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成氨厂放掉的驰放废气中含氢量超过50%,驰放气的利用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探讨了用普里森装置从合成氨驰放废气中回收氢的工艺技术.该装置依据超滤膜渗透原理,使渗透压高的氢扩散到纤维管束中形成渗透气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回收氢可以作为原料返回合成系统加以利用,也可作为商品氢出售,还可以采用联醇工艺等进行深度开发.而剩下的非渗透性残余气体,可作为燃料燃烧,也可送入空分车间进行稀有气体的深度开发.普里森装置当处理量为150m3/h时,其回收氢纯度可达89.7%,回收率可达91.2%.本文还对该项技术进行了经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该项回收工艺可达到节能、增产、设备更新、技术进步四个目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开发膜分离提氢气技术已列入“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无锡县雪浪膜分离化工设备厂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作,利用高性能中空纤维 H_2/N_2膜分离器研制的膜分离回收氢气装置,主要用于化肥厂在放入空气的废气中回收氢气,回收率达90%,可以增加合成氨产量3~5%,节约电能6%。如把放入空气中的氢气回收,浓度提纯到98.5%以上,可作为精细化工业中的加氢原料。该装置从1993年起在江苏省溧阳、吴江等化肥厂使用证明,效果良好,被江苏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相似文献   

3.
结合成都科特瑞兴科技有限公司利用PRISM膜从合成氨驰放气、炼厂气以及甲醇驰放气和焦炉煤气中的H2回收技术,阐述了膜分离技术在H2回收领域中的重要应用,同时系统的介绍了膜的类型与选择依据,膜回收H2相关工艺流程,H2回收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姜梅  吴高峰  姜平基 《甘肃科技》2007,23(5):40-41,13
金化集团公司充分吸取和借鉴中氮和大氮成熟的氨回收先进技术并结合金化集团公司合成氨装置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一套新型氨回收装置。该装置采用了目前国内领先的氨回收技术,主要设备均利用公司内部多年闲置设备,具有技术先进,投资省,效益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唐山佳华煤化工有限公司甲醇项目投产后,按设计副产驰放气约7 500 m3/h,每个公司对驰放气的使用也不一样,比如回炉煤气配入、合成氨、苯加氢工艺用于提取氢源等,结合佳华公司工艺特点首先选择驰放气回焦炉,不仅可以利用驰放气热值,而且预计可以改善焦炉加热制度。首先,确定甲醇驰放气的来源和组成,根据公司驰放气特点对回焦炉的可行性及对焦炉的影响进行分析,同时需要对同行业进行实际考察论证,最终确定驰放气合理的回焦炉方案。  相似文献   

6.
膜渗透分离混合气体的化工计算是为膜分离工艺和装置提供设计所要求的参数.本文介绍三元混合气体的化工计算方程式的推导及其计算机程序的编制,而且以渗透分离合成氨驰放气为实例进行计算,证明理论计算迅速并与实验测定数据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和方法,用来将从玻壳生产排放的废气中回收氧化铅灰尘,并通过技术处理加以重复利用,以降低废气处理成本以及防止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8.
在电镀含铬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及回收利用上,以节省水量,回收有用物资,防止二次污染为目标.工艺以革新、改造,挖潜为主,力求设备效率高,简单易行.本工艺回收有用物资回用于生产上,经较长时间生产实践证明,排出水水质很好,完全可以回用;废气回收后,排放气含铬量低于国家允许标准;铬渣中铬的回收率可达96%以上.而且水、气、渣的回收利用,已初步形成一闭路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9.
煤间接液化系统中用PSA法回收氢气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煤间接液化制清洁燃料系统尾气中回收的氢气可作为加氢工段的原料气.用变压吸附(PSA)法回收氢气实现了工业废气的再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作为大规模气体分离的常用方法,PSA法具有工艺流程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操作简便等特点.通过建立多组分气体分离的数学模型,用有限差分法进行计算,对煤间接液化制清洁燃料尾气中氢回收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程序通过10次循环后达到稳定状态.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分析比较,总结了吸附床出口产品气浓度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李益  李行 《创新科技》2014,(8):26-27
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回收余热对实现节能减排战略意义重大。废气在余热资源中占很大比重,在介绍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设备及不同炉型废气余热的利用方式基础上,提出废气余热利用技术的相关进展,为科学合理利用余热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当前一般船用柴油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对特定型号主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火用)平衡分析,通过计算求出了该装置的(火用)分配及利用情况,以及各装置(火用)效率的潜在提高程度.结果表明,该余热回收装置具有较高的(火用)效率和较好的经济性.(火用)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人们合理的提高(火用)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侯学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6):7644-764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能源供应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钻井常用柴油机Z12V190耗油量大、热效率低、大部分热量以废气余热形势随废气排到大气中、能源浪费较大等问题,分析柴油机燃烧反应与废气成分,分别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废气排量计算模型和废气余热量计算模型;并举例计算。分析发现:Z12V190柴油机废气排量较大,废气排量随废气含氧量增加急剧增加;废气余热量随废气排量增加呈线性增加。废气余热量较大,具有较好的经济开发前景,结合当前存在的利用柴油机废气余热热管锅炉、热力发电、热能储藏等实际应用,为钻井用柴油机废气余热回收利用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合成氨生产过程中,造气炉消耗的能量占整个合成氨总能耗的60%以上。因此,降低造气炉能耗是降低合成氨能耗的一个重要方面。降低造气炉能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选择最佳工艺操作条件;二是降低半水煤气的消耗量;三是增设吹风气回收装置。  相似文献   

14.
王勇  朱建升  邵晶 《科技资讯》2011,(35):41-41
针对油井生产过程中,单井井口分离出来的部分天然气积聚在油套环形空间,不能够及时、充分的有效应用,同时还造成油井产能下降的问题,研制了新型机械式套管气回收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抽气泵和配套管汇组成,利用抽油机游梁的上下运动作为原动力驱动抽气泵工作,抽出环形空间内聚集的天然体通过配套管汇进入集输管线。该装置能够有效回收套管气,同时还可以提高油井抽油泵泵效、单井系统效率和单井集输管网效率,起到增产节能降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许多工业废气中都含有高浓度二氧化碳 ,排到大气中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又浪费了宝贵的碳资源 .“温室效应”给人类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现已开发一整套二氧化碳回收提纯技术 ,将不同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再利用 .主要有锅炉烟道气或水泥厂废气用溶剂回收法 ;石灰窑气、合成氨副产气、硼砂碳解尾气等用变压吸附法 ;油田气、粮食发酵气等用蒸馏分离法 .以上各种方法都可以将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回收提纯到 99% (工业级 )或 99.95%(食品级 ) .这一技术已通过鉴定 ,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凡有二氧化碳废气气源…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分析了目前出境木质包装的现状,针对热处理能耗较大、成本较高等问题,研发设计了热能自动回收装置,将原来作为废气排放的窑炉高温烟气加以利用,通过伺服自动控制系统实现自动热处理,达到降低成本、节约能源、降低能耗、低碳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吡虫啉废水中回收碳酸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碳酸钾、碳酸氢钾、氯化钾及水的四元体系在293K时的溶解度及相图,分析研究了吡虫啉废水中各种盐的析出顺序及析出量,确定了合理的碳酸钾回收工艺.产品纯度可达97.5%,碳酸钾回收率达85%.  相似文献   

18.
权滨  曾锋德 《甘肃科技》2009,25(15):63-64
在针对兰州石化公司除盐水装置反渗透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蕴藏的节水潜力进行分析和测算的基础上,对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技术进行了论证,并在该装置实施应用。通过该水资源回收项目的实施,有针对性地分析和总结了此类工艺的节水特点、能力和优势,为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的水资源利用率并降低生产运行成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反渗透浓水回收利用技术的推广实施提供了较有价值的理论和工程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含铜-稀土氧化物的非贵金属蜂窝状催化剂,目的是用于含烃类工业废气的净化。在实验室以稀薄甲苯空气混合物、CO-C_3H_6空气混合物作为模拟气。研究了温度、空速、浓度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稀土氧化物催化剂在320℃时,甲苯的净化率可达90%以上。CO、C_3H_6的净化效率分别在200℃、250℃时接近100%。在工厂装置中,实际使用温度为260~300℃,空速为2×10~4~4×10~4小时~(-1),废气中苯、甲苯、二甲苯的净化率达90%到接近100%。经使用两年,效果仍然良好。用催化燃烧还可从废气中回收能源,在YCR型矽钢片涂漆机上使用,节电可达50%。  相似文献   

20.
化工生产过程中产生含有有机物的尾气,排放到空气中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是资源的一种浪费。本文根据粗苯加氢物料、工艺、装置及公辅供应等特点,选用冷凝法对真空尾气进行回收利用,不仅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还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