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负数是怎么被发现的? 在古代的埃及、巴比伦王国以及希腊的数学中都没有负数。 据说是印度人最先提出负数的概念。确实,那时印度人就用正数表示财产,用负数表示欠帐。 印度数学家巴斯卡拉(1114~1185)指出:“无论是正数的平方还是负数的平方,都是正数。因此,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一个是正数,另一个是负数。” 据此可推测巴斯卡拉当时已知二次方程式有两个根。以二次方程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数学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基本上是连绵的。在这样广阔的地区有这样长久的数学历史,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巴比伦曾是世界数学的中心,但公元前二世纪完全变成废墟。埃及在金字塔时代就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但到公元前525年即被波斯征服。希腊数学兴盛了一千多年,到公元641年完全中断。中亚细亚地区(阿拉伯文化)数学的繁荣也只有四、五百年(八到十三世纪)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的文明发端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5000多年前就已达到非常发达的程度。在城市建设和建筑艺术方面,印度一直是东方的一朵奇葩,散发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印度就出现了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这两座宏伟的大都市。特别是摩亨佐·达罗城,从现存遗址来看.显然曾经经过严格的规划:全城分成上城和  相似文献   

4.
三角洲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三角洲平原,很早就有人类祖先在那里进行农业垦殖活动,于是大多变成了鱼米之乡。如埃及尼罗河三角洲、西南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的三角洲平原、印度恒河三角洲等,都是人类古代文明  相似文献   

5.
刘华  陈兰 《世界科学》2007,(7):5-46
奥托·诺伊格鲍尔(Otto Neugebauer)是20世纪杰出的古代巴比伦和埃及数学史研究人员,他的《古代精密科学》和《古代数学天文学史》至今仍是研究古代数学的最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除非能够按其自身利益开发其自然资源,则将永远贫困。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有本国的化学技术人才。世界上五分之四的科技人员工作在欧洲、苏联和北美,但世界上大约五分之四的人却生活在其他地区。根据萨西克斯大学科学政策研究组的资料,在发达国家所进行的研究当中,对发展中国家有意义的部分不到百分之一,而且有半数是用于军事及其有关领域。为了调整这种全球性的科技方面的不平衡,第三世界各国必须建立起自己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化学方面的能力。化学家在第三世界起着三种重要作用,即:生产、保护和解决问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65,10(11):961-961
干旱区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其中以非洲、亚洲和澳洲面积最大;南北美洲也有部分地区为干旱区所占据,就在比较湿润的欧洲干旱(半干旱)区亦有出现(克里米亚和西班牙等)。干旱地区的特点就是相对的缺水,改造与利用干旱区都以有效的利用水资源为前提。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干旱(半干旱)区越来越多地被开发利用,因此,干旱区水文研究从本世纪四十年代在世界各国干燥地区广泛地开展起来。其中以苏联、美国、埃及、法国、澳大利亚、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国所做的工作较多。从现有的文献看来,世界各国干旱区水文研究是冶水文、水  相似文献   

8.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 35.7万平方千米,人口8253万人,属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欧洲国家。德国作为历史上曾多次饱受战争创伤的国家,在短期内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速度令世界惊叹。德国的汽车制造、机械制造、化学、环保等技术在世界领先。德国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杠杆作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对正在推进科技创新、打造科技强国的中国来说,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维京人不仅称霸过欧洲,他们对矿物的利用更影响了世界。提起维京人,我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群身材魁梧、满脸胡须、挥舞长剑的北欧海盗形象。公元750~1100年期间,他们曾经生活在如今是丹麦、挪威和瑞典的北欧地区,是当时大海上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不过,维京人不仅是烧杀抢掠的凶徒,也是技法老练的工匠和航海知识丰富的水手。维京人对各种矿物的利用,不但帮助他们称霸欧洲数百年,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成熟,它不仅可以用来计算,而主要是用来处理信息,使各方面工作、特别是科技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信息大大开发了人脑的功能,扩展了人的社会活动,使人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的时代来临,必然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反应。新的时代对我们的思想会有若干要求,必然产生若干新的矛盾。有些问题我们现在可以看得到,有些问题要以后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七谜的由来 最初的“世界七谜”起源于观光胜地的选景。公元前3世纪,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即位后,率军东征,先后入侵小亚细亚和中亚细亚,转战埃及,南下印度,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国王所到之处,有许多名胜古迹。他选择了七处景点,吸引游客前来观光。观光客一致公认这七景为“世界七大奇观”。 七大奇观分别是:1.埃及的金字塔。古埃及国王墓地,最大的塔高  相似文献   

12.
象许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印度因生态遭到破坏而受到折磨。滥伐森林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土壤受到严重侵蚀,淤泥沉积,发生大规模的山崩,骤发洪水,以及气候发生严重变化。滥伐森林令人惊恐印度研究环境保护的专家们说,虽然印度在热切地解决发展任务,但是它未能迎接生态保护方面的挑战。其结果,不可避免地破坏大片地带的微妙的生态平衡。毫不怜惜地消灭覆盖在苍翠的喜马拉雅山山麓的森林,引起了无法形容的灾难。现在,又有一项发展工程令人惊恐万状。这项工程涉及:在西南部的喀拉拉邦(印度的邦相当于一个省)“寂静的谷地”建立一个水电站,这个谷地是印度最后一个原始热带雨林。  相似文献   

13.
孙安珍 《知识就是力量》2012,(2):F0004-F0004
在地球上所有神秘的民族中,中美洲的玛雅是最独特的。其绚丽多彩的玛雅文化,曾与中国、埃及、印度和希腊的古代文明相辉映。遗憾的是,他们后来却离奇失踪了,连同他们宏伟的城市也被丛林吞没了。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中期,英国著名的科学哲学家K·R·Popper提出,宇宙中除了存在物理客体的第一世界和意识状态的第二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思想的客观内容的第三世界。第三世界是人类创造的客观知识世界,它包括理论体系、科学问题、批判论证、艺术作品以及书籍杂志的内容等。第三世界是客观的,并不是人类有意创造的;它又是自主的,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而且,第三世界通过人的干预能够反馈于第一、二世界。Popper提出的第三世界理论,在西方科学哲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本文作者就Popper的第三世界理论阐述了几点评论性看法,颇有启发,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1912年7月17日,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在巴黎不幸逝世了,噩耗传来,激起了广泛的悲恸,在法国,在欧洲,在美洲,在全世界的科学界,人们立刻举行追悼会,缅怀往事,颂扬他在各方面的天才和卓越的贡献,特别是颂扬他在数学上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16.
血雨腥风时     
正考古学家在一座埃及古城进行的最新发掘,正在揭示罗塞塔石记录的那些风起云涌的事件。罗塞塔石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遗迹之一。1799年,法国拿破仑的军队在埃及发现了它。之后,它被英国人夺走并送往大英博物馆。过去200年来,它一直是大英博物馆里最受瞩目的展品之一。罗塞塔石是一面经过雕刻、十分精  相似文献   

17.
地处中东的叙利亚是世界历史上的文明古国之一。它的地理位置在伊拉克、以色列、约旦、埃及、黎巴嫩、土耳其之间,是中东的重要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古代的叙利亚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犹太文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古巴比伦人和古代亚述人(公元前20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一个民族国家)曾经使用过楔形文字和泥板书写(泥板相当于今天的纸张,书写晾干后可以记录各种文献)。古代叙利亚人也留下了一些泥板文献,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被泥沙湮埋千年的古代叙利亚故事。  相似文献   

18.
不久前,—位知名埃及学家暗示:埃及金字塔的建造有可能得到了高度发达文明或外星人的帮助。此说纯属—派胡言。不过,大金字塔的确是充满奥秘的古代世界奇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刘崇乐 《科学通报》1956,1(12):34-34
益虫利用的历史發展益虫利用的历史發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开始在远古时代,其特点是發現和利用益虫及共产品。桑蚕的家化是我們祖先的劳动成果。印度的古代文献中即有紫膠利用的記載。埃及第五代庙宇的浮雕描述了蜂蜜的加工过程。拥有世界最古文化的三个民族,各自在远古时代开始利用一种益虫,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个巧合,也说明了益虫利用历史的悠久。第二阶段的特点是益虫的人为移引。当某种益虫的利用卓有成效时,把它引进另一地区或另一国家是必然的規律。最初一次远距离的移引,可能是在公元三百年左右,那时桑蚕从中国流天日本,此后在公元550年左右,又被兩个外僧把蚕种藏在禅杖里而带入欧洲。紫膠虫也曾几次被試行引进亞非国家,最近的一次則是1940年向台灣的引进。  相似文献   

20.
2300多年前,亚历山大大帝在埃及的地中海沿岸建立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亚历山大城。今天,这座古代都城已经荡然无存,但是在港口附近的海底依旧保留着亚历山大城当初辉煌岁月的惊人证据。有人相信,在这些古代遗迹中,一定包括有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法罗斯灯塔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