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2 毫秒
1.
树干可以发出新芽,长出新树枝,人是否可以长出新的器官,比如心、肝、肺…… 新生的弟弟救了姐姐的命 6岁的美国小女孩莫莉是个十分可爱的孩子,但打小时起,莫莉就常会莫名其妙地鼻子出血,感到气紧、乏力,经常感冒。经过专家会诊,确诊小莫莉得的是一种称为范可尼氏贫血症的罕见先天性疾病,它是致命的,会使莫莉体内各种血细胞无缘无故地减少。这种病惟一的治疗方法是定期输血。但由于血细胞有一定的寿命,输入人体内后不久便死去,所以输血也只能起暂时治疗作用,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正常情况下,死去的血细胞不断地由新的血细胞…  相似文献   

2.
维克多·迈克尔赫尼(Victor McElheny)所著的《沃森与DNA:一场科学革命》一书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以及沃森发起的两大项目——冷泉港实验室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该书是对沃森其人的生动描绘,而沃森本人也称得上是科学界的一个“项目”。从沃森在芝加哥度过的童年,到他在英国剑桥与克里克一起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乃至他在哈佛创建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该书都以颇有见地的评论和引语娓娓道来。它还详尽描述了冷泉港实验室如何从一个死气沉沉的二流科研机构发展成为现今著名的国际科研中心——其动态、专著和会议都已对现代生物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尽管他在世时被人极力塑造成太阳神的化身,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强健的太阳神——科学家2010年2月公布的DNA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古埃及著名少年法老图坦卡蒙是一位饱受疟疾、骨病和近亲繁殖折磨的柔弱法老。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利用DNA检测技术对古埃及王室木乃伊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向义和 《自然杂志》2011,33(4):231-238
笔者介绍了酶促DNA合成研究的进展。科恩伯格和他的同事经历了从合成核苷酸、核苷三磷酸到合成DNA的历程。他们分离并提纯了DNA聚合酶,弄清了合成DNA的最直接的前体,揭示了DNA合成的化学机理,合成了具有感染性的噬菌体ΦX174DNA。  相似文献   

5.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化学、荣誉教授保罗·伯格(PaulBerg),曾因研究操纵基因重组DNA分子而荣获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他将两种不同物种的基因通过剪切后拼接在一起,人工构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重组DNA杂交分子。现在这项技术已成为遗传学和生物技术工业的支柱。伯格还在同一时期领导了一场不同寻常的运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科学家们自愿暂停了某些重组DNA的实验,直至他和他的同事们达成了协议——务必使经过生物工程改造的生物体释放到环境中的风险降到最低。不久前,《Discover》杂志的记者大卫·邓肯(DavidDuncan)采访了保罗·伯格,以下这次访谈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窗     
两个美国科研小组发现了距今3000万年的DNA,此种DNA比过去知道的年龄最久的DNA存在的时间几乎长了1倍。这种DNA是这两个小组各自独立地从第三纪时被捕捉到树脂中而成为琥珀化石的昆虫体内提取出来的。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Rob Desalle及其科研组是从白蚁中提取到DNA。位于加里佛尼亚的加州工业大学,R"IC"。和他的同笋们以一种无刺蜜蜂作为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7.
1962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杜威·华生和克里克·威尔金斯等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学——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阐明DNA分子结构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正是由于他们的工作,才开辟了生物学新纪元,一门称之为分子生物学的尖端学科应运而生。本文就来谈谈华生其人,和他发现双螺旋的经过。 1928年4月6日,芝加哥南郊一个贫困家庭里,降生了一位男孩,这就是日后名闻遐迩的大科学家华生。他的父亲是收债人,不过这位老华生求知欲很旺盛,有着狂热的护鸟癖,他希望自己的儿  相似文献   

8.
<正>●中风恢复的关键是巧妙地使脑细胞恢复健康而在此过程中不造成更多的损伤。一个聪明的给药系统就能做这个把戏。莫莉·绍伊赫特(Molly Shoichet)弹出针头上的帽子,轻推柱塞直到一小颗珠粒状的物质出现。她把注射器上下颠倒,但是那个小小的球泡依然保持不动。液体几乎立即就变成了凝胶——绍伊赫特希望通过凝胶能把药物直接输送到大脑。注射器中的物质是称为水凝胶的三维网状聚  相似文献   

9.
最近,科学家在挖掘一个位于南部意大利Vagnari地区古代罗马人的墓地时,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他们通过对墓地中一具骨骼的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他具有东亚的血统。  相似文献   

10.
人类DNA藏着外星人加密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桦 《科学之友》2005,(1):39-39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上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外星文明也许早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我们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的科技发展到某个特定阶段,才能读懂我们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戴维斯认为,他  相似文献   

11.
曹虎 《科学之友》2002,(2):30-31
莫里斯是美国的一位科技新兵,他发明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在1992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当时他才38岁。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又叫PCR技术,是对DNA分子进行复制的一种新技术。在生物工程的研究中,首先要识别DNA分子的密码信息。仪器对DNA识别的准确程度,在于DNA样本的多少,样本越多,识别的误差就越小。以往DNA的复制用细菌或酵母,操作复杂,而且要好几天才能得到足够的样本,速  相似文献   

12.
伦纳德·莱曼(Leonard Lerman,见左图),这位发现如何操控DNA从而为其他科学家解读遗传密码基本构建成分奠定重要基础的分子生物学家,2012年9月19日在他的家乡马萨诸塞州剑桥镇去世了,享年87岁. 早在在20世纪50年代末莱曼在科罗拉多医学院工作的时候,他就开始检验他关于特定化学物质通过植入DNA链中的分子从而连接上DNA的假说.这种植入会导致DNA链的不稳定,有时甚至会导致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3.
尽管他在世时被人极力塑造成太阳神的化身,但实际上他根本就不是一个强健的太阳神——科学家2010年2月公布的DNA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古埃及著名少年法老图坦卡蒙是一位饱受疟疾.  相似文献   

14.
来自伦敦皇家学院的消息:196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获得者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Wilkins)于今年10月6日在伦敦去世,享年87岁。他曾为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威尔金斯博士是二战时期一个物理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之一,当时这个小组中还有克里克(克里克在二战之后转而从事生物学研究)。威尔金斯认为,揭示遗传物质DNA的结构是物理学界的事情。并且他建议使用当时一种很新的技术--X射线晶体衍射法。 按照英国科学界约定俗成的规  相似文献   

15.
寿命长达3000万年的DNA分子——大约比先前辨认出的最古老DNA的年龄大两倍——最近已被两组美国研究人员所发现。他们的工作是独立进行的。这两个小组获取的DNA均来自生活于侏罗纪的昆虫,它们陷于树脂内,并在琥珀中变成了化石。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布·德萨勒和他的小组从名为Mastotermes electrodominicus的白蚁中获得了DNA。而劳尔·卡诺和他的加利福尼亚州立工业大学的同事们从一种叫做Proplebeia  相似文献   

16.
现代生物学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研究生物体内信息是如何隐藏在分子结构之中,而这种信息又是如何从一个分子向另一个分子转移的。许多生命的重要现象,如胚胎细胞的分化,正常细胞转变成肿瘤细胞等重大课题,只有在弄清上述问题后,才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五十年代以来,人们已经搞清楚了,细胞的遗传信息是藏在一种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高分子中。脱氧核糖核酸简称为DNA。DNA由两条长链分子组成。它们相互绕在一起构成了一种所谓双螺旋的结构。DNA虽然是一个极大的分子,但它主要由四种不同的碱基组成。四种碱基以各种不同的次序排列,就构成了不同的DNA分子。生物体内的“信息”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写在”DNA分子上。在正常细胞里,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专家组的目标是为犯罪实验室制定标准。19年来,杰拉德·理查德森(Gerard Richardson)身陷新泽西的监狱里,纳罕法证专家们如何会把他的案子弄错得这么离谱。对于他1994年的一项谋杀的定罪,是根据受害者身体上的一个咬痕看起来似乎与他的牙齿吻合;这就是把他和犯罪联系在一起的主要物证。去年,从那个咬痕中提取的DNA被证明不是他的,他的冤情得到了昭雪。根据  相似文献   

18.
李才安 《科学通报》1988,33(23):1831-1831
测定细胞DNA的方法以往常采用生物化学方法。这些方法都必须把DNA分离提纯,然后方能进行定量测定。由于分离提纯步骤多,操作复杂,不易掌握。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70年代出现了显微分光光度计,使DNA测量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以直接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标本上对单个细胞进行DNA定量测定。标本制作简单,测定迅速,操作方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程序控制,测量精度高,数据可靠。但测量方法大多采用静态测量  相似文献   

19.
陆埮 《科学》2007,59(3):2-3
2005年9月。我很高兴参加了在呼和浩特召开的一个很有创意的会议——垃圾DNA和暗能量相关基本问题研讨会。会议主题把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题目放在一起:一个是垃圾DNA。另一个是暗能量。垃圾DNA占DNA中的极大部分。却长期不知道它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20.
磷酸根修饰的二维DNA晶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可编程的刚性DNA分子瓦(DNA tile)中的双交叉(double-crossover, DX)分子的自组装形成二维DNA晶体, 可将分散的具有光、电、磁性质的分子和纳米粒子单元按照Watson-Crick的碱基配对原则精确自组装, 构成分子(纳米)线路和器件. 报道了用磷酸根修饰一条DNA链的5'端脱氧胞嘧啶核苷酸后, 将此DNA链与其他的21条DNA链在一定条件下自组装, 成功合成了具有特定几何构型的二维磷酸化DNA晶体, 并探讨了二维DNA晶体生长的条件和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