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一项基于小鼠的研究显示:锯齿状息肉的形成依赖于肠道细菌。根据3月3日出版的《实验医学杂志》(TJEM)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能彻底影响某些肠道肿瘤的形成。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转染基因、过表达生长因子HB-EGF),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盲肠诱发出了锯齿状息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基因不是导致息肉发生的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2.
杨军  董坚  普苹  王志强  洪敏  陈明清 《科学通报》2008,53(15):1802-1808
研究目的基因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中的稳定表达及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口服基因疫苗体内代谢情况, 并探讨重组疫苗菌防治小鼠肿瘤的可行性. 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VEGFR2(n1-7)导入鼠减毒伤寒沙门氏菌SL3261中构建口服重组疫苗菌疫苗SL3261-pcDNA3.1+/VEGFR2(n1-7). 通过PCR扩增检测真核表达载体中真核启动子CMV;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检测重组疫苗菌形态和鞭毛结构, 观察连续传代后重组疫苗菌内目的基因能够稳定表达且不影响重组疫苗菌的生长特性. 重组疫苗菌经由灌胃对小鼠进行基因免疫后,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在小鼠的肝、脾、小肠、大肠组织中可检测到减毒沙门氏菌的分布. 2周后用CT-26小鼠结肠腺癌细胞进行攻击, 疫苗组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 且生存期远远超过对照组小鼠(P<0.05), 免疫组化显示免疫组小鼠肿瘤组织内CD4+及CD8+ T细胞浸润. 肿瘤组织超微结构显示疫苗组小鼠肿瘤细胞分化较两对照组为好. 本研究证实外源性目的基因能够在鼠减毒沙门氏菌中长期稳定表达, 且不影响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 并且该重组疫苗菌可将具有治疗性目的基因带入机体并产生抗瘤效应而本身对机体无明显的毒性效应, 为减毒沙门氏菌作为口服基因疫苗的载体及其在体内的分布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条简便、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自然信息     
不久的将来,或许医生们可利用高聚焦超声波的阵热来摧毁肿瘤以解除部分癌症患者的痛苦,从而避免损伤性较大的外科手术。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还仅仅用于大鼠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消灭癌症的一个设想,利用CRISPR培养"癌细胞间谍":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使得已经离开肿瘤原发部位并已经扩散的癌细胞成为"冷面杀手",这些"冷面杀手"静静等待原发部位肿瘤细胞,并消灭他们。在一项为期4年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编辑了那些重回肿瘤原发部位的癌细胞。经过编辑后,这些癌细胞能攻击原发肿瘤细胞,改善了罹患脑肿瘤和乳腺癌脑转移的模型小鼠的存活率。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  相似文献   

5.
中子攻癌     
种新的治癌方法正在试验中。"快"中子有可能摧毁某些肿瘤,这最终将冲击传统的癌症放射疗法。在英国,每年有10万多虽经手术和放疗仍不治身亡的癌症患者。在这种情况下,伦敦的海默斯密斯医院(Hammersmith Hospital)率先进行的一种给人们带来希望的治疗方法即是中子疗法。所谓中子疗法就是用高能的或快速的中子流摧毁癌细胞。医学界对这种疗法的一般评价是;作为一种抗癌疗法,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阮静  宋华  李超  陈俊  崔大祥 《科学通报》2013,58(7):593-600
胃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纳米技术和干细胞是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外新兴的肿瘤治疗新技术. 制备了氨基化修饰的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NPs), 无滋养层培养了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 体外实验评价了mE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胃癌细胞的影响, 并利用FMNPs标记mESCs制备了干细胞纳米探针(FMNPs-mESCs), 通过尾静脉注射进入荷瘤小鼠的体内, 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考察了FMNPs-mESCs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的能力. 结果显示, 制备的FMNPs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磁响应性能, 在5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对mESCs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mESCs的条件培养基对胃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增殖的作用, FMNPs标记的mESCs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在注射进入荷瘤小鼠体内6 h后可以通过活体成像结果和离体器官的荧光成像结果观察到肿瘤组织有显著的荧光信号. 研究表明, FMNPs-mESCs具有特异靶向识别体内胃癌细胞的能力, 为利用胚胎干细胞治疗胃癌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的最有效方式是直接对外源蛋白进行评价.本研究以我国自主培育的转高赖氨酸融合蛋白基因水稻(简称转GL基因水稻)为实验材料,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农业行业标准,通过外源蛋白模拟胃肠液消化稳定性实验和小鼠尾静脉注射急性毒性实验,对转GL基因水稻外源蛋白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转GL基因水稻的外源蛋白在模拟胃液中可消化,在模拟肠液中极易消化;小鼠急性毒性实验中,除注射蜂毒肽的阳性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外,其余各实验组间的小鼠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血清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等结果也无生物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转GL基因水稻外源蛋白在模拟胃肠液中不具有消化稳定性,且对小鼠无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泥鳅受精卵显微注射转移后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朱作言 《科学通报》1986,31(5):387-387
1982年底,美国Palmiter和Brinster等人报道了给小鼠受精卵的雄性原核注射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从而培育成功“超级鼠”的实验结果,揭开了用外源基因转移方法培育动物新品系的序幕。两栖类的受精卵具有接受、整合和表达外源基因的潜力,我们推测,作为低等脊椎动物的鱼类,这种潜力可能比高等脊椎动物的更大一些。而且鱼的怀卵量一般都很大,并在体  相似文献   

9.
秩和基因选取方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林  马尽文  裴健 《科学通报》2004,49(13):1311-1316
根据基因表达谱进行肿瘤诊断是当今生物信息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肿瘤相关基因的选取. 根据统计学中的秩和检验方法提出了秩和基因选取方法. 并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相关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训练建立肿瘤诊断模型. 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与模型可使得在结肠数据和白血病数据上的诊断正确率分别达到96.2%和100%.  相似文献   

10.
最近连续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四篇论文提供了一些致癌基因的重要信息。这些基因常引起一些家庭儿童患一些少见的肿瘤。由于这些肿瘤仅发生于儿童,这可能反映了胚胎发育过程中一些细胞的异常状况;对胚胎发育中正常基因的活动与癌细胞中异常基因活动间的关系,这可能也提供了富有启发的信息。众所周知,癌基因在异常活动时才致癌。但论文涉及的肿瘤基因在其不活动时才会致癌。不活动状态下产生效应的基因被看作是隐性基因。(如蓝眼基因是隐性基因,它产生效应就靠不产生灰眼所需的色素)有较多理由令人相信隐性突变基因是致癌的主因。由此可解释为何很多人类肿瘤含有活动致癌基因,但更多肿瘤则不含这种基因。但要找出一种发现可致癌,而本身并不活动的基因的方法,并非易事。这就是最近研究结果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将FMDV衣壳蛋白P1-2A和蛋白酶3C基因单一/共同插入到鸡痘病毒载体pUTA-2和pUTA- 16LacZ中, 构建重组鸡痘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UTA2P1和pUTAL3CP1, 分别与鸡痘病毒282E4株FPV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经RT-PCR, IFA及Western杂交等方法筛选后成功获得携带有FMDV免疫原基因的两株重组鸡痘病毒株vUTA2P1和vUTAL3CP1. 应用2株重组鸡痘病毒株免疫小鼠, 经对免疫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亚类计数、脾细胞CTL杀伤活性以及FMDV抗体的检测, 证明这2株重组鸡痘病毒可以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 以鸡痘病毒为载体进行FMD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究为FMD的最终防治探索一种新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12.
崔玉芳 《科学通报》1996,41(16):1509-1512
细胞凋亡(apoptosis)或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是一种具有典型形态学和生化特征的细胞死亡模式。在胚胎发育,T,B细胞成熟和内分泌相关的组织萎缩等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细胞死亡,就是一种生理性细胞凋亡,以此控制体内细胞数量。辐射和某些抗肿瘤药物等DNA损伤因子,亦能诱发细胞凋亡,并与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诱导表达和蛋白稳定性的改变等事件发生相关。P53基因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细胞增殖调控,使细胞生长停滞于G_1期。近年发现,P53基因在细胞DNA受损伤后引发的细胞凋亡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不同学者分别报道,电离辐射诱发小鼠胸腺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是依赖于P53基因,包括P53基因表达增加和P53蛋白稳定性增强。在P53基因缺失纯合子小鼠中,电离辐射就不能有效地启动上述组织细胞的凋亡机制。本文利用基因打靶技术产生的P53基因突变小鼠模型,研究不同P53基因状态下,即野生型(P53+/+)、杂合子(P53+/-)和纯合子突变型(P53-/-),电离辐射诱发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包含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区5′端上游调控序列和外显子1,2及内含子1在内的乳腺表达载体,并与人血清白蛋白(hALB)小基因(含全长cDNA序列及其内含子1)构建成融合基因,鼠尾静脉注射实验表明,该融合基因能在小鼠乳腺中特异表达,应用显微注射方法交该融合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并将受精卵移植于假孕母鼠,共获得33只F0代小鼠,经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有8只小鼠基因组中整合有hAL  相似文献   

14.
无毛型(hr)和犀牛型(hrrh)小鼠是无毛基因(hr)突变时的两种不同表型, 但犀牛小鼠与丘疹性秃头症患者有着更相似的病理特征, 因而是重要的实验动物模型. 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饲养的昆明小鼠封闭群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小鼠, 并将其命名为犀牛小鼠KIZ. 从形态学、皮肤组织病理学、基因序列分析、家系分析和基因功能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证明无毛基因(hr)第2817位的无义突变(C→T)是导致犀牛小鼠KIZ的原因. 在昆明小鼠中发现的犀牛型无毛突变小鼠, 由于其遗传机制清楚, 将是一个很有前景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法国科学家宣称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有望为艾滋病治愈带来突破。有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体外实验中成功摧毁了感染艾滋病(HIV)病毒的细胞。科学家通常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对抗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些药物无法将病毒从体内清除。这种病毒会以具有高代谢活性的细胞为目标,并"劫持"它们的能量用于增殖。借助代谢活动抑制剂,研究人员设法在体外摧毁了这些受感染  相似文献   

16.
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们,最近在小鼠体内分离出一种能产生高血压的基因。对于血管紧张肽来说,一种蛋白质的基因编码起受体作用,一种为人们所知的神经发射机与人体中的高血压有关。佐治亚州埃莫里大学的病理学家K·伯恩斯坦(K.Bernstein)和东京大学Kyowa Hakko Kogyo公司的Tadashi Inagami,已经克隆了这种基因并识别出血管紧张肽受体的分子结构。伯恩斯坦在上个月巴黎卢梭科学院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他们的发现将给医学研究带来两个主要益处。  相似文献   

17.
基因枪介导的HBsAg基因免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获得性免疫已经帮助人类彻底战胜了天花,并且大幅度降低了脊髓灰质炎和麻疹等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但是现行的亚单位疫苗至少有两点不足之处:(1)只能将病毒的一部分提供给免疫系统,免疫效果仍然不够理想,病毒感染(例如HIV等)仍然是造成人类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2)亚单位疫苗采用蛋白质抗原,或者利用病毒做载体,制备复杂,成本高.因此人类面临开发新一代高效低成本疫苗的挑战.基因免疫(Genetic immunization)是基于裸露DNA转基因成功这一最新发现而发展起来的新的免疫技术,相应的疫苗称之为基因疫苗(Genetic vaccine).同亚单位疫苗相比,基因疫苗具有安全性高、免疫效果好、免疫作用持久和制备方便等优点,被誉为疫苗史上的革命.我们选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开展基因免疫研究,通过基因枪介导将HBsAg表达质粒转入小鼠耳部,组织切片观察基因转入位点,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抗体确定基因免疫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带有人β-肌动蛋白启动子的表达载体由美国西南医学中心Johnston教授惠赠,HBsAg表达质粒由本研究室自由构建(图1).抗-HBs抗体检测采用上海生物制品所生产的试剂盒,C57BL/6和昆明小鼠购自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羊抗鼠IgG-HRP,由北京生物制品所生产.基因枪由清华大学生  相似文献   

18.
化学发光探针介导的声动力学肿瘤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红  邢达  王涓 《科学通报》2003,48(5):435-438
提出一种化学发光探针介导的声动力学肿瘤成像方法. 声敏剂选择性地在肿瘤组织中分布后, 通过超声的敏化作用在肿瘤组织中产生活性氧自由基; 利用活性氧自由基选择性化学发光试剂直接实时地把声敏化过程中的活性氧自由基转化为光子辐射出来, 然后利用光学检测技术进行肿瘤的在体成像. 在体外实验中, 利用可在体使用的化学发光探针FCLA, 对两种声敏剂ATX-70和HpD声动力学反应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进行了直接的实时检测. 在移植了人体肿瘤的裸鼠实验中, 利用这种方法获得了非常清晰的在体诊断图像. 此方法可望在肿瘤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肿瘤转移灶检测方法仅限于裸眼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灵敏度和准确度均不理想,是肿瘤转移研究方法学中的严重不足.电镜的分辨率显然高于裸眼与光学显微镜,但由于技术要求较高,应用一般制样方法进行电镜观察,不但方法繁琐而且影响因素很多.本实验应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丁酯二种单体的混合物灌注实验小鼠肺脏,聚合后形成铸型,用扫描电镜观察小鼠黑色素瘤B_(16)L_(10)肺转移灶并经DJS-051微型计算机行电镜图象伪彩色处理,建立了一种较现有方法更灵敏和精确的新技术,以检测实验性肿瘤早期肺转移灶.  相似文献   

20.
构建了包含山羊β-酪蛋白基因启动区5′端上游调控序列和外显子1, 2及内含子1在内的乳腺表达载体, 并与人血清白蛋白(hALB)小基因(含全长cDNA序列及其内含子1)构建成融合基因. 鼠尾静脉注射实验表明, 该融合基因能在小鼠乳腺中特异表达. 应用显微注射方法将该融合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 并将受精卵移植于假孕母鼠, 共获得33只F0代小鼠, 经PCR和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 有8只小鼠(5♀, 3 ♂ )基因组中整合有hALB基因, 整合率为24.2%(8/33). Western blot分析表明, 在5只雌性整合小鼠中有3只表达了hALB蛋白, 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乳汁中hALB含量分别为3.54, 0.21和3.03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