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在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上,科学实在论与社会建构论持两种极端的态度.科学实在论认为科学与宗教是人类活动的两种完全不同的领域,科学研究自然,而宗教则管辖着人类的精神与道德生活,两者毫无相关性.社会建构论认为,如果自然科学是科学家共同体的范式,那么创世科学则是圣经基要主义者宗派的范式,两者之间尽管不可通约,但具有同等的地位与权利.据此导致了两者的激烈的冲突.关键问题在于双方脱离了人类的生活经验去谈论科学与宗教的关系.怀特海哲学表现了他试图在人类生活经验中用动态来综合静态,把价值输入事实,用潜能来组合现实,用宗教来调和科学,从事件走向实有再到机体的基本思想趋势,所有这一切,目的在于消除由自然的二岔性所导致的科学危机.  相似文献   

2.
张博丽  石岩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0):50-53,F0004
“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它的人,只能给那些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合精神的人。智慧靠积累,天才靠勤奋。”肖华军教授如是说。  相似文献   

3.
如果把城堡山比作布拉格的脸面,那圣维特教堂自然就是脸上那尊高高翘起、最值得骄傲的鼻子。该教堂是一座由各种石质骨架券和精巧而精密的几何形飞扶壁堆砌而成的法国式哥特建筑,与名垂世界建筑史上的那些哥特教堂,如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和法国巴黎圣母院,甚至维也纳的史蒂芬大教堂相比规模都要小很多,但并不影响牵带出一种崇高而哀怨、激荡而悲凉的宗教情绪。  相似文献   

4.
海峰 《科学大观园》2006,(16):30-32
印度洋地震和海啸的后遗症将继续影响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民族和国家关系。虽然它是一场天灾,人类无力抵抗,但共同历难的经验,会使那些因宗教和种族冲突,而导致的错综复杂矛盾得到舒缓,促进人们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5.
试论日本工匠精神的中国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工匠精神是日本工业文化的重要文化资源。通过考察日本工匠精神之历史形成、宗教内涵和其与中国民间信仰民俗的关系,可以发现,日本工匠精神中对职业、对工具的崇敬与感恩皆为对中华文化基因的承继与发扬。对日本工匠精神之中国起源的探讨,能够启发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促进当今工匠精神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美国历史学家戈登·克雷格说:“德国人和犹太人这两个民族之相似是惊人的,在勤劳、节约和俭朴的习惯、坚韧不拔的精神、强烈的宗教意识、着重家族的观念以及对文字出版的尊重方面。相似之处是显然的。”实际上,除宗教意识之外,中国人和犹太人这两个早熟的民族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月20日,全国科技名词委宗教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次审定工作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卓新平所长、金泽副所长,各专业研究室专家共30多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卓所长主持,所长助理唐晓峰老师参加会议协调。会议首先由各专业研究室分别汇报了名词审定工作的进展情况。目前,宗教学名词收词约5600条,分宗教学理论、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其他宗教、儒教、宗教艺术8个部分。会议在民主、和谐、轻松、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与会专家工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8日,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课题组在宗教所会议室召开研讨会。宗教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宗教所所长卓新平研究员,宗教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秘书长、宗教所副所长金泽研究员、宗教学名词审定工作课题组唐晓峰副研究员等十多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卓新平研究员主持。此次研讨的是《宗教学名词》(第七稿)。各分支学科负责人汇报了各自工作进展及遇到的难题。大家就难题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学界以基督教为例重新审视了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并取得重大成果,但伊斯兰教与科学的关系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论文从精神层面上分析了伊斯兰文明的兴起,认为促进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科学发展的灵魂趋动力是伊斯兰教,并在伦理向度上展现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半岛科学应用的重大影响,以期认识伊斯兰教并为厘清宗教与科学之间扑朔迷离的关系提供新素材.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神话-宗教"中表达了一种与权力交织在一起的技术观。技术由神掌管,通过神的有限赐予或偷取传递给人类,因此人类技术既受限制又有自由创造的双重含义。古希腊人的技术活动具有宗教意义和伦理意蕴,"宗教技艺"展示了技术获取的一般方式,即神的介入和帮助。人获取技术和制造产品,一方面凭借理智,一方面凭借虔诚,在神话中理智和虔诚都是善德的体现,因此技术活动在神话-宗教意义上具有伦理意蕴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1、竞技赛会的组织者由奴隶主贵族代表、地方官员和宗教领袖具体负责,他们有权决定运动员和观众的资格。  相似文献   

12.
宗教的技术之维——一种可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结构性上,宗教存在于互融之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等要素之中。由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分别是规训技术(社会技术)的元技术形态、实践形态和组织化形态,因而存于宗教教义、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的宗教存于规训技术;由于展示宗教教义本性的教义传播、展示宗教仪式象征特质的物态化媒介、展示宗教组织空间化形式的宗教建筑,分别基于以传播技术、制造技术、建筑技术为标志的自然技术,因而宗教惟于自然技术之基上才能获得存在,或者说宗教存于自然技术。如果,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不可分割地构成着统一的技术。那么,存于自然技术与规训技术的宗教存于技术。据此,宗教之魅造于技术,技术祛魅之启蒙式理解的普适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3.
作为宗教科学解释的典型代表,宗教认知科学将宗教起源与传播的原因归结为人类复杂的认知机制,在保持客观性与实证性的同时,构筑了一种超越历史与文化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宗教认知理论。笔者以为,作为一门以"解释宗教"为学术旨趣的学科,宗教认知科学应更广泛吸纳文化等因素以确保其解释的科学性。尽管宗教所寻求的合理性不会因宗教的科学解释而消解,但在科学的语境下,宗教转换存在方式并寻求与科学兼容是一种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他们成为不断累加的案例中的一个数字。那些发生在他们瘦弱身体上,隐匿而绵长的伤害鲜被关注。"时间真的能够抚平伤痛吗?"2014年,一项来自英国国家儿童发展的研究,给出了否定答案。这项研究经过长达50年的追踪发现,童年时遭受欺负,可对人的精神健康造成长达约40年的持续影响。那些经常被欺负的孩子在45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学术界虽不乏探讨,但迄今尚未见到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的视角探讨科学与宗教的论著。启蒙运动以来世俗化理论框架下的宗教认知一直在东、西方广为流行且影响深远,近二十年确立起来的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则揭示了一种新的宗教认知和新的宗教观。认识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对于全面、客观地理解科学与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乃至对于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拓展意义。本文首先阐发了为"范式"一词重塑辉煌的思考以及相遇"新范式"的机缘之幸;继而简要介绍了宗教社会学新、旧范式的主要差异,新范式中的科学与宗教之观点;最后就新范式对于科学与宗教以及科技与社会(STS)研究可能的启示进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艺术鉴赏     
《科学大观园》2012,(18):F0003-F0003
弗拉·菲利波·利皮的绘画总是以世俗的精神和现实的人物形象来描绘宗教题材和人物。在《天使拥戴的圣母予》这幅画中,圣母只不过是一位年轻美丽的意大利少妇,而并非超人的圣灵.幼年的耶稣只是母亲怀抱中的婴儿,不同凡俗之处,就是他手持圣经以示圣灵;  相似文献   

17.
人性论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其争论实质上是性善还是性恶之争。研究发现,先秦人性论已经不是简单的性善性恶截然二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一切有"善"价值的事物,都是"恶"的结果。性善是由性恶发展出来的。由恶向善的通路是"心知"。本文将从古代宗教中人性论思想萌芽入手,展现人性论是如何从原始宗教逐步转化而来,探讨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人性论思想进而讨论性善性恶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实践是科学与宗教的本源。科学与宗教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必然包含宗教因素。由于科学和宗教之间存在这样的区别和联系,因此我们应该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二者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考察爱因斯坦的科学实践活动,阐明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主旨,认为爱固斯坦的科学实践体现了由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实效精神所构成的科学精神与由价值精神、伦理精神、现实精神、历史精神和理想精神所构成的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进而揭示了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的融通、两种精神的统一是人类科学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塔的出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最早出现在印度的“塔”,并不像我们现在到处可以看到的那些高耸、挺拔、直插云天的建筑物,它实际是一些粗陋的巨大坟头,那里埋藏着佛祖的舍利。世界上许多国家保存着很多有名的古塔,大多与当地的宗教和民俗有关,如埃及的金字塔、墨西哥的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缅甸的大金塔等。中国的古塔,数以千计,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其中许多堪称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