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体物理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为人们提供了对已观测到的宇宙的认识。天体物理学早已问世,并随时代而发展,在20世纪达到了全盛时期。虽然天体物理学可能是最古老的定量科学,但是在1900年以前,它几乎是唯一涉及行星和恒星方位和运动的科学。就动力学目的而言,行星和恒星可以被看作书物体"而进行处理。只是在20世纪,我nl才开始认真地去探索这些"点星体"的内部结构、起源和演化。马丁·ffi瓦兹柴尔德(MartinSchwarzschild)于1997年4月10日去世。生前他处于这个科学变革的中心,出生在战前的德国并在那里求学。1937年取道挪威到达美国…  相似文献   

2.
在人类科学史的长河中,有不少闪亮的"明星".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物质结构的研究开始进入微观领域,新现象、新思想、新理论不断涌现.在那波澜壮阔的发展进程中,一位杰出的"科学明星"是实验物理大师卢瑟福(E.Rutherford),他通过散射实验,无可辩驳地证实了"有核原子"的存在,将20世纪的物质结构研究引上了正确轨道,被誉为"原子物理学与核物理学之父".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上,一切探索最终都要经受实验的考验;在艺术上,则是经受时间的考验。如果它们确是挖掘到世界的一个新的方面,就能够深入人心,那它们是美的。20世纪数学大师外尔曾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当必须在两者中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  相似文献   

4.
<正>85岁的史蒂文·温伯格知道他度过一段令人艳羡的人生。他在最新出版的文集《第三个思想》(Third Thoughts)中告诉我们:"我娶了大学时的恋人。"在他接受荣誉博士学位后的讲话中,他谈起自己在过去30年里所待的这座城市。"正如你们大概能猜到的,我喜欢住在奥斯汀。"他也见证了科学大进步,"我回忆起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宇宙学和基本粒子物理学,那时相互竞争的不同猜想发出刺耳的声音,"他写道,"如今在这两  相似文献   

5.
如今互联网文化发展迅速,国民阅读、娱乐的方式更加依赖网络。与此同时,快餐式消费与阅读盛行,板起面孔教授知识的科普传播方式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相反,以娱乐、轻松为基调的科学网站更易打开市场。"我不想把自己拔得太高,我做这些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姬十三笑着说道,"我认为科学这事儿不该那么沉重,它完全可以很轻松,只要我们一直怀着对科学的兴趣。"作为果壳网CEO、科学松鼠会创始人,姬十三(本名嵇晓华)自2004年起开始为各类大众媒体撰写  相似文献   

6.
引力:1687-2001     
翟向华  李新洲 《科学》2002,54(2):8-12
20世纪初,科学是否会终结,曾是一个活跃的议题.回眸20世纪,科学进步非凡.然而,有人却又一次认为科学将走向终结.<科学美国人>专职撰稿人霍根(J.Horgan)在<科学的终结>一书中,从进步的终结到机械科学的终结,一共讲了九个方面的终结.他宣称,科学家"在面对认识的限度"时,"更像常人一样,易受到自己的恐惧和欲望的左右".这种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的科学悲观论调,遭到许多科学家的反驳.天体物理学家施拉姆(D.Schramm)斥之为"一派胡言".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温伯格则预言50年后物理学将发生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7.
<正>德国科学是现代世界科学体制化的"原型":19世纪,威廉·冯·洪堡领导的大学改革,倡导大学的一个目标是推进创造性知识,研究应该是教师的必要活动。科学在大学中体制化,大学成为科学的家,研究成为大学教师的角色行为。英国思想史家约翰·梅尔茨在《19世纪欧洲思想史》中就赞叹:"(德国)大学系统,不仅教授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它教授研究。"科学在德国大学的生根和发展,直接促进了德国科学的繁荣,诞生了推动现代科学革命的一批璀璨  相似文献   

8.
杨志华 《科学通报》2020,65(31):3341-3343
<正>在《中国科学》系列和《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王元院士.王元先生出生于1930年,是中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在解析数论、代数数论以及数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均作出了卓越贡献.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就成为了"两刊"的作者,他的很多重要的工作都发表在《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从1984年开始,王元先生连续担任"两刊"的编委,直至2007年卸任.在任期间,他是"两刊"在数学方面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为提高"两刊"质量作出了突出贡献.在这次访谈中,90岁的王元先生追忆了他与《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一个甲子的情缘.  相似文献   

9.
1984年,我国第一次派出科学考察队前往南极洲,任务是建立中国第一个南极科学站,并开展对南大洋的科学考察。这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件大事。中国南极考察队的大队人马在南美洲最南端的火地岛会合,然后乘科学考察船"向阳红10号"前往南极洲。  相似文献   

10.
<正>同样作为制造业强国,美国对德国的"工业4.0"是何态度,为此我们专访了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下属的智能维护系统产学合作中心主任李杰教授。——编者李杰教授世界科学: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所理解的"工业4.0"概念?李杰:德国在去年就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他们认为,18世纪引入机械制造设备的工业是1.0时代,20世纪初的电气化与自动化是2.0时代,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信息化是3.0时代,现在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即实体物理世界和虚拟网络世界融合的时代。但是德国的"工业4.0"提法响应者不多,原因之一是所谓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CPS)融合的主要思想,美国早在若干年前就提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正>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西方科学传统中,最早建立的宇宙理论当属公元2世纪古希腊学者托勒密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被信奉了1400年,影响深远。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按照库恩的说法,科学革命产生了。之后,人们的视野不断扩大,有了恒星世界、银河系等等概念。20世纪初,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和引力场方程开启了人类认识宇宙的新视野,现代宇宙学由此走向科学的前沿。也正是宇宙学与粒子物理学相交汇,大爆炸宇宙观得以产生和发展,不断揭示着宇宙起源及演化的奥秘。  相似文献   

12.
正早期的科学研究通常属于个人的业余爱好.到了19世纪,科学研究主要表现为在大学进行的社会性活动.然而,科学研究在20世纪中叶转变成为一种国家主导的建制化活动.这种转变的主要推手是1945年美国科学研究发展局主任Bush提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一份科技发展战略报告"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科学:无尽的前沿》,以下简称"布什报告"). 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含有美国科学促进会前首席执行官Holt长篇导读的"布什报告"的中文译本[1].  相似文献   

13.
(一) 白志毅(见图)是上海海洋大学的副教授,去年他因为淡水珍珠蚌遗传育种方面的课题获得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的资助,元宵节过后我应约到地处南汇滴水湖的上海海洋大学采访了这位水产养殖领域的后起之秀.采访中,我得知这位"把论文做在鱼塘边"的博士,原是一个在华北平原长大、从出生到读大学前从未见过河海的农村娃.只是到了97年高考时,受到当时社会上一些介绍海洋生物世纪文章的影响,尽管还懵懵懂懂,但怀着这样一点对海洋世纪的梦想,他选择并考取了大连水产学院(现改名为大连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  相似文献   

14.
尼尔斯·玻尔是20世纪一流的科学家,也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率先运用量子理论研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被视为"原子物理学之父",亦有"原子力学的奠基人"之誉。对于玻尔的科学发现,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初识《科学之友》,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科学之友"四字深深地吸引了刚刚步入高中校门的我,在那个刚开始面对科学世界的年龄,我对科学幻想和好奇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于是,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科学"。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科学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从狭小的课堂飞到广阔的科学王国之中,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一个帮我增长见识的好朋友。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但一心望子成龙的父母怎肯让儿子订阅这种在他们看来"与学习无关"的杂志呢?我只好略施小计,用各种借口向他们讨取零花钱,终于,我订到了《科学之友》。再次与老朋友相逢,我既兴奋又激动。从此,多  相似文献   

16.
历史证明,伽利略的"自然之书是用数学文字写成的"科学思想,深深地影响了17世纪以后科学发展和人类的思维深度,以至于牛顿在一片赞誉声中,从内心说出了真话:"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的话,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伽利略就是托起牛顿的巨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20—21世纪之交,我们曾经论及,就科技领域而言,如果将20世纪称作"物理学世纪",那末或许就可将21世纪称作"物理学应用世纪"。目前这新世纪已过去了十年,20世纪初叶起始的现代物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构建和延拓,已经展示出光  相似文献   

18.
冼鼎昌 《自然杂志》2006,28(2):63-70
在20世纪中科学技术有了空前的发展,其中发展最为迅速、令世人瞩目的两门科学,在前50年是物理学,在后50年是生命科学,这两门学科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谱写出人类科技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冼鼎昌院士应我刊之约,对百年来这两门学科的进展作了鸟瞰式的回顾和讨论,值得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19.
当中国科学与文化在近代中国多舛发展并渐进到20世纪的时候,丁文江的名字是应当被人们记起并应该给予格外注意的.丁文江首先是一位地质科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兼具了作为"学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信仰与为科学真理的探求所应具备的深邃的思维、不懈的探索,坚强的毅力的科学的思想者.本文仅就丁文江作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倡导者,中国地质科学的奠基人,为中国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所做的推动与贡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行星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与场所。以行星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球科学,在20世纪与其他学科一样有了很大的发展。当前,不少地球科学家正在探索与研究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趋势。对地球科学未来发展作出科学预测是极其困难的,但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探讨地球科学发展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