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指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求真、创新的产物,可持续发展是一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发展道路,论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整体背景。迅猛发展的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巨大繁荣的同时,也越来越暴露出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本文通过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的分析得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过程中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日益分离造成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严重分立及人文精神的缺失,使现代科技的发展失去了人文精神的导引,以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灾难。  相似文献   

3.
技术进化的未来,取决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当今世界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知识社会正日益形成,人类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受人口、能源资源、生态环境制约和挑战,人类的未来将寄希望于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寄希望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上述经济、社会、自然、科学、文化因素将决定着技术进化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胡民 《科技信息》2012,(1):35-35,4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是一个人实现全面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两者既各有其内涵特点又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理工科院校要把兼具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升到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高度,并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创新科技》2005,(11):6
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教授盂建伟近日提出,科技领域的创新文化旨在最大限度地激励人们创新。既然这种创新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科技创新,那么它自然要充分体现科学精神。然而,这种创新文化并不是科技文化本身,而是一种激励人的创新精神的文化,所以,光靠科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整个人文精神的资源,为创造者提供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文动力和人文关怀,让创造者实现人文价值。概括起来,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科技活动人文化,从而以人文精神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当今的文化有三大系统,即美国文化、中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美国文化是当今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化保留了原有的特色,但又具有新的时代精神内涵;日本文化则代表中西文化的融合与结合。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伦理(人文)精神,西方文化的核心是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充分发扬人性的崇高,从而造成一个美与善的社会,但“见人不见物”。科学发扬人的智慧与知识,在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肯定。但“见物不见人”。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整合,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高校可以融通的关键是如何总结已经取得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如何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这个系统工程中寻找一个提升的切人口。这个提升的切人口在专业教育,只有在专业教育中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通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给人类带来物质财富,又破坏了人与环境的平衡。只有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才能克服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学是最高学府,要在课程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上重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贯穿在科学研究和人文探索中两种内在不同的精神构造。历史上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发展的不平衡抹杀了人的内心自由和精神上的判断能力,从而造成了文化对人类的严重异化。因此,作为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在理性重构过程中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整合,既为当前社会所必需,也为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所必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是对传统的智能教育的超越.生物学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教育"是"做人教育",重在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精神教育;掌握科学(自然科学)知识不等于具有人文精神,掌握人文知识也不等于具有人文精神;完整的教育应同时包括"知识教育"和"精神教育",这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既要教书也要育人"。"知识教育"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人文社会知识教育",精神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实施过程是人生实践的体验和感悟过程,是广博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滋养过程,是传统优秀文化的陶冶过程,是多元高雅文化的熏染过程;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而不是行而不知或者知而不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字图书馆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充分体现出图书馆事业是体现人文精神的崇高事业。充分发挥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的人文素质和意识。是实现数字图书馆人文价值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由华中科技大学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和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美国过程研究中心协办,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具体承办的“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人文精神”国际研讨会於2005年10月11-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的宗旨是汇聚国际国内科学及哲学社会科学界的杰出学者于一堂,共同探讨有关“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关系的问题。大会分7个主题展开讨论:①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与精神关系问题;②意识研究和后现代心理学;⑧后现代视野中的生态问题;④科技进步与后现代宇宙论;⑤科学技术与后现代社会;⑥后现代视野中的科学观;⑦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教育应该自觉适应时代要求,重建大学的人文精神。中国今天的大学教育,必须把现代人格的塑造作为首要的课题。大学精神是引导学生的核心价值理念。独立和创新是大学理念的恒常追求。在大学理念的实践展开中,应切实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统一,是大学生真正实现现代人的素质养成。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翼都起源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前者、后者分别产生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人与人关系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实践分门别类的分化,引起了科学与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柄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综合化趋势使科学与人文两大文化相互复归: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通过系统的纽带复归于人文精神,不断进化着的人文文化也必将复归于以客观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相当迫切,然而高职教育的特点却成为这一目标实现的困境,高职院校只有克服认识误区,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新途径,才能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王有炜 《科技信息》2004,(12):44-45
科普,普及什么?我国《科普法》第二条指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这就要求我国科普在普及科学知识过程中,要大力倡导蕴含其内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使科普在注重“器物”层面时更加关注“精神”层面,做到既见“物”又见“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蔡元培文化哲学的阐释来探寻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框架和内涵,即:适应和促进社会经济现代发展的民族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的文化,弘扬科学精神与倡导人文精神统一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19.
《榆林科技》2006,(2):1-1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扬  张婷婷 《科技信息》2007,(36):143-143
本文从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的涵义界定入手,描述了两者的发展现状及在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