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上任后,中美关系变得更为复杂。自那时以来,美国经历了历史上最持久和它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国则超越日本而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军事能力的增强以及国际影响力的逐步扩大,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奥巴马政府期间,美国改变了其全球战略,从2010年起开始实行"重返亚洲"或称"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战略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的美国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正以持续不断的话语和行为宣泄着竞争意识,而在美国当代政治语境里,这种竞争意识源自某种更具历史镜像的恐惧。作为直接表现,"修昔底德陷阱"近年成为反映中美结构性矛盾最常使用的隐喻。在去年底以来特朗普政府接连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报告》等官方政策方件中,美国将"头号安全威胁"由反恐回调为大国战略竞争,将中国定性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更表明,冷战后的"历史假期"行将结束,整个世界正踱回到恐怖的"霍布斯丛林"边缘。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在地区层面影响力的迅速上升引发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从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到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都将中国作为首要制衡或遏制目标。美国的战略调整引发了中国周边秩序的解构与重组。当前,中美博弈是影响地区秩序发展方向的关键性因素,而新冠疫情的暴发成为"发酵剂",加剧、加速了中美战略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海及岛屿争端时有发生,南海及钓鱼岛问题成为影响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问题。同期,美国出台"重返"亚洲战略或称再平衡战略,深刻影响着亚太地区局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周边海洋争端及美国因素"学术研讨会暨中华美国学会2013年年会,于2013年底在海口市举行。会议由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中华美国学会、海  相似文献   

5.
<正>2017年底、2018年初,特朗普政府相继出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美国国防战略报告》《核态势评估报告》等三份战略文件,宣告"世界重回大国竞争时代",并将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这标志着美国对华战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随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明确将中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认为中国是其"首要成胁",因此,如何赢得与中国的竞争,成为美国的核心议题。在经济领域,美国除了利用传统的关税工具打压中国外,还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出口管制。2021年6月美国参议院通过《2021美国创新与科技法案》,昭示着中美科技竞争日渐激烈,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的战略化倾向日渐明显。  相似文献   

7.
借伊破局     
2012年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美国新军事战略,清晰地勾勒出美国"战略东移"的路线图。作为美国在亚太标定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已明显感受到美国在周边施加的战略压力。如何应对?以迂为直应是理性选择,而"借伊破局"则是中国迂回应对中绝对不容忽视的一条路径。伊朗与中国同为美国地缘战略关注重点,而伊朗问题与中国亦有着重  相似文献   

8.
<正>从历史角度看,军事技术优势是塑造战略和军事优势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西方通过对先进技术的垄断,铸造了持续已一个半世纪的军事优势。美国崛起为全球霸权,一个重要依托就是登上军事技术金字塔的顶端。自二战后期以来,以"曼哈顿计划"为代表的技术崛起成为美国全球军事霸权的支柱,美国因而极其重视维持军事技术优势的战略价值,其在冷战期间的两次技术爆发都与争霸有关:一是"斯普特尼克(苏联、也是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时刻"的出现,引起美国对丧失军事技术优势的极度恐慌,激发了其在教育、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体系化变革。二是"星球大战计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俄中两国在战略武器领域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美国军方的严重焦虑,美国认为面临战略攻防领域"军力失衡"的危险。为抵消战略竞争对手的"后发优势",美国正加速推进"新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现代化进程,并不遗余力地推进其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建设。购买格陵兰岛,将其打造成北极导弹攻防战略枢纽,并纳入美国的全球导弹攻防体系,可能已成为美国确保相对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太空战略与中美太空博弈作者:夏立平定价:38.00元书号:9787501250257随着人类活动空间更多地扩展到太空,太空这一"高边疆"正在成为各大国争相探索和利用的新高地,太空权成为各大国竞争的重要领域之一。继陆权论、海权论、空权论之后,太空权论正在战略和军事领域崭露头角和发挥作用。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评估及政策选择(2010-2020)作者:董漫远苏晓晖定价:46.00元书号:9787501250363美国不是中国周边国家,却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产生深刻影响。近年来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加大在亚太地区军事投人并强化与地区盟友的关系,其中不乏牵制中国的意味。  相似文献   

11.
有史以来,世界性的大国崛起必然要经历"国家—地区—世界"三个阶段,只有成功完成三个阶段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今天,中国的崛起已经进入到了关键时刻,可以说中国最终能否成功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构建战略依托地带,即"地区"发展阶段。本文通过研究历史上三个成功崛起的世界性大国构建战略依托地带的模式,即英国的"离岸制衡"、美国的"胡萝卜加大棒"和苏联的"大棒"模式,进而得出虽然它们的经验和教训具有许多中国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但这三种模式都不符合今天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构建自己的战略依托地带应该通过在横向上与周边国家"建立利益共同体"、"构建共同的地区制度"和"塑造共有观念"以及在纵向上走"融入—塑造—变革"的道路,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战略依托地带。此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强调构建中国战略依托地带的框架设计,也要强调在具体过程中的战略运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成为热点,"走出去"已成为中国企业寻找机会,拓展市场的新选择。非洲大陆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贯彻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方针的不可忽视的阵地,非洲正在成为中国企业新的投资热点。据商务部统计,近年来中非  相似文献   

13.
<正>实现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与韩国"欧亚计划"战略的对接,已经成为中韩两国全面提升双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紧迫目标。推动韩国成为"一带一路"沿线战略支点国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可以使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成熟。中韩两国的国家利益和战略取向,决定两国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安全以及朝核问题等各个领域实现成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去年7月习近平主席访问韩国时发表的《中韩联合声  相似文献   

14.
正笔者已在《世界知识》刊出两篇小文论述"中国不是苏联"的议题。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曾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成为两个超级大国之一,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和抗争,投入"冷战"数十年之久,最终却在美国的军事战略和政治谋略之下轰然倒塌。对于中国来说,苏联的失败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教训。中国的发展道路曾受到苏联道路的重大影响。新中国建立后,面对外敌的政治军事威胁,立足于准备战争的战略考虑,选择了与苏联基本相同的发展道路,不惜牺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长期以来,区域内的四组主要大国关系不仅直接影响双边关系,而且塑造着区域、次区域的安全局势。2020年,四组大国关系表现为"两冷一热一平稳"。中美关系进入全面战略竞争2020年,美国全方位加大施压中国力度。在地区层面,美国持续推进"印太战略",试图重构地区新秩序,遏制中国,维护自身的地区主导地位。在意识形态方面,  相似文献   

16.
董春岭 《世界知识》2014,(12):28-29
<正>奥巴马上任以来,在外交上的最大变化就是推动了"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一直强调"再平衡"出于多重目的,并非针对中国,竭力"美化"外交调整的战略动机,模糊其中遏制中国的意味。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近期奥巴马的亚太之旅、美国挑唆越南反华、哈格尔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的发言已经彻底撕下了美国"再平衡"战略的面具,美国在华形象也一落千丈。目光狭隘的美国不仅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全球新秩序的规划与倡议,在64个沿线参与国中,埃及可能与中国十分密切地合作,成为重要的支点国家。本文从埃及的国际地位突出、两国战略合作基础牢固、两国经济交往密切且高度互补、文化共通性多、埃及人民对中国十分友好、埃及政治经济形势探底回升、两国战略需求强烈等七个方面对中埃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合作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辛格在预测21世纪的国际秩序时,认为"到时至少会有六大强权——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可能再加印度……"。在当今世界一超多强的基本国际秩序格局下,随着国力的增强,印度正在努力争取并逐渐成为多极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极,基于此,本文对日本和印度这两个中国的主要亚洲邻国的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一个概述。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加大对华"战略竞争"是当前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变化的关键性因素。"印太战略"是美在地区层面与中国竞争的重要抓手,意在遏制中国,维护自身在地区秩序上的主导权。拜登政府在"印太战略"上的延续性大于变革性。由于美国内对中国的基本认知没有改变,拜登执政后基本全面接盘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  相似文献   

20.
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继续推行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大国外交,以合作共赢理念推动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形成地区合作的新动力。美国在特朗普上台后,奉行"美国第一"外交战略,并提出"印太新战略",给中国周边增加了新的不安定因素。两国外交战略出现重大变化,中美两股力量形成相当程度的抗衡和冲撞,使得中国周边外交形势出现新态势。我对2018年以来中国周边外交有如下几点评估。一是中美对抗态势已成主流,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