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增强CT检查过程中的护理配合体会。对2533例增强CT患者应用高压注射器经高压静脉留置针将对比剂快速注入静脉血管内配合完成CT检查,增强CT检查过程中全程给予悉心、周到的护理。2512例增强CT检查患者静脉穿刺、高压团注一次性成功,顺利完成增强CT检查并获得符合影像诊断的高质量图像;21例患者因穿刺点对比剂外渗停止团注并终止检查,经再次静脉穿刺后继续行增强CT检查,同样获得了高质量的影像图像。做好CT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既能提高患者对增强CT检查的认知度,很好的配合完成增强CT检查,又能确保增强CT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增强CT检查的护理是整个检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甘肃省中医院在2020年1月-2020年5月CT增强扫描的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患者,探讨在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PDCA管理的作用。观察组通过PDCA的方法进行管理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检查过程中肢体移动率、依从性、医疗纠纷发生率、满意度。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检查过程中肢体移动率、依从性、医疗纠纷发生率、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PDCA管理在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CT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临床诊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患者来自社会不同阶层,他们的心理素质各异,CT扫描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因此加强CT扫描患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工作是提高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观察CT扫描对静脉的选择及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2006年8月-2008年2月期间,对360例CT增强扫描的患者,根据扫描部位、病情、体质、年龄、调节速度及注射用量,选择不同的注射部位及静脉,并了解患者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静脉穿刺成功率98%,对1例中度碘过敏试验抢救及时,使其脱离危险,对1例外渗患者处理得当,并使其外渗部位恢复正常,安全离院。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研究人文关怀在CT增强扫描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5月~2019年5月期间在兰州市肺科医院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284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n=142)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n=142)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评定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值,观察并统计血压异常、心率异常情况,进行满意度对比。干预后2组SAS评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2组血压异常、心率异常较干预前明显减少(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血压异常、心率异常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患者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减轻焦虑,减少血压异常、心率异常情况,大幅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64层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与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分析两种检测手段在胆管细胞癌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34例胆管细胞癌患者肿块型发生率明显高于腔内生长型、浸润狭窄型、不明确型,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Ⅰ级29例、Ⅱ级5例、Ⅲ级0例)明显好于MRI扫描(Ⅰ级16例、Ⅱ级14例、Ⅲ级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形状不规则肿块型发生率高于圆形与类圆形肿块型发生率,结节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高于菜花状腔内生长型发生率,片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高于星芒状浸润狭窄型发生率,64层螺旋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和定性准确率均高于MRI扫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扫描与MRI扫描均是胆管细胞癌的有效诊断方法,64层螺旋CT扫描的图像更为清晰,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研究在诊断大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包括范围、破口位置、内膜病变,主动脉瘤及有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及并发的相关疾病、主动脉瘤及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像表现在图像上显示清楚,能够确切显示微小病变结构,克服了搏动伪影等多种干扰因素。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清晰显示血管壁、管腔以及病变波及的范围等,从而作出精准的诊断,对临床抢救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分析我院3年来经临床证实的42例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资料,观察其CT表现特征、病变范围.采用Siemens Somaton emotion6全身螺旋CT.全部病例均行腹部CT平扫,层厚10mm,其中425例做了增强薄层扫描.结果:①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42例;②胰内单个或多个小斑片状无强化低密度灶8例;③胰内局限性高密度灶2例;④胰周脂肪间隙模糊混浊,肾筋膜和胃后壁增厚38例;⑤假性囊肿形成5例.结论: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增强CT扫描能较准确地判断急性胰腺的坏死、出血及其程度,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螺旋CT双期扫描胰腺癌30例,先平扫,再以3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00mL,分别行胰腺期(注射后30~35s)和肝脏期(注射后65~70s)扫描,并测量各扫描期肿瘤和正常胰腺组织的CT值,计算出肿瘤 胰腺的密度差.结果 正常胰腺组织的平均CT值,在胰腺期和肝脏期分别为(119±17)Hu,(99±16)Hu,而肿瘤组织的平均CT值分别为(51±18)Hu,(61±12)Hu,胰腺 病灶增强差值分别为(66±28)Hu,(37±24)Hu,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肝血管瘤的CT影像特征,提高CT对肝血管瘤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2例肝血管瘤进行了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大多数肝血管瘤在CT上表现为肝内单发或多发圆形、椭圆形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明显环形强化,延迟期呈填充改变.结论:CT扫描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使用快速原型技术,集成CT扫描及其图像处理技术、三维重构技术等于一体,应用于颞下颌骨缺损修复及其手术应用.根据实际的下颌骨缺损案例,在完成下颌骨的修复后,再对其进行三维模型的快速成形,以利于手术过程的腓骨截取与拼接,以保证最佳修复的目的.其中,利用CT图像数据,对螺旋CT扫描得到的DICOM文件进行图像处理,通过阈值选择、区域增长、蒙罩编辑以及计算建模等操作,分离出下颌骨;结合导入的腓骨STL文件,将其与下颌骨缺损段进行拟合,通过修复与优化匹配模型,得到下颌骨修复体的个体化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的诊断治疗意义。方法 对9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腰神经通道卡压进行CT扫描及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与术前扫描一致。94例患者经2-5a随访,优82例,良10例,差2例。结论 本组病例靠临床表现提供线索,确诊、定位需要CT扫描检查。以手术为主,切除椎板、半板、开窗,松解神经通道,彻底清除病变,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断层成像(CT)系统需要精确和确定的扫描轨迹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如果机械系统无法实现高精度的扫描轨迹,CT图像的质量将受到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CT系统,通过视觉定位来实现非确定扫描轨迹下的CT成像。其中视觉定位系统通过对待测物体位移和转角的测量来获得实际扫描过程中射线与物体的精确几何关系。针对这种数据条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滤波反投影(FBP)算法,实现非确定轨迹的CT图像重建。该方法将滤波反投影算法的适用范围从标准轨迹扩展到了通用轨迹。模拟数据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此方法很大程度上为CT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4.
以煤矸石和电石渣作为生土改性掺料,通过对生土试件进行轴压下CT扫描试验,得到各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材料内部破坏过程、CT图像等。研究各扫描断面CT图像、CT数与试件破坏过程演化规律,分析CT图像、CT数和应力应变的关系,计算材料各断面孔隙率,引入损伤度来建立材料孔隙与损伤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不同应力状态下,XY扫描断面CT图像中裂缝是由四周以环状的形式向内部延伸,YZ扫描断面的破坏从上下表面产生,试件内部的密实度高,试件边缘抵御变形能力相比内部较差。试件受“环箍效应”影响显著,试件底部CT数大于上部,但是XY-2断面CT数小于其它断面,出现大量孔隙和裂缝。低应力状态时,试件上部孔隙率变化大于下部,在峰值应力时,孔隙率波动明显,变化幅度为-43%~+500%。峰值应力后,试件上部孔隙率迅速减少,下部则相反。通过对无纲量损伤度的计算,损伤度表现出随应力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规律。本研究可为生土改性材料的损伤演化规律和材料的损伤本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经CT证实的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100例,CT检查121次,共检出血肿103个。本组病例临床初诊符合率仅71%,而CT则不但可直接显示脑内血肿,并可确定其位置大小及有无破入脑室,认为CT应作为本病的首选辅助检查。通过对不同病人不同时期的CT检查及/或连续的CT动态观察,了解到血肿液化、吸收、囊变各阶段及血肿引起脑水肿的变化过程,从而指导临床诊疗。通过对其中30例脑室积血的临床症状和预后的分析,发现本病合并脑室积血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其病死率远高于无脑室积血者,其死因与血肿破入脑室的途径及脑室内积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In industrial CT, it is often required to inspect large objects using short line-detectors. To acquire the complete CT data for the scanning slice of large objects using short line-detectors, some multi-scan mode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the existing methods reconstructing an image from the data scanned by multi-scan modes have to rebin the data into fan-beam or parallel-beam form via data interpolation. The data rebinning process not only increases great computational cost, but also degrades image re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ackprojection-filtration (BPF)-base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rotation-translation (RT) multi-scan mod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at data rebinning process is not introduc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7.
In industrial CT,it is often required to inspect large objects using short line-detectors. To acquire the complete CT data for the scanning slice of large objects using short line-detectors, some multi-scan modes have been developed. But the existing methods reconstructing an image from the data scanned by multi-scan modes have to rebin the data into fan-beam or parallel-beam form via data interpolation. The data rebinning process not only increases great computational cost, but also degrades image resolution.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ackprojection-filtration (BPF)-based reconstruction algorithm for rotation-translation (RT) multi-scan mode.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that data rebinning process is not introduc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腹部CT表现及临床意义,特搜集经本院临床确诊的HFRS,并行腹部CT扫描患者 10例,其中双肾明显肿大 6例,肾包膜下出血1例,肾周积液3例,腹水6例,胆囊炎4例,双侧胸腔积液6例.通过CT扫描,及早发现病情,尤其是疑有肾破裂出血做CT扫描,具有特异性诊断,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充分发挥影像学在HFRS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套新颖扫描成像系统方案,它综合了共焦扫描方式与光外差探测方法的优点.该系统具有μm级的纵向层析分辨率能力,且能大大改善对低反射试样或较厚试样的深层扫描成像的图像质量.对其成像机理、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在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高度怀疑直肠癌的病例46例,先用生理盐水进行直肠灌注后,再行盆腔的CT增强扫描,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对直肠病变进行诊断,并将所得结果与肠镜活检病理或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判断直肠灌水后CT增强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率,以及评估直肠肿块局部浸润情况与术后病理的符合率。结果46例病例中,CT增强显像阳性为43例,阴性为3例。其中CT显像病变侵犯肌层,但未突破浆膜层25例;突破浆膜层10例;周围组织侵犯8例;病理确诊为直肠癌有42例。CT增强显像假阴性1例,假阳性2例,CT增强融合显像对直肠癌诊断的准确性为93.48%,局部侵犯的符合率为98%。结论直肠灌注后CT增强融合显像在直肠癌的诊断及判断肿瘤局部侵犯情况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