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6 毫秒
1.
分析讨论厚板焊接时准稳定温度场的解析解,通过实例,应用工具软件Origin和Mathematica精确计算焊缝熔池的外形尺寸,作图表示焊接接头不同截面、不同位置的温度分布和等温线分布.整个过程简单明了,没有数值计算的繁琐,可以为厚板焊接接头的温度场计算和焊缝熔池尺寸的计算提供快捷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铸件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的特点,设计了温度、应力测试系统。在弄清影响系统输出主要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热输出标定方法和测试方案,并应用该系统对铸件焊接过程中的温度场与应力场进行了测试。初步弄清了温度场、应力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用比色法实时检测焊接温度场的计算机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了用比色法实时检测焊接温度场的传感器与计算机处理系统。为了得到宽范围温度场的全面信息,使用了三个不同的曝光时间对温度场不同范围的温度进行检测,详细描述了三个不同温度区域的计算机数据采集、处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连接处理方法,最后得到了焊接温度场分布,从而可以得到等温线分布参数、焊接区域各点的热循环参数等,为焊接过程及焊接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等离子弧焊接熔池温度场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运动等离子弧作用下焊接温度场的三维瞬态数值分析模型,以分析等离子弧焊熔池温度分布情况以及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等焊接工艺参数对其影响情况.综合考虑了液态金属的对流传热和熔池外部的固体导热、材料热物理性能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焊件表面的散热以及熔化/凝固相变潜热等对熔池温度场的影响.采用三维锥体热源对小孔型等离子弧焊接过程进行了流体动力学和传热分析,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求解所建立的模型,得到了等离子弧焊接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模拟结果表明,随焊接电流的增大和焊接速度的减小,熔池体积增加,熔宽和热影响区都增大.试验结果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和数值求解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灰铸铁件手弧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灰铸铁件手弧焊接温度场的数学模型,对灰铸件焊接温度场和热循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焊后初期冷却速度很快(约380℃/S),温度梯度较大,接在焊补温度场中经历一个复杂的不均匀快速加热和冷却过程,从而产生非协调应变、易发生裂纹等缺陷。  相似文献   

6.
采用边界单元法对薄板焊接瞬态温度场进行了计算,算例表明了边界单元法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在焊接过程中,即使当焊件较小时也形成准稳态温度场。为计算机模拟焊接热过程提供了新的数值分析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钢结构主要的连接方法为焊接连接。准确的焊接模拟对节点承载力、焊接变形等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Ansys软件可以实现焊接的数值模拟。把焊接模拟的温度场、焊接温度动态变化过程等数值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Ansys软件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并结合生死单元技术模拟焊接过程,求解温度场与应力应变场,其结果与实际焊接情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温度场与雷卡林试验温度场吻合较好;焊缝附近各点的温度变化与横截面上的残余应力结果,与实际焊接情况相符。此结论为Ansys软件进行工程结构的焊接模拟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了实用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焊接过程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简单模型出发, 研究焊接模拟中移动热源、相变潜热、材料特性参数、焊缝的依次生成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焊接过程的温度场、残余应力场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其中用到的先计算温度场, 再用间接法计算结构场的方法,减少了分析的非线性, 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该方法在复杂模型中表现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一维热源理论推导出了不同材料的界面附近的温度场及可焊上限,并进行了一定的试验验证,根据热传导理论给出了爆炸焊接时双金属结合区附近的温度场解析解,并利用实验对铜-铝双金属爆炸焊接的上限的解析解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传热学、流体力学、物理冶金等理论,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GMAW)的三维非稳态熔池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使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熔池温度场进行了计算.通过熔宽和熔深的测量值与ANSYS计算值进行比较,误差均控制在8%以内,表明使用ANSYS来计算GMAW温度场是可靠和可行的.结合智能诊断的基本理论,还建立了GMAW焊接质量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且采用软件MATLAB6.1对模型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模型与实际过程符合较好,对于非线性的焊接过程,神经网络的适应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进空间CCD相机的结构设计性能,应用CAE技术对空间CCD相机进行模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等动力学特性研究。分析计算表明空间CCD相机的自然频率足够高,一阶模态达到180Hz以上,保证了空间CCD相机在外界动态载荷低频振动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有限元分析结果为空间CCD相机的结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热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利用I—deas软件对空间相机CCD电箱进行仿真,设定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热分析计算,给出了CCD电箱的温度云图和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为CCD线阵使用的稳定性,对CCD线阵驱动信号进一步处理的一种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单片机对CCD线阵输出信号进行采集和数字化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简要介绍回顾CCD噪声产生的基础上,总结了几种常用的CCD抑制噪声的方法,对这些方法的特点、应用场合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并分别给出了各种方法的原理电路以及时序波形。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阵电荷耦合元件(CCD)的纱线计数器,采用TCD1501D为图像传感元件,利用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产生稳定的时序脉冲驱动CCD元件,传感器输出图像信号经滤波放大和AD转换后由ARM微控制器采集.采集的数据在ARM内部进行二值化处理,实现纱线计数.详细介绍了系统软硬件设计.实验测试证明了系统设计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空间辐射对CCD器件暗电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荷耦合器件CCD(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作为卫星光通信系统中光信标子系统的关键部件,它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着光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根据Shockley-Read-Hall理论,对粒子辐照条件下CCD器件的暗电流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依据理论分析展开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P沟道CCD辐照后的平均暗电流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随辐照注量的提高而增大,暗电流尖峰产生的位置具有强烈的随机特性;温度较粒子辐照注量更能有效影响平均暗电流密度以及暗电流尖峰的产生,温控器件以及温控技术将是决定CCD定位精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基于CPLD的帧转移面阵CCD驱动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e2v公司的CCD47-20 Backthinnned NIMO型CCD,详细地介绍了其帧转移面阵CCD的驱动电路的设计。选用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EMP7128SLC-84-10设计了CCD的驱动时序;CCD的偏置电压电路采用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117T设计;CCD驱动器则是用了MAXIM公司的MAX4426MJA完成了设计。设计的CCD驱动电路可以满足其帧转移面阵CCD的各项驱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微粒光散射图像获取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微粒粒度分布时,其光散射强度空间谱的准确获取以及其数值处理是决定测量精度的关键,研究表明,常用的二极管环靶空间分辨率低,且在宽信号响应域内响应为非线性,而单色线阵图像传感器BW-CCD对大信号响应时会产生响应饱和,从而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对此,该文提出一种以真彩面阵图像传感器3C-CCD作传感器获取图像,对大信号单色响应饱和区进行RGB三色均衡拟合,有效地解决了大信号饱和问题,通过图像的数值处理,最终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
图像采集系统的线性CCD驱动电路设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章介绍基于高速线性CCD器件的图像采集系统的构成及其应用。通过对CCD图像传感器TCD1209D驱动时序及数模转换芯片AD9224的转换时序的分析,结合图像采集系统硬件功能要求,设计用于图像采集的高速线性CCD驱动电路,并采用单片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进行了实现;测试表明驱动时序产生电路满足目标图像采集系统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20.
CCD光幕靶交汇测量精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CCD交汇测量原理,分析和研究了CCD实际布站时所产生的各种结构误差,并且结合一定的实际试验数据,得出对交汇测量精度影响的决定性因素,这对交汇测量系统的建立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