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9年3月10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靠港三亚,圆满完成了我国首次覆盖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的TS10深潜科考航次。本航次中,"深海勇士"号在高海况、海底地质环境复杂的西南印度洋和中印度洋热液区,创造了一系列中国载人深  相似文献   

2.
2011年7月28日上午,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中第三次潜入深海,再次将中国载人深潜的记录刷新为5188米。"蛟龙"号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圆满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各项试验任务。"蛟龙"号不断创造着新的纪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13,(8):65
7月8日,完成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一航段预定8次深潜任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返回至南海1号冷泉区:6月17日~7月7日,"蛟龙"号前后共下潜8次,在进行深海科学勘探的同时,采集到了丰富的包括贻贝、毛瓷蟹、多毛类蠕虫等深海生物以及碳酸盐岩、沉积物海底样品。以下展示的是这次在南海捕捉到的部分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4.
《世界科学》2012,(6):1-1
海洋和太空一样深邃,如果你是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的忠实Fans,就一定对深海探险不陌生。除了执导《终结者》、《泰坦尼克号》和《阿凡达》,自称"世界之王"的卡梅隆更强调自己是个探险家。前不久,卡梅隆从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潜归来,创下了史上第一的深潜记录(见本刊上期"‘深海挑战者’之潜水器族谱")。这已经是卡梅隆的第73次深海潜水了,之前的纪录片《深海异形》就是卡氏探险大西洋、太平洋海底热液活动区之后的一部杰作。仅从娱乐的视角,《深海异形》就使人们对深海里这些不  相似文献   

5.
正新华社高级记者张建松跟随科学家两次参加国际大洋钻探,多次参加深潜航次,将长期一线考察的经历著成《深海探秘——换一个角度看地球》。该书记录了她眼中的海洋科学探索。请跟随我国深海机器之"发现"号潜入海下,一起领略海山的奇异景象。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的唐立梅是我国首位"破冰入海"——兼具大洋深潜和极地科考经历的女科学家,还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创作者。2020年,她还被授予"2019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被深海的美震撼得一度窒息2013年9月7日,钻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踏上母船甲板的唐立梅,按照惯例受到了"洗礼"——被6大桶海水当头浇下。浑身透湿的她,撩开稀里哗啦的头发,吐着水珠宣泄兴奋:"海底太壮观了、太震撼了、太神奇了!"  相似文献   

7.
蛟龙出海     
太空与深海,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梦想征服的秘境。在"嫦娥一号"开启中国人探月之门后,黑暗寒冷的深海洋底,也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会婵娟、探龙宫,世代相传的中国神话变成了现实。"蛟龙"号5000米级载人深潜试验成功,在海洋深处留下的不仅是中国人的踪迹,也是全人类在探寻海洋奥秘道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相似文献   

8.
发现海底火山 地球上80%的火山活动都发生在大海中,但是由于人类难以到达深海,而对海底火山了解很少.研究人员为了证实深海火山爆发现象,已经花费了25年时间.以前,曾经有潜水者和科学仪器观测到海底火山爆发后的遗迹,而美国发射的"杰森号"水下机器人则是首次拍摄到海底火山正在爆发时的场景.  相似文献   

9.
追踪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部计划”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品先 《科学通报》2012,(20):1807-18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于2011年年初启动,是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项目.它以"构建边缘海的生命史"为主题,从现代过程和地质记录入手,解剖一个边缘海的发育史,从深海盆演化、深海沉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3方面开展研究.在海盆演化方面,要利用现代技术重新测定南海磁异常条带,探测深部结构,争取钻探大洋壳,系统研究火山链;在深海沉积方面,要观测现代深部海流和海底沉积过程,实现深海过程研究的古今衔接,从深海沉积中提取边缘海古海洋学演变的信息;在生物地球化学方面,采用包括深潜探测在内的各种手段,认识海底溢出流体与井下流体的分布与影响,揭示微型生物在深海碳循环中的作用.与开放大洋和其他边缘海相比,南海具有研究海盆生命史的一系列优势;同时,南海的研究还将为理解亚洲和太平洋相互作用的变化提供无可替代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蛟龙"号——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7000米载人深海潜水器,经过不断海试,证实具备深海探矿、海底高精度地形测量、可疑物探测与捕获、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今夏,"蛟龙"号即将挑战潜海7000米的更高目标。这一目标一旦达成,就标志着中国的载人深潜器将可到达全球99.8%的大洋深底。根据初步计划,今年3月份"蛟龙"号将到南海做一些科考,7-8月将挑战7000米潜海能力。目前正在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提升保存样品  相似文献   

11.
深海绿洲     
俗话说,如果没有阳光,地球上的万物就不会生长。可是,美国"阿尔文"号深潜器所作的深海考察,却向这条千古不变的生命定律提出了挑战。1977年10月,美国地质学家乘坐"阿尔文"号深潜器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海底裂谷中,首次发现了充满生命的温泉口。这些热泉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像一个个烟囱一样,向外喷吐着一股股的热液,热液的温度高达350℃。奇怪的是,在温泉口  相似文献   

12.
正汪品先院士出生于1936年,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同济大学教授.近年来,汪品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计划",并大力推广"地球系统"概念.2018年,82岁高龄的汪品先院士还3次随"深海勇士"号深潜器潜入深海,圆梦大洋探索.在2020年"两刊"(《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汪品先院士,回顾他与"两刊"20多年的情谊,也探讨中国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图1这幅照片是在水下2000多米处拍摄到的.怎么像个烟囱?是的,科学家们正是这么叫它的.但那里冒出来的不是烟,而是滚烫的水,所以实际上是海底的一股热泉.海底热泉现象最早是在1977年发现的.在这一年,一组美国科学家乘坐著名的"阿尔文"号潜水器,在离厄瓜多尔海岸不远的科隆群岛附近作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奇异的海底生物群落,从而揭示了这个奇特的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14.
揭示边缘海的"生命史"——南海深海过程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海是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对于深海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最近半个多世纪.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证明洋底在不断扩张;1978年开始的高能底部边界层计划(HEBBLE),证明几千米海底还有"深海风暴";1970年代末发现大洋中脊喷出热液,支持着非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1990年代又发现海底以下的地壳深处还有"深部生物圈",可能占据地球总生物量的30%.  相似文献   

15.
日本深海探测器计划受挫日本新的无人操纵深海探测器Kaiko上周试图在关岛附近海区打破深海探测的世界深度记录,但在它往下方行进到约10900米之后,离海底2米处的电视图像意外地传送回了空白,探测器不得不被拖回到它的母舰横须贺号。Kaiko将不得不返回日...  相似文献   

16.
正我们对月球表面的了解胜过对地球海底的了解,这一点令人震惊,但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对海底的了解大多来自科学大洋钻探——从深海海底系统采集岩芯样本。这一革命性技术始于50年前的1968年8月11日,当时在联邦资助的深海钻探项目中,"格洛马尔挑战者(Glomar Challenger)"号钻探船首次远征,驶入墨西哥湾。1980年,我进行了第一次科学大洋钻探。自那时起,我又参加了6次在北大西洋和南极洲威德尔海的探险。在我的  相似文献   

17.
今天,即使在平静的海底也会遇上某种离奇古怪的事件——美国"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上的研究人员在深海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座奇异的海底"铁塔"。1964年8月29日,"爱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多公里处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考察作业。考察人员计划在这一海区将一台深水摄像机下潜到4500米深度,对这里的海洋底状况进行水下拍摄。为此,考察人员把一台特制的水下摄像机安装在一个圆柱形钢制保护壳内,用电缆线将其系在考察船上。一天的考察结束了。当摄像技术员在暗室中对当天拍摄的胶片进行显影处理时,在一张胶片上意外发现一个奇特古怪的东西,它跟其他胶片上拍摄的内容有着天壤之别。该胶片洗成照片后,清晰地显示出一个顶端呈针状的水下"铁搭",从"铁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作为陆生动物,海洋不是他的栖居地。"石沉大海","泥牛入海",海洋历来被认为是万事万物的终点。尤其是没有光线的深海,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运动的死亡世界。现在变了:19世纪发现深海动物,20世纪发现深海海水和地壳的运动。近三十多年来发现的深海热液和冷泉,揭示出海底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黑暗食物链"和"深部生物圈"  相似文献   

19.
深海火山 几年前,美国地质学家和生物学家在太平洋加拉帕戈斯岛以东进行了一次探险活动,他们在2500米的海底发现了一个深海火山口,这是科学家们发现的第一座深海火山,在此之前,人们对此还一无所知。这座火山位于海底山脉的顶部,已生存了数百年。此后,科学家们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又陆陆续续地发现了几十座深海火山。深海火山一般呈丛群状,由大大小小几十个管状  相似文献   

20.
在深邃、漆黑、冰冷、压力巨大的海底,至今还有很多地方无人涉足,科学家一次次冒险进入深海,以前所未有的手段对深海底进行勘察,以期最终揭开深海神秘的面纱。本文以广阔视野展示最新重大深海科考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