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好书过眼     
《睁眼看雍正》李傲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7月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雍正的文章,其共同点是,把雍正说成是杀人不眨眼的魔鬼皇帝,好像除了“嗜杀”“铁血”“刽子手”这样的词就无法描述雍正皇帝,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2.
经过康熙、雍正时期,各地反清势头已逐渐平息,清代统治获得巩固,至乾、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达到清代繁盛顶点,史称“乾嘉之治”。然而在思想、文化方面,控制反而更紧,“文网”更为严酷,致使文坛沉闷。尽管此时诗人众多,但大多只是应  相似文献   

3.
孔子“好古敏以求之”.他吸收前人的思想资料,根据当世的社会需求,重新阐述之,使之成为形式古、内容新的思想.构筑孔子思想主体部分的“仁”、“礼”、“民本”等三个方面观点,无不是如此.孔子思想的特色是德化.从文质彬彬的君子,到弘扬民族文化;从“富民”到“教民”,都是讲究文治与文化.孔子是本民族杰出人物.其思想的精华大致可以为今人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4.
民族高校是培养民族地区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少数民族大学生多元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求教师除具备专业知识素质外,还要有从事民族高等教育教学所需的特殊素质。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敏锐的思维;熟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熟知少数民族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历史与现状;了解民族间的各种差异;有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观念,“三个离不开”思想;有实施“四个认同”“五观” 教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列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和“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未能付诸实施,但其理论的光辉仍然照耀着后继者。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雍正以从严治吏而著称于世,他的吏治思想内容非常丰富。雍正强调任用官员要唯才是举,尤其强调州县官员的任用和选拔;在上任伊始,他就告诫各级官员以身作则,尤其是高级别的官员更要率先垂范;他严惩贪官污吏,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强调要加强对官员的考核,在考核的程序、考核的标准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度需要在一个宏观指导思想下进行。本结合国内外经验,立足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教育等实际状况,对西部民族教育与社会经济战略的指导思想作了一些思考,认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思想应作为三大基本 战略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扬雄重视民族问题,提出了“在夷貉则引之”的思想,主张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先进文化。他写作《方言》一书,就是出于向周边民族地区传播中原文化的需要。扬雄主张用儒家思想引导周边地区人民进入礼仪文明社会,这一思想是对儒家“大一统”思想和“华夷之辨”在其所处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民族协和”与“王道统治”是日本殖民者侵略中国东北的政治策略与手段。通过分析认为,日本殖民者以“民族协和”为招牌笼络民心,盗用中国儒家王道思想进行“王道统治”,最终是为了渗透其侵略思想与政治策略,以达到在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文化差异、宗教信仰差异、民族习惯差异、地域差异等现实原因的存在,使贵州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政治思想上存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政治理论水平不高、科学“三观”尚未树立等问题,对大学生政治思想状况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力求从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把大学生“三观”教育落到实处等方面入手,以期解决民族地区师范院校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有关回纥、突厥、乌孙、蒙古族等草原民族以狼为同一母题的族源传说文献记载颇丰。比较研究可发现其狼祖族源传说具有趋同性和嫁接性两大特征。其作为草原民族的精神信仰与草原民族的民族性格、生存理念及风俗习惯等存在着内在联系。梳理廓清其联系亦能进一步认识古代草原民族的民族血缘关系、民族融合进程、民族文化认同等相关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2.
柳永词因其对歌妓舞女的露骨甚至色情描写而在宋代被人以淫艳鄙俗之名棒杀,但在当代的批评中,其词却又被拔高到为妓女写心、代女性立言的高度。这两种评价都不免走入极端。诚然,柳永词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描写有局限性,但其花情柳思、俚俗之体对宋词的发展亦有深厚的涵养;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由男性掌握话语权,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在男性意识的笼罩之下是不可能出现真正代女性立言写心的词作的。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是由各民族的物质条件所决定的法律上层建筑的总称,即是与民族法律意识形态相适应的法律制度、组织、机构和法律行为的总和.历史上我国很多少数民族在制度、思想和器物方面都形成独特的法律文化,各民族多元法文化的存在大大丰富了中华法文化的内容,有些民族法律文化现象一直保留至今.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是关系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的重要问题,党的几代领导人各坚持了以下民族政策:毛泽东指出要坚持民族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邓小平说要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江泽民则要求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维护国家统一;胡锦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这为党的民族理论发展、我国各民族大团结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关系成为多学科关注焦点的背景下,需要从国际比较视野和民族过程发展脉络中认识该问题的根源和影响。指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需要置于全球化时代的族裔复兴背景中进行考察,全球化推动族裔复兴及其全球性影响的形成,同时也加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是世界范围内国家认同问题产生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6.
根据国际形势和国内民族问题的新情况,提出应该重点强调和培养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公民认同,处理好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国家认同与公民认同之间的关系。国家/中华民族认同与民族/公民认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结构关系;从认同角度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培养民族/公民的国家认同。指出在中国,存在着忽视国家认同和公民认同、对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认识偏颇、多重身份认同缺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品占领着越来越大的市场,民族元素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服装及服饰品设计。为了传承、保护和开发传统民族服饰,在研究中国民族元素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元素,通过筛选和抽象变形的手法,将材质、纹样、色彩、造型、工艺及设计手法等运用于现代服饰品设计中。同时,设计中要注意与流行元素结合,而非生搬硬套。  相似文献   

18.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既是构建民族理论、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也是凝聚各民族的核心力量。新中国成立60余年来,族际政治关系保持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态势,源于主流意识形态在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而族际政治和谐治理又促进了各民族人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王夫之的中庸解析,通过与朱子解析的比较,研究了王夫之解析的特征。王夫之首先探讨了中庸是什么。朱子在《中庸章句》中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王夫之认同朱子对中的解释,但对朱子"不偏不倚"是未发之体,"无过不及"是已发的作用的说法表示反对。王夫之在未发或已发时,中都是本体。另外朱子说中和之中是本体,时中之中是作用;王夫之则认为中和之中、时中之中都是本体。总之,王夫之主张中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是本体。王夫之对朱子"庸是平常"的说法进行了反驳。他说在朱子之前没有"庸是平常"这一说法,而且古文献的庸字都是指作用,所以王夫之认为庸是作用的意思,在其理解上,中庸是中的作用。此外,对于《中庸》首章首三句的解析,王夫之的主张如下:1.命不是命令,是法度。2.性和道是人性与人道,不包含物性与物道。1)物性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性。2)物道是以人为中心规定的物道。3)尽物性是尽人所赋予的物性。4)尽人物之性是在"志可动气、气可动志"限度之内的。3.教是中庸的核心,教的具体内容是礼。  相似文献   

20.
邵雍的哲学思想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架构。其世界观和认识论具有道家哲学形式,其人性论和伦理学却以儒家观点为内核。邵雍极端重视艺术的社会道德功效,这秉承了儒家美学传统。但他又醉心于“吟咏性情而不累于性情。”这又带有深深的道家美学思想的烙印。他的美学思想既有重道崇实的一面,又有怡情悦性的一面。他深邃而复杂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