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8 毫秒
1.
正统俄党大获全胜,但投票率创新低9月18日,俄罗斯举行了第七届国家杜马选举。国家杜马是俄罗斯两院制议会——联邦会议的下院,由450名议员组成。依照俄罗斯宪法,225名议员在单席位选区(一个选区选举产生一名议员)按简单多数原则选出,另外225名议员按政党比例代表制选举产生,得票率达到5%"门槛"及以上的政党才能进入议会。此外,根据俄罗斯有关选举法,只有合法注册的政党才能参加国家杜马选举。截至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格鲁吉亚第比利斯绕城铁路及现代化铁路项目的概况,结合格鲁吉亚既有铁路接触网情况,浅谈格鲁吉亚铁路项目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范颖川 《世界知识》2014,(11):66-67
<正>提起格鲁吉亚,你可能会想到斯大林的故乡,想到茅盾那篇《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或许,记忆中关于格鲁吉亚的部分并不多。笔者近年来与这个素有"上帝后花园"之称的美丽国度多有交往,颇感其"养在深闺人未识",希望通过以下几个片段揭开她的神秘面纱。等我卸任后,一定要在美国卖格鲁吉亚红酒,安享晚年。——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黑海醉人的暖风、高加索山国宜人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格鲁吉亚拥有适宜葡萄生长的一切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4.
李景贤 《世界知识》2014,(15):52-54
<正>7月7日,爱德华·谢瓦尔德纳泽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去世,享年86岁。这是一位世界级的政治人物。他先后作为苏联外长、格鲁吉亚总统,在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还是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先为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又为发展中国与格鲁吉亚的友好合作,做出了宝贵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事记     
1996年4月1—15日1日为期两天的巴尔干南部安全会议在地拉那结束。俄罗斯和格鲁吉亚两国国防部长在第比利斯签署12项军事台作协定。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令恢复对以袭击,以反抗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警察对其成员的逮捕行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13,(11):70-71
尽管格鲁吉亚对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照的中国公民实行落地签证制度,而且还有从乌鲁木齐到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直飞的航班,但这个深藏高加索山脉中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对于  相似文献   

7.
陈子堃 《世界博览》2013,(11):74-75
曾几何时,这里是全苏联、甚至全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定期组织党员群众集体前来参观的革命圣地之一。格鲁吉亚比其他14个前苏联加盟国更名声在外的原因,就在于这里是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中国游客若到格鲁吉亚旅游,基本会首先选择斯大林的出生地——哥里,然后再到第比利斯地下印刷所遗址参观。哥里距离第比利斯大约80公里,从最北的地铁终点站出来,就是开往格鲁吉亚西北方向的长途车站,跟拆迁前的北京南站一样——脏乱差!小贩、拉窖的司机大  相似文献   

8.
外刊概要     
<正>1北约驻南高加索代表称北约在格鲁吉亚没有军事基地【俄】《权力》2017年4月1日北约驻南高加索代表乌伊里亚姆·拉赫尤95%的工作在格鲁吉亚开展,其在《权力》杂志采访中表示,北约在格鲁吉亚建立的科萨尼西联合训练和评估中心不是"军事基地",准确地说其性质是位于格鲁吉亚的一个"组织"。该中心以排为单位开展军事训练,仅有六位军官来自北约。格总理曾表示,今年年底将在格鲁吉亚建立"德国军事基地"Hohenfeld。对此拉赫尤称,Hohenfeld主要用于坦克训练,  相似文献   

9.
国际新闻     
格鲁吉亚:一颗烟头引发加油站大火 11月8日,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市中心一处最繁忙的加油站,在营业中突然发生特大火灾并随后发生大爆炸。警方经调查后确认,这起惨剧是由一位司机驾车驶入加油站时随手扔下的一颗烟头所致。当日晚些时候,格鲁吉亚内务部新闻局在一份公告中称,警方在事故现场检测认定,在第比利斯市中心发生的加油站特大火灾和爆炸事故是由一位40岁的名叫努克扎尔·捷利亚的司机的草率行为造成的。警方称,捷利亚驾车驶入加油站时,他将自己刚抽完的烟头随意弹出了车窗,烟头上的余火点燃了加油站散布在空气中的汽  相似文献   

10.
伊夫 《世界博览》2013,(11):71-72
第比利斯在苏联时代曾一直有"美丽花园城市"之名,但昔日美名如今已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格鲁吉亚地处外高加索地区。曾与阿塞拜疆、亚美尼亚两国同为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三国地处大高加索山脉与小高加索山脉之间,面积最大的阿塞拜疆,比我国的重庆市略大些,格鲁吉亚则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差不多,而亚美尼亚比海南省还要小,他们分别在世界各国面积排列中位110位、117位与135位。  相似文献   

11.
6月29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代表举行会议,成立了苏联全国议员团,决定通知各国议会联盟参加这个国际组织。同时,苏联的两个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最高苏维埃也分别成立各该共和国的全国议员团,赞成参加各国议会联盟。各国议会联盟第四十四届会议即将於8月间在赫尔辛基召开。各国议会联盟是1888年在巴黎成立的一个国际政治组织。它是由计多国家的议会的全部或一部分议员代表组成的。迄至目前,参加的国家已有四十余个。联盟的组织机构有大会、理事会、执行委员会和书记处;现任主席为斯丹蓋特,总书记为布洛尼。大会每年召开一次,其决议即作为对参加该联盟的各国议会的建议。联盟规定的宗旨是增进各国议员的联系,主张通过和解与仲裁的方式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是,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它对这方面的贡献很少。  相似文献   

12.
欧洲九国共同体的欧洲议会的议员们,原是由各国议会分别推选出来的。今年六月七日和十日在各国第一次进行了普选,直接产生了四百一十名议员。七月十七日至二十日,议员们在欧洲议会会址、法国东部的斯特拉斯堡市召开第一次会议。法国前卫生部长西蒙娜·韦伊夫人在三百七十七张有效票中获得一百九十二票,当选为议长。新议长原名西蒙娜·安妮,一九二七年七月十三日生于法国东南部的港口尼斯市。祖籍为犹太人;父亲是建筑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的入侵把迫害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带进了法国。  相似文献   

13.
陈子堃 《世界博览》2013,(11):76-77
接近黑海沿岸之际,眼前的景色骤然与格鲁吉亚其他地方大不相同。除了首都第比利斯、斯大林故乡哥里外,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库塔伊西与黑海之滨的巴突米(巴统)也是值得一去地方。前者是位于里奥尼河畔的格鲁吉亚王国时代首都,是一座建于公元3世纪的古城。目前是该国第二大城市。后者则是格鲁吉亚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国第三大城市。格鲁吉亚夹在大高加索山脉与小高加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2010,(20):71-71
据外电9月24日报道,瑞士财政部长梅尔茨在议会会议回答议员有关进口成肉的问题时突然大笑不止,上演滑稽一幕。  相似文献   

15.
玫瑰花香曾几时外高加索最大的河流库拉河摆动着长长身躯,如一条银色巨龙,穿过格鲁吉亚青碧色的陡峭峡谷,由西向东流去,首都第比利斯整座城市沿库拉河两岸以阶梯式向山麓展开。库拉河孕育出来的第比利斯城承载着太多的历史印记,这种历史与它身处  相似文献   

16.
格鲁吉亚面积 76,400平方公里人口 4,000,000人首都第比利斯格鲁吉亚位于高加索南部山区,过去叫作乔治亚。早在一百五十年前,格鲁吉亚就并入俄国,由此摆脱了土耳其领主和伊朗国王的奴役并消除了国内的封建割据。但是,在沙皇专制统治期间,格鲁吉亚人民的命运并不比其他兄弟少数民族好些。只有在十月革命后,他们才获得真正的民族平等和自由。1921年,成立了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格鲁吉亚的面积虽小,可是地形复杂,风景优美。这里有沿海平原,有盆地,也有终年积雪、森林茂密的高山。俄国大诗人普希金和莱蒙托夫都曾在他们的  相似文献   

17.
<正>打开北约东扩路线图,其向东推进的安全边界正在成为与俄罗斯地缘冲突的战场。特别是近年来,北约在俄西侧两片"战略之海"齐头并进,呈钳形逼迫态势。在被战略学家称为泛黑海-里海的地缘政治空间内,接连爆发了格鲁吉亚冲突、克里米亚危机以及延烧至今的俄乌(克兰)冲突,成为博弈对抗程度最高的风险地带。苏联解体时,乌克兰、格鲁吉亚等黑海沿岸国家离俄而去,直接导致俄失去在黑海的主导地位,显赫一时的黑海舰队支离破碎,加上持续的经济衰退和战略收缩,俄在黑海的光芒一度黯淡,甚至只能从乌克兰租用  相似文献   

18.
结束无元首的局面11月5日,黎巴嫩议会在北部城市特里波利召开议会会议,伊斯兰教、基督教两大教派的58名议员从国内外汇集一堂。会议以52票多数选举勒内·穆瓦德议员为黎巴嫩第九任总统,并批准了黎巴嫩议员10月22日在沙特塔伊夫城通过的“全国和解文件”。穆瓦德是基督教派中的温和派开明人士,是黎巴嫩各派都能接受的人物。议会选举后,穆瓦德当即宣誓就职,从而结束了黎巴嫩长达13个月没有国家元首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华亭 《世界博览》2012,(14):19-19
正上议院不再是保守与不合时宜的代名词,他们在英国政治中扮演着日渐重要的角色。许多民主国家的立法机关由两个独立的议会组成,其中一个通常被看作是"更民主"的,如英国的下议院、美国的众议院、德国的联邦议院。议员通过每四至五年定期的选举产生,响应"人民"即时的情绪。在议会民主制国家,通常这个议会决定政府的构成。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顺直谘议局到民国顺直省议会,直隶省议员的工资呈增加趋势。从当时工资水平来看,远高于一般工人及农民,说明议员处于社会中上层。但是议员的工资低于行政官员的工资水平,又说明作为地方立法机关的顺直省议会,在地方权力结构的地位仍低于行政机关。由于财政枯竭,议员的薪水到后期往往长时期拖欠,致使议会的会务难以正常维持,成为近代直隶议会衰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