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佐法尔961"与其他的月球岩石不同.当华盛顿大学的地球化学家兰迪·科岁特(Randv Korotev)看到被切割的佐法尔961时,注意到它的颜色是如此之深(近乎紫红色),同时也注意到它含有金属特征的纹理.这不同于科罗特以前所看到的月球岩石,进而他开始自问:它来自于大的天体吗?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宇航员在1968年的“阿波罗”任务中登陆月球,40多年已经过去。如今,科学家打算把宇航员送到月球的背面。  相似文献   

3.
李兴 《科学之友》2004,(3):45-45
布什政府有意与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展开合作,包括不久前刚宣布的建立月球基地以及登陆火星等计划。美国许多航天界人士,包括登月航天员奥尔德林也都建议美国与中国应该避免太空竞争,在航天技术方面相互合作。《纽约时报》的记者访问白宫匿名官员时指出,中国2003年成为世界第  相似文献   

4.
“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于1969年7月19日在接近月球11万千米处时拍摄到的月球正面。月球中央稍靠左处是“危机之海”,中央右下是“丰富之海”左下是“寂静之海”(“阿波罗11号”的软着陆地点)。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随后,"嫦娥四号"探测器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作为地球最亲密的邻居,月球是人类肉眼所能看到的最大天体,陪伴地球已经超过45亿年。月球对地球的地轴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1月3日10日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嫦娥四号在登陆之前到登陆之后,陆续传回了探测活动的照片。且活动过程中,嫦娥四号的巡视器和着陆器还来了一次可爱的"互动"。  相似文献   

7.
一艘艘宇宙飞船在月球上空飞行,一辆辆由机器人驾驶的漫游车在月面奔驰,一个个航天站在月、地间穿梭来往,一座座月球城在月面拔地面起,城里住着来自地球的移民。这是科幻故事里的场景吗?现在是,不过很有可能在21世纪结束之前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8.
赵卓熙 《自然杂志》2008,30(5):296-300
全球科学家眼下关注的头等大事无疑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于9月10日的正式启动,将第一束质子束流注入27公里长隧道内的对撞机。这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在前所未有的对撞能量下取得新发现奠定了基础。面对如此庞大的科研项目,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4个大实验中,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共同参与制造、维护和运行4个大探测器并进行数据分析,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中国科学家的身影。中国在这4个大实验中投资数千万元人民币并将参与物理分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参加了部分实验。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中国航天将掀起前所未有的发射高潮,发射任务有望超过40次,其中包括10多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张衡一号电磁监测试验卫星等影响广泛的先进人造地球卫星,但是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因为它将是全世界首次对月球背面进行史无前例的着陆探测和巡视探测。  相似文献   

10.
《科学24小时》2013,(Z1):26
<正>美国宇航局(NASA)正在着手打造全新的太空发射系统(SLS),高度达117米的重型火箭如同一个庞然大物,可将人类送往遥远的小行星和火星。按照SLS火箭研制的时间表,它将于2017年进行首次飞行,而与之配套的猎户座宇宙飞船也正在研发之中,预计在2021年进行第一次载人飞行。工程师为SLS火箭助推器使用了航天飞机的固体燃料发动机,并为太空发射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三联 《科学之友》2006,(5):42-42
NASA最近宣布了将在2018年前重返月球的计划,对此,美国《航空与空间技术周刊》评论道:“火星可能是最终目标,但保持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有力的领导地位将是新的月球探索计划的明确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地球外面有1000公里以上厚度的大气,古代的哲学家们说:“大自然厌恶真空。”尽管在1600公里的高度,此处远离地球母亲,空气密度只是海平面的千万亿分之一,虽如此,也还是外层空间空气密度的10亿倍,大气使天外来物不给地球带来厄运。那么,月球上是否也有空气存在呢?人们对这一问题,常有各种议论,一个天体能否保住那里的大气,要由这种天体上气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和脱离速度来决定。脱离速度也叫做逃逸速度,天体表面上的物体,必备一定速度飞向宇宙空间,才能够摆脱该天体对它的吸引。若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大于脱离速度的1/5,那么气体便迅速跑掉,…  相似文献   

13.
在太空探索中,月球作为我们的近邻,因其特殊的位置,丰富的资源而又重新受到关注。太空探测的中转站由于月球具有几乎没有大气层,没有磁场,弱重力场和稳定的地质构造等特征,所以从月球上发射深空探测器比在地球上要容易得多。因此,未来的月球基地不仅可以作为一个天然的发射平台,还是一个理想的太空探测的中转站。  相似文献   

14.
正在宇宙空间制造人造物体,一直是科幻小说的重要情节之一。相信《星际迷航》(Star Trek)的影迷们对于这一桥段一定不会陌生——飞船上的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了一杯香浓的摩卡咖啡。如今,在美国宇航局(NASA)的主导下,在宇宙空间运用3D打印技术终于成为了现实。太空3D打印梦想成真2014年11月17日,NASA在国际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探索太空的欲望与日俱增,而伴随着这股热情的,却是那些无名英雄的默默牺牲。时至今日,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动物被"发配"到太空进行探索。1952年,一只猴子和11只老鼠成功乘载一枚美国空军导弹飞到71.93千米的高度,并安然返回地球。1957年,苏联安排一只狗乘坐Sputnik2号绕地球飞行,但它最终在舱内死亡。在此之后,美国还曾选用灵长类动物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6.
你好,月球!     
正2013年12月14日,满载国人希望的嫦娥三号,在月球表面实现了软着陆。6个小时以后,"玉兔"轻轻脱离了"嫦娥"的怀抱,漫步到了月球的表面。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当鲜艳的五星红旗的影像被传播到指挥室的时候,我们终于可以激动地说:你好,月球,我们来了。  相似文献   

17.
正菲尔·托里斯(Phil Torres)认为:在太空移民后的宇宙中,人类种族覆灭的概率实际可能会增加,而非下降。太空移民好像极富吸引力,这背后有许多原因。颇受大众欢迎的天文学家尼尔·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主张,太空移民会刺激经济增长,激励下一代的科学家。创建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埃隆·马斯克(Elon Musk)  相似文献   

18.
今年10月22日,印度将一个名为"月船一号"的无人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成为亚洲第三个把人造卫星送入月球轨道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点火,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新的蓝图展开了。而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此前一个多月,日本发射了类似的卫星"月亮女神"。  相似文献   

20.
走,去太空     
<正>为什么大家都如此渴望太空旅游?因为它不仅能满足人们遨游太空的梦想,更能够给人们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除了可以欣赏到太空旖旎的风光,还能享受失重的感觉。可以说,此景只应天上有。太空,曾经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神秘之地,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但又有几个能真的一睹宇宙的风采呢?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好像去太空走一遭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许多科技公司顺应时势,推出了太空旅游项目,但是价格却十分昂贵——2000万美元,约合12亿人民币。迄今,除了几位富豪,普通人想要饱览宇宙风采仍是一种奢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