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计算机作为工具,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二辊式钢管斜轧延伸各工艺参数对为变形的影响,在此基础闻保证轧制过程顺利的进行的诊断判据,并以提高轧制效率,优化变形为目标,建立了优化准则,最后,在微机上实现了整套系统。  相似文献   

2.
以宽厚比为主要变化参数,进行了16根冷弯厚壁钢管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冷弯效应对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荷载-位移曲线的形状主要取决于截面的宽厚比.宽厚比较小时,达到峰值荷载后下降较慢,邻近破坏时构件的轴向位移很大;宽厚比大时,局部屈曲影响明显,荷载达峰值后下降较快.同时基于试验结果,与国内外规范考虑冷弯效应的屈服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认为我国规范考虑冷弯效应的屈服强度计算公式对于全截面有效的冷弯厚壁型钢也是适用的,且偏于保守.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与刚塑性有限元中总能耗率泛函近似的G泛函 ,用其泛函的驻值条件得到的线性方程组解出的速度场作为真实速度场迭代求解中的迭代初始值 ,此初始值与真实值比较接近 ,可减少迭代次数 ,加快收敛。  相似文献   

4.
采用正交组合的方法制作了9根高强冷弯矩形钢管混凝土柱模拟在地震作用下构件的破坏模式、变形承载能力、延性与耗能性能以及刚度强度退化。实验设计变化参数有:截面长宽比、钢管宽厚比、轴压比。分析了高强冷弯钢管混凝土柱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研究各基本参数对钢管混凝土柱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拟静力荷载作用下,构件的滞回曲线大部分比较饱满,呈现出梭形,显示出构件具有优良的抗震性能。长宽比在一定范围内,轴压比越大,构件承载力越好,延性越差,宽厚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宽厚比相同的构件,长宽比越大,承载力越大,轴压比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轴压比相同的构件,在一定范围内,长宽比越小,承载力越大,宽厚比越小;长宽比和宽厚比对试件的屈服位移影响显著;长宽比、宽厚比和轴压比对位移延性系数没有显著影响,但各因素对位移延性系数的影响主次关系为钢管宽厚比截面长宽比轴压比。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CFST)在偏心受压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对Q420型高强冷弯钢设计制作的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偏心受压试验,获得试件在偏压荷载作用下的破坏形态、跨中挠度及应变分布规律,并分析不同参数对试件偏心受压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性能受长细比、偏心率和宽厚比等参数影响较为明显,长细比、偏心率和宽厚比越大,高强冷弯矩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心受压承载能力越小.  相似文献   

6.
对取自30种不同截面、不同厚度、不同钢材型号、不同厂家生产的冷弯厚壁矩形和方形钢管的568个试件进行了材料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焊缝部位的屈服强度和极限强度相对于邻边均有提高;角部屈服强度提高系数随型钢中心线长与弯角内径之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各参数对极限强度的影响较小;焊缝两邻边间的强度差异很小.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冷弯矩形和方形钢管屈服强度、极限强度、强屈比和伸长率沿截面的分布模型.当相应冷弯型钢截面的梁、柱强度和稳定分析中需要考虑冷弯效应的影响时,可以应用此分布模型.  相似文献   

7.
冷弯厚壁型钢钢管冷作硬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冷弯厚壁钢管上截取的平板板材、弯角板材、母材和相应方、矩形截面短柱的试验研究,得到短柱全截面屈服强度相对于母材强度的提高值.运用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计算公式对短柱屈服强度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这些公式都不宜直接用于我国冷弯厚壁型钢的屈服强度计算.根据试验结果,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冷弯厚壁型钢的计算公式,将修正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数据对比,证实了该公式有效.  相似文献   

8.
9.
通过钢管混凝土双梁节点的坚向静力加载试验研究,揭示了该节点的受力机理和破坏形态,并通过实际工程的现场试验研究,验证了模型试验的可靠性。证明了双梁节点具有构造简单、受力明确、施工方便、安全可靠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10.
吴大群  刘永方  刘勇 《科技信息》2011,(12):317-317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或混凝土梁节点进行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连接节点类型、材料强度等因素对这些节点承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的影响,最后,指出了将来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冷轧电机功率的计算精度,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机功率在线计算模型,模型中将电机功率分为轧制功率和机械功率损耗.其中,轧制功率采用基于简易有限元的数值积分方法计算获得,而电机机械功率损耗采用实验测试回归方法获得.基于本文设计的测试方案和模型结构,通过对某1 450 mm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现场测试,回归得到了功率损耗模型中的系数,并将其应用到了该机组中.现场实际应用表明该电机功率模型的计算偏差可控制在±5%以内,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符合现场控制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冷轧过程中IF钢板织构的ODF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ODF分析方法,对IF钢热轧钢板在冷轧过程中织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随冷轧压下量的增加,钢板中晶粒的取向密度主要汇集于α,γ取向线附近,织构的变化也主要表现在α、γ取向线的{001}<110>,{112}<111>,{111}<112>取向密度的增加上。其趋势是随形变量的增加,{111}<110>,{111}<112>积构增加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冷连轧机硅钢板形控制目标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冷连轧机硅钢板改进板形控制目标的方法,并为此计算了实测带钢横向温度分布,用4次多项式可较准确描述附加应力的补偿,提高了板形控制目标曲线设定精度.  相似文献   

14.
比较了一步冷轧和二步冷轧对铁素体不锈钢深冲性能和织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一步冷轧(冷轧压下率90%)后,获得了高的平均r值(rm=1.92),且45°方向的r值要大于轧向和横向的r值,导致了材料的Δr呈负值(Δr=-0.31);在总压下率一定的情况下,采用二步冷轧后,薄板的平均r值变化不大(rm=1.90),但材料的平面各向异性很小(Δr=0.14).对两种工艺的再结晶织构分析表明,一步冷轧后薄板生成了强烈的γ织构,但是织构的峰值明显偏离了{111}轴,位于{223}〈582〉处;二步冷轧后薄板则生成了均匀的γ再结晶织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冷轧工艺对新型铁素体不锈钢19Cr2Mo1W成形性能的影响,采用XRD,EBSD技术以及平均塑性应变比与粗糙度测量等手段,研究了不同压下率冷轧及随后退火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和微观组织变化,并讨论了织构和微观组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轧压下率的增加,铁素体不锈钢中的α和γ纤维织构均有所增强,且α和γ纤维织构最终稳定取向分别为223〈110〉和111〈011〉.冷轧板α纤维织构中223〈110〉组分越强,退火后γ再结晶织构强度越高.冷轧板在1050℃退火时,薄板的γ再结晶织构强度高,再结晶组织均匀且尺寸较小,表面粗糙度最小,综合成形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轧制工艺制备了0.10 mm厚的6.5%Si高硅电工钢超薄带,并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冷轧过程中的形变织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分别有利于λ(100//ND,ND为轧面法线方向)和η(100//RD,RD为轧向)再结晶织构优化的形变织构控制方法.研究表明,50%~70%压下率有利于η再结晶织构优化,易于促进S=0.5层强η再结晶织构的形成.小于30%压下率和91%~97%压下率均有利于λ再结晶织构优化,其中30%的压下率更适合于二次冷轧法制备高硅钢超薄带时λ再结晶织构控制.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外花键冷滚压精密成形的变形过程分析及适当假设,建立外花键冷滚精密成形滚压接触面积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求解接触面边界,对接触面积进行理论计算。并借助数值分析软件MATLAB,对接触面积的影响因子进行数值计算与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试验研究,论述了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楼盖的受力性能对其承载力、挠度和裂缝的宾计算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冷连轧轧制张力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轧制理论、机械振动与摩擦理论相结合的新方法解释了张力失稳自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控制辊缝润滑、提高轧制张力稳定性的方法。理论分析与生产实践表明:降低乳化液含量,轧制入口张力的稳定性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在普通机械式材料试验机上,用逐步降载法测定了冷轧带肋筋的松弛特性,并对GB13788-92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