胁.  相似文献   

10.
自2012年8月6日耗资25亿美元(约合154亿元人民币)的美国"好奇"号探测器成功降落火星之后,科学家对这颗红色星球是否适宜生命存活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过在太阳系中,火星并非寻找地外生命的唯一希望。综合考虑生命生存所需的基本元素、热量、液态水以及相对稳定的环境等条件,更遥远的木星轨道上还有其他有力候选者。1610年,天文学先驱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4颗卫星,这也是人类首次得知除地球外的其他行星  相似文献   

11.
这是史无前例的壮举.北京时间7月4日中午1时52分,全球瞩目的"深度撞击号"撞击器终于按预定时间与"坦普尔一号"彗星相撞成功.消息一传出,所有关注这一创举的人都兴高采烈、欢欣鼓舞,这次的太空"烟火"也为美国7月4日的独立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12.
正2011年8月5日,"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点火升空,开始踏上远征木星之旅。经过近5年的飞行,"朱诺号"成功进入木星轨道,成为自2003年"伽利略号"结束木星探测任务以后,首颗围绕木星工作的探测器。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宇航局(NASA)在为各类探测器取名时,往往凝结着深厚的人文历史情怀。朱诺其实是罗马神话中天神朱庇特的妻子,传说朱庇特常常会施展法力,用云雾遮住自己的真容,让他人难以辨别。唯有朱诺能看透这些云雾,了解朱庇  相似文献   

13.
潘厚任 《自然杂志》2005,27(5):274-277
2005年7月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深撞探测器"一举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创下了太空打靶的世界新纪录,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对空间科学在导弹、卫星和探测器等发射研究的历史作了回顾,并对这次太空打靶的过程和重要意义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知识就是力量》2006,(1):F0005-F0005,F0002
①北京时间l月15日凌晨宣布,地面控制中 心收到来自“惠更斯”号探测器经山“一卜西尼”号 飞船传回的信号,表明“惠更斯”号已成功登陆 土卫六。这创造了人类探测器登陆其他天体最远 距离的新纪录。 ②③北京时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 “深度撞击”号探测器释放的撞击器击中坦普 尔l号彗星,人类探测器首次撞击彗星成功。 ⑦“发现”号航天飞机于北京时11,】7月2〔! 晚发射升空。 ④⑤⑥8月21日, 机搭载着美国“发现” 达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架经改装的波台747 号航天匕机降落在佛罗 ⑧法国里昂n{JI且务人员11月27日对一名法国 妇…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东部时间7月4日凌晨1时52分(北京时间4日13时52分),在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之后,美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彗星撞击器终于成功击中坦普尔1号彗星的彗核表面,在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完成了人造航天器和彗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就在这一片焰火之中,人类仿佛窥见了太阳系的儿时容貌。一举成功北京时间13时52分左右,质量为372kg的铜质撞击器与“深度撞击”号探测器脱离约24h后,以3.7万km/h的相对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km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完成此次壮烈的“杀身成仁”之旅。伴随着一道炫目强光,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立刻成了…  相似文献   

16.
1994年,太阳系里的一颗彗星被木星轨道抓住后就一直绕着木星转,轨道则不断衰减.当木星引力大过彗星自己抓住自己的引力时,便把彗星拉成碎片.这些碎片有的继续绕着木星转,有的落到木星上,最大一个碎片坠落打出的疤痕,直好几个月的时间都出现在木星表面上.  相似文献   

17.
罗西 《科学之友》2005,(9):40-40
根据欧洲航天局XMM—Newton太空望远镜的观测显示。坦普尔1号彗星是个微弱的X射线源。这些数据是通过该太空望远镜上的EPICX射线照相仪在7月4日对彗星的深度撞击过程进行观测时所获取的。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1月,JPL启动了彗星撞击计划. 2005年1月12日,NASA成功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  相似文献   

19.
彗星、木星的千年一撞,已经成为旧闻,然而碰撞带来的"余波"并没有消失;我们居住的星球会不会也遭此厄运?在现今的太阳系中,九大行星各有其位,它们之间儿乎不可能发生碰撞,而与它们相撞  相似文献   

20.
海蒂·哈梅尔(Heidi B.Hammel,下图),现年48岁,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是一位行星天文学家。她有两个职业使命:其一是尽可能了解冰冷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二是向大众普及天文学知识。在1994年,当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之时,哈梅尔博士正是通过“哈勃”空间望远镜分析这一事件的地面工作小组的主任。同时,作为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形象代表,哈梅尔通过电视向全世界的观众解释天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