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海"风暴"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说:海底并不平静,类似陆地上飓风的各种激流,一年四季都在横扫海底世界的一切。海洋科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它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海底风暴”的破坏力极强,它会冲掉安装在海底的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可能危及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在20世纪80年代,还很少有人相信海底“风暴”的存在。一些科学家甚至认为: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海底“风暴”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海底受到上层水的重大压力,表层海流影响不到海…  相似文献   

2.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700 km。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 Mb/s,中继站距离为67 km。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200 km)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3.
1988年,在美国与英国、法国之间敷设了越洋的海底光缆(TAT-8)系统,全长6 700 km.这条光缆含有3对光纤,每对的传输速率为280 Mb/s,中继站距离为67 km.这是第一条跨越大西洋的通信海底光缆,标志着海底光缆时代的到来.1989年,跨越太平洋的海底光缆(全长13 200 km)也建设成功,从此海底光缆就在跨越海洋的洲际海缆领域取代了同轴电缆,远洋洲际间不再敷设海底电缆.  相似文献   

4.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个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 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见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5.
中美海底光缆由全世界23个电信机构共同出资建造,于1997年12月开工建设,其中的北线于1999年12月初全部建成,并于2000年1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亚洲各国连通美国的主要电信线路.  相似文献   

6.
2006年,科学家重返“失落之城”,他们使用两相机器人潜入2000多米的海底进行考察。机器人将它们在海底所风到的景象拍摄下来,再通过电缆将图像传回停泊在水面的母船上,置身船上的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控制室里的荧光屏清晰地看到“失落之城”中的那些白色塔形物。  相似文献   

7.
中美海底光缆由全世界23个电信机构共同出资建造,于1997年12月开工建设,其中的北线于1999年12月初全部建成,并于2000年1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亚洲各国连通美国的主要电信线路。中美海缆是环状电信网络,南线建设尚未完成。根据设计,光缆总长度为26000 km,有4对光纤,在中国大陆和美国大陆各设两个登陆站,形成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病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不断增加,科学家如今已将寻找新型抗生素的目光转向深海,从大洋深处开发新药的时代很快将要来临。"抗生素末日灾劫"从智利海岸到150千米之外的大洋深处,风高浪急的海上之行十分艰苦,在穿越太平洋的这片海域时,如果遭遇海上反常气候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即使是最坚韧的水手也会在这种天气拉锯战下被折磨得吐个天昏地暗。幸运的是,当由英国化学家马  相似文献   

9.
2011年7月28日上午,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在5000米级海试中第三次潜入深海,再次将中国载人深潜的记录刷新为5188米。"蛟龙"号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圆满完成了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各项试验任务。"蛟龙"号不断创造着新的纪  相似文献   

10.
面向海表和海底立体观测与探测的需求,构建了一种新概念的浮标基海洋观测系统,获取时间、空间同步的水文/气象/水质观测数据、海表/海底摄录数据,并实时回传到岸基数据中心.将浮标、海底接驳盒采用光电复合缆连接起来,通过浮标、光电缆为海底观测系统供电;同时,将海底观测信息通过光电缆传输到海表浮标,然后通过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将水面、海底的观测数据传输到岸基,实现了海底、海表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系统在通信、系留、能源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并构建了"海底观测(接驳盒)-以太网-光交换机-光电复合缆-光交换机-以太网-卫星(浮标)"的通信链路.为实现浮标系留,采用纤维材料设计了中性的光电复合缆,降低了对浮标储备浮力的要求,并适用于大深度的布放.针对光电缆能源传输方式及海底供电要求,采用风能/太阳光能互补方式供电,采用直流升压/降压等方式解决系留缆直流输电问题.为实现系统在深海的布放,设计了专用绞车.通过绞车依次布放海底节点、缆,避免使用遥控水下机器人安装操作和海底湿插拔技术,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试验的风险.通过近海试验,验证了整套通信链路的可靠性,以及系统长期、稳定供电的能力,掌握了系统的布放回收技术.该系统满足了海表、海底实时观测与数据传输的需求,实现了海表、海底的同步观测;并实现了海表/海底摄录数据的实时回传,在深远海声学、地质、地震等方面观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海洋中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古代海洋生物遗骸沉到海底,被泥沙掩埋,几百万年之后在海底的压力和温度下就变成了石油或天然气。石油或天然气穿过疏松岩层向上流动,被致密的岩层固封起来,就形成了油气田。198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近海钻出了第一口近海油井。以后在许多大陆架上都发现了油田。目前已探明海底石油天然气储量大体上和陆地储量相当,海上石油产量约占全世界石油产量的30%。 在海上开采石油比较麻烦,比  相似文献   

12.
1873年,一位叫史密斯的电气工程师在改装海底电缆的一个装置时,发现了不导电的物质"硒"突然产生出电流来。这是怎么回事?史密斯一时找不出原因,他反复检查了电缆装置,没问题!他用身子遮住阳光时,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首座大型风电场——北京官厅风电场一期33台风机已竣工,具备并网发电条件。这意味着北京地区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实现了零的突破。作为国内首次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川风机,既是我国风电事业发展的一次技术展示,也是“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理念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正如果这一发现得以确认,该地下湖将是在火星上发现的首个液态水体。近日,科学家在火星南极附近发现了疑似大型盐水湖存在的痕迹,一旦得以确认,这将会是在火星上发现的首个液态水体,也将成为寻找火星生命存在关键的重要里程碑。意大利博洛尼亚国家天体物理学研究所研究员罗伯特·奥洛塞(Roberto Orosei)在接受采访时说,"在这片区域,我们有可能找到火星生物存在的印迹,但我们并  相似文献   

15.
梅子 《科学之友》2009,(10):74-74
不久前,当3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乘坐袖珍潜艇"阿尔文号"在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底探测火山口间隙泉时,出乎意料地发现:尽管海底深度已超过2414m,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却是个  相似文献   

16.
去年6月,在挪威西南的一个海湾处,一个高213英尺的风力涡轮机组正启程运往大海深处。与通常的大型风力涡轮机不一样,它将被安装在大海中。这个被称为Hywind的风力发电项目属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 Group),为世界上首个漂浮式风力发电机组,已于2009年9月21日通过输电电缆开始向挪威电力网供电。  相似文献   

17.
全球深海生态研究计划未来将使用一种新型机器人,将海底影像传输到国际网络,这种深海机器人将部署在北太平洋海域。德国最近推出深海履带式机器人的原型,即一架连接到光纤电缆的网络摄影机,可将6000米深的海底影像与测量结果,直接传送到网络上公布。到目前为止,这类研究设计少不了依赖费用昂贵的研究船。深海观测机器人将于今年下半年进入实验阶段,未来将部署在美国西北岸无人深海研究站附近。此外,在地中海东部,也将展开类似的地震研究计划。未来也许将用来从事近海石油勘探。新型深海机器人@明月  相似文献   

18.
1978年12月底,美国在实验室成功地开发了完全新型的通信方式。它既不需通信卫星,也不要海底电缆,甚至能贯穿地球传送信息。这真是令人惊异,那么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通信方法呢? 已熟知的通信方式是,使用海底电缆传送的电信号,以及卫星通信和短波通信那样的电波。其中,电波随着技术的进步从长波发展到短波,进而发展到微波,开拓了各式各样的电波,并且利用这些电波  相似文献   

19.
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最近的地方只有14 km.长久以来,人们就盼望有一条交通要道可以将欧洲与非洲连接起来.摩洛哥和西班牙有关部门最近表示,连接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直布罗陀海峡海底超长铁路隧道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工程有望在2008年开工.  相似文献   

20.
徐娜 《科学之友》2007,(7):55-55
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最近的地方只有14km。长久以来,人们就盼望有一条交通要道可以将欧洲与非洲连接起来。摩洛哥和西班牙有关部门最近表示,连接非洲和欧洲大陆的直布罗陀海峡海底超长铁路隧道建设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工程有望在2008年开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