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从长远和广泛意义上讲,塑造一个良好的亚太战略环境,需要在中美之间达成战略共识,这一战略共识应是超越日本问题的。冷战后维系东亚和平稳定的战略均势,主要由中美日之间的"政治力学"来决定。由于近年来中美日各自综合实力、地区战略和彼此关系都在发生变化,中美日三角关系也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关注并把握其趋向可以洞悉东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正我曾在《世界知识》发文,认为东亚政治安全格局正处于十字路口,面临进入"冷战"新阶段还是维持目前政治安全平衡的选择。自冷战结束后在东亚形成的政治安全的平衡格局,近年来遭受到来自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强烈冲击,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出现"冷战化危险"。但我认为东亚并没有再现"中俄朝vs美日韩"的"冷战新格局"。中美在各领域的冲突虽呈上升趋势,但两国均对双方关系非常重  相似文献   

3.
刘江永 《世界知识》2013,(22):26-28
东亚地区分为东北亚、东南亚,虽然朝鲜半岛和东盟都非常重要,然而,对东亚地区战略格局影响最大的当是中、美、俄、日四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世界知识》2020,(4):12-13
2020年1月16日,中美两国在华盛顿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为两国间持续近两年的激烈经贸摩擦划上"休止符",对下一阶段中美总体关系的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但这个协议是阶段性和局部意义的,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两国经济不平衡的问题,恐怕也难扭转当前中美战略竞争态度持续演化的态势。那么,协议签署后中美经贸关系将如何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东亚对地区机制并不陌生,这些机制为各国讨论共同问题与挑战提供了平台。东亚也是中美之间影响力和实力竞争的主要舞台,发生冲突的潜在可能性也是最为突出的。基于此,非常需要一种新的机制来增进东亚的合作安全。在过去的15年间,东亚地区存在两种不对称的安全,即合作安全与双边或三边的均势安全,两者发展的不平衡基于诸多因素: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重心是放在传统安全上还是非传统安全上;中国的邻国对中国军事发展和保护海上主权所采取措施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进行的不是短期和就事论事的,而是较长期的和战略性的分析。以下行文多次使用的“趋势”一词指的是超越一些最近的事态而呈现的较长期国际关系变化方向。中美日三大国在东亚的各自趋势美国。美国在东亚的角色是三重的,第一是单边性质的,即靠其超强实力;第二是双边性质的,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是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主要战略盟友,而东南亚大多数国家则是美国的准战略盟友,美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是通过双边性质的条约或者政策框架来安  相似文献   

7.
回顾与总结了战后以来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演变历程,认为无论日本的东亚地区主义如何演变,但是始终体现出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其"独自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东亚地区主义的这种特点给东亚经济合作战略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曾两次在《世界知识》"周边外交新视点"专栏发文,讨论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问题(分别见本刊2016年第15期、第17期),论证冷战结束后,东亚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出现两重性特点,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在中短期内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另一方面,中美不发生大的对抗是双方底线,中国主导的多边安  相似文献   

9.
正《世界知识》:不少人认为,中美在西太海上的军事较量和战略博弈正在成为影响地区安全形势走向的一条主线,两国因彼此误判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在增加。您二位是否赞同这样的判断?胡波:中国已被美国确定为头号战略竞争对手,这一定位包括头号海上战略竞争对手。传统上,中美不存在海上战略竞争。十多年前,我们设想的中美冲突,大概也就是因为台湾问题。但到了今天,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认为中国在  相似文献   

10.
东亚是否具有地区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亚正处在塑造其地区性的阶段。东亚地区的地理与生态单元已经确定;东亚已经是一个自发的、跨国的社会体系。由于国家推动的东亚地区合作已经开始,东亚当然已经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越来越成为全球经济和世界政治中的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刚刚纪念了改革开放40周年和中美建交40周年。现今关于中美关系的讨论经常提到一个问题:中美是否正进入"新冷战"。在这背后,人们关心的是,美国对华战略"去接触"的转向是否已成为定局,中美矛盾能否得到及时管控,两国利益的深度交融能否继续发挥稳定作用,中美如何建立新的共存模式?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脱离两个"40年"的时空背景。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适应全球发展趋势不断成长崛起的40年。中国摆脱了"国际体系外的游荡者"身份,  相似文献   

12.
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的演变。从经济格局的演变来看,东亚经济将持续增长,地区经济合作迅速发展,不断推进改革与调整仍然是今后东亚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增长三角”更加蓬勃发展,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经济发展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格局的变化必将导致世纪之交政治格局的巨变。东亚形势将保持相对稳定,加强地区安全合作成为各国的普遍要求,中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跨世纪的东亚政治经济格局,中国要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保持经济良性循环。要积极参与和促进东亚地区国际经济合作。在处理对外政治关系方面,要以“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推动建立符合东亚情况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要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东亚各国在政治经济合作中的精神纽带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南海争执剑拔弩张,美韩在韩部署萨德体系,从南北两个方面引发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紧张,导致东亚政治安全格局面临重大挑战。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原有的南北两个三角对峙的局面不复存在,东亚新国际秩序和政治安全格局实现了重组,基本达成战略平衡。一方面,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的霸权守成构成了东亚区域的内在结构性矛盾,但美强中弱的大格局一时不会明显改变。东亚区域的所有重大政治安全问题无不受此基本矛盾的制约,东亚各国的外交政策也均会受到中美  相似文献   

14.
东亚的长治久安之道:创造新地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东亚出现了形成一个“地区”的三个历史机会。这些机会不是别的,恰是人们熟悉的三大东亚危机:金融危机、健康危机和安全危机。若经过转化,这些危机都可以成为塑造东亚地区结构的重要转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运行对我国具有战略意义,对我国的地缘经济利益和东亚区域竞争造成重大而复杂的影响。以自贸区战略为依托的国际竞争越来越区域化和综合化,对我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战略有着深远影响,我国应将自贸区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相似文献   

16.
奥巴马执政以来,基本完成了以全面性接触为特征的东亚战略布局。2009年,国务卿希拉里两次亚洲之行,几乎囊括了整个东亚峰会涵盖的重要国家,2月访问日本、印尼、韩国和中国,7月访问印度与泰国,并参加东盟地区论坛,显示美国既重视东亚地区内的关键国家,也没有忽视东南亚及东亚的多边机制。希拉里首访东亚,清晰传递了奥巴马政府重视东亚的信息,也有效巩固了美国与东亚盟国、  相似文献   

17.
<正>人工智能是当前及未来必争的战略领域,各个国家、区域行业、高校及科研机构都在抢滩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希望借由人工智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构筑先发优势,在战略、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用尽全力,努力抢占发展的制高点。从国家角度,人工智能领域形成了中美"双雄"的竞争格局。本文在《人工智能全球格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学会、智慧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的研究基础上,从技术沿革、政策布局、企业发展这三方面进行中美人工智能发展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董春岭 《世界知识》2014,(16):52-53
<正>人文交流可以被称作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播种机"、"防火墙"、"稳压器"、"探路者"。2014年7月9~10日,第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五轮中美人文交流磋商在北京举行。这是人文交流首次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并轨",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与人文磋商一起,成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三驾马车"。此次中美人文交流的主题是"缔结青年纽带,塑造和平未来",9日在北京大学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共同举办的"中美青年智库学者对话"便是该主题之下的重要活动,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并与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李成、卜睿哲等人深入交流。那么,中美人文交流对于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有何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美两国战略定位研究,剖析两国战略定位缘由和目的,并对两国战略前景进行预测,从而探略两国战略的内涵实质。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克林顿对中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取得了圆满成功。除中美两国元首举行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富有成果的会谈外,两国还签订了一系列协定和协议。具体成果有:政治方面:双方同意继续共同努力,向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加速迈进。双方决定互不将各自控制下的战略核武器瞄准对方。双方同意中美两国进一步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对话与合作。表示将保持和加强中美高层互访和联系。双方认为中美元首直通保密电话的启用,对加强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直接联系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