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经典喜剧。莎士比亚所有的戏剧创作,都有或单一或多元的素材来源,即对其艺术构思产生直接影响的“原型”故事,《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仔细梳理该剧中的“原型”故事,有利于进一步诠释、理解、研究《威尼斯商人》的创作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唐代商人的社会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商人社会地位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商人经济势力膨胀,并向政治渗透,商人获得一定的文化教育权利,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已受到正面宣传。政府扶商政策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前提,社会商品经济繁荣是商人地位提高的基础。土地兼并及均田制的废弛为商人地位提高提供了大好机遇,开放的社会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人地位提高,促使唐代社会政治结构,经济结构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亦为宋代商业的鼎盛繁荣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军 《科技信息》2009,(33):T0197-T0197,T0213
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通过资本主义早期新兴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在经济利益上的冲突和夹杂其中的民族、宗教的矛盾.充分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本文旨在分析作品中的这一理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清代时期江西清江地区经济地位突出而史料记载又较充分的清江商人为对象,从经营内容、经营区域、经营方式、行业组织与活动等方面对清代的清江商人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为深入探讨其在社会、社区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他们与市镇社会经济的变化等之间的关系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城市作为中世纪经济的发动机,主要依托于两种人——工匠和商人。它同时又是商贸和手工业的“中心环岛”,很快发展成中世纪繁荣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6.
传统型小商人是中国现代小城镇商人的主体,特殊的区域经济特征,以及现代工商业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决定了传统小城镇商人的悲剧命运.通过机器工厂主和以“绅商“为代表的小城镇新型商人形象的塑造,小说在表现城乡经济普遍破败的同时,生动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在宗法体制内的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7.
地方志商人传记是商人传记中的一种。通过对地方志中商人传记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儒家思想在这些商人传记中占统治地位,佛教思想只是潜隐的补充。这与文集商人传记中佛教思想占重要地位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地方志商人传记与文集商人传记思想倾向存在差异的原因是,地方志商人传记是官方著述,文集商人传记是私家著述。两者之间在思想倾向上的差异,决定了地方志商人传记适合用来研究封建政府对于商人的引导,文集商人传记适合用来研究商人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8.
西汉商人身份地位的法律限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代抑商的大背景下 ,西汉商人在法律上的身份地位很低 ,被列于“良家子”之外 ,但商人又分为非贾人商人、贾人、有市籍者三个层次 ,它们在法律限定上 ,一层低于一层 ,在作官、占田等各方面受到限制 ,构成了当时抑商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16~17世纪,中国徽商和英国商人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都不相符,但他们采取的应对方式却不同,徽商提出"农商皆本"希望扭转社会价值观念不得而转向奢华享受,英国商人则选择依附于现有等级谋求发展,加之财产继承制度的不同,明代的商业资本如昙花一现,而英国商业资本则顺利过渡为工业资本。  相似文献   

10.
从"流浪商人"到噶厦政府的"商上"--邦达·尼江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6年7月,赵尔丰首任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任大臣期间,将康区土司和呼图克图的统治权收归清中央政府,并接管当地军政事务,也办理了许多民事纠纷。判定偿杀“邦达昌”三人,就在此时出台。幸免遇难的邦达·尼江,为了生存、为了家族的复兴,离开了家乡,成为一名流浪商人。往返云南德庆与西藏芒康之间做生意,使邦达·尼江成了一名很小的“聪巴”,靠自己的劳动和汗水积攒了不少的财富。随着印度、西藏和云南跨国、跨地区商埠的开通,邦达·尼江开始在拉萨、噶伦堡和加尔各答建立了“邦达昌”商号。从此,该家族在西藏的政治、经济社会中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成为西藏第一位以经商获得贵族地位的家族。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戏剧的深刻与复杂是学人公认的,他凭着敏锐的艺术知觉感知与再现了许许多多当时乃至今天人们理性和意识形态所无法尽释的人性内涵。依据现象学、阐释学与接受美学相关理论,阐释了《威尼斯商人》情节建构中“一磅肉”及“三匣选亲”等零星的叙事元素所透射出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语用文体学是新兴的边缘学科。运用语用学中的重要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言语行为可以更加深刻地分析人物的双重性格,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而且为文本分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西汉、东汉两个阶段考察了汉代商人势力的演变情况:尽管封建王朝对商业与商人采取压制政策,但商人势力却逐渐发展壮大并由经济领域涉足政治领域,呈现出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的态势。这种现象不仅是汉代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西汉经济、社会、政治发展变革情况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世界博览》2012,(7):10-10
日本与俄罗斯之间存在主权争议的“北方四岛”之一的国后岛,3月20日迎来了“特殊”的客人——6名中国商人。他们专程赴国后岛考察,并有可能在当地进行投资开发。日本一直拒绝同俄合作开发及第三国参与北方四岛的经济活动。中国商人登上这个有争议的小岛,引发了日本媒体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世纪西欧商业的复兴,商人阶层逐渐兴起,他们摆脱了封建庄园土地的束缚,以其自身的独立性、开拓性,引起各阶层流动,打破社会的封闭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传统封建社会的原始结构和价值观念,为走向新的社会阶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社会转型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6.
晋商在山西有地域帮派之分。就晋商发展历程而言,明代称雄全国的主要是晋南、晋东南商人。晋中商人是在隆庆五年“封贡通市”后,才大量闯关东、走口外的。他们拓展了长城以北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晋商的经营范围,逐渐超越了晋南、晋东南商人。进入清代后,晋中商人创办了票号业,施行了股份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更辉煌的晋商业绩。  相似文献   

17.
商人贩货     
黄卫 《小学科技》2010,(1):33-33
有一商人从B城到K城去贩货,请了一名向导。由于没有车子可乘,只好骑着骡子去K城。向导在前面牵着骡子的缰绳,一步三摇地走着。商人问向导能否改变速度时,向导说:"能改变的,只是速度会更慢。"  相似文献   

18.
《潍坊学院学报》2018,(1):93-97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不同地域的商人群体组成的商帮大量涌现。山东胶东地区依靠便利的鱼盐之利以及海运优势,涌现出大量从事商业活动商人,并形成颇具影响的胶东商帮。考察地方志所见的商人传记,从胶东地区商人经商原因、经营行业与商业活动、商人形象以及商人地方社会影响三个方面,进一步探究明清胶东地区商人及其商业活动。  相似文献   

19.
清代北京城的商业活动中,山东商人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顺治年间始,招远、莱阳、海丰(今无棣)、黄县、章丘、曹州府等地的商人先后开始了在京城的商业经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主要是绸布业、饭庄酒馆业、粮食业等,此外还有油盐、石磨业。山东商人在京建立了山东会馆、齐鲁会馆、山左会馆等十四个会馆。清中叶后,山东在京经商人数逐渐增多,规模也逐渐扩大,使得山东商人有资本和实力与山西商人共同把持北京的工商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三言二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市民文学代表,首次大量描写了中国的商人形象,尤其是苏州商人和徽州商人的形象。然而,明清时还有一支更为引人注目的商帮,那便是晋商,"三言二拍"中虽然很少提到晋商,但是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晋商却是十分兴盛。"三言二拍"中的苏州、徽州商人和明清时的晋商产生于相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都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这些不同是由他们各自所处地域及经商传统的不同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